◆1949年,老舍在美國紐約大學講學并創(chuàng)作,深受留美的中國學生敬仰。有個中國留學生向他提問:“您的作品,一揮而就,一字不改。魯迅作品,改了又改,最少十次。公與魯迅,孰優(yōu)?”老舍說:“魯迅作品一字不能動,我的作品可以改得一字不留?!?/p>
◆被學界稱為“二十世紀人類最智慧的頭顱”、“文化昆侖”的錢鐘書,也頗具幽默感。1991年,全國十八家省級電視臺聯(lián)合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鐘書,被他婉拒了,別人告訴他被選入者可獲得一大筆錢。他淡談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嗎?”
◆德國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德國詩人歌德在公園里散步,在一條僅能讓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二位批評家相遇了。
“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
“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了路邊。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收到一位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聽說魚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質,而磷則有補于腦,要成為一個舉世有名的大作家,必須吃很多魚才行,不知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實際。他問馬克·吐溫:“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魚,吃的又是哪種魚?”馬克·吐溫回信說:“看來,你得吃一條鯨才成?!?/p>
◆英國現(xiàn)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作家蕭伯納,被譽為“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與諷刺的語言大師”。一次,蕭伯納收到一位社會地位高而又狂妄自大的某夫人的請貼:“星期六下午4至6時,我將在家。”蕭伯納在回帖上也寫了一句:“我也一樣。”不卑不亢,但卻令人展顏。
又一次,瘦削的蕭伯納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譏諷道:“看見你,人們會以為英國發(fā)生了饑荒!”
蕭伯納回擊道:“看見你,人們就會明白饑荒的原因?!?/p>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貧困。雖然寫了一部很有價值的書稿,但出版后無人問津。
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毛姆別出心裁地在各大報刊上登了如下的征婚啟事:
“本人喜歡音樂和運動,是個年輕又有教養(yǎng)的百萬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說中的主角完全一樣的女性結婚。”
幾天之后,全倫敦的書店,都再也買不到毛姆的書了。
◆有位自命不凡的同行向海明威討好:“先生,我早就有心為你寫一本傳記,希望你死了以后,我能獲得為你作傳記的榮幸?!焙C魍浪墓P狗屁不通,但淡淡一笑:“哦,先生,我知道你想寫我的傳記,所以我就不得不盡量想法子活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