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佤族文化的外文文獻研究現(xiàn)狀

2015-08-15 00:47張書峰
貴州民族研究 2015年6期

張書峰

(陜西師范大學 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陜西·西安 710062)

在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下,改革開放以前很少有國外學者在佤族地區(qū)進行田野調(diào)查和研究,國內(nèi)許多著名的民族學家也嘆息佤族民族志的缺乏。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學者對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研究越來越活躍,佤族人民和他們的歷史文化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學者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來自泰國、日本、美國和歐洲國家的一些學者,研究視角集中在我國云南的佤族地區(qū),專門從事佤族語言學、民族志和文化方面的研究。本文以筆者所搜集到的有關(guān)佤族研究的外文文獻為對象,對這些成果進行一番梳理和綜述。本文僅是一個簡單的概述,介紹了一些佤族的語言、歷史和文化的國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tài),當然這些并非是對佤族文化研究的全部,事實上對佤族文化的研究還有很多的內(nèi)容和視角,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來關(guān)注佤族的語言、歷史和文化。

一、佤族語言的記錄和研究

佤族原無文字,20世紀初,外國傳教士為了便于傳教設(shè)計了一種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并用它來翻譯《圣經(jīng)》。這種文字只是在基督教徒中使用。當然這些傳教士創(chuàng)設(shè)拼寫文字的目的主要是用于經(jīng)文翻譯,很少用于對佤族當時歷史的記錄和文化的研究?,F(xiàn)有的佤族文字是在新中國成立后,于1957年用拉丁字母創(chuàng)制的佤族文字,為了在佤族群眾中普及該文字并出版了詞典、課本和通俗讀物等。佤族文字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使人們對佤族從口頭語言的記錄到書面語言的學術(shù)性研究產(chǎn)生了“質(zhì)”的改變。新中國成立后,國內(nèi)對佤族語言研究的著作分別有:王敬騮教授編寫的《佤語研究》 (1994)和《佤語熟語匯釋》 (1992);顏其香和周植志合編的《佤語簡志》 (1984);周植志、顏其香和陳國慶合著的《佤語方言研究》(2004);趙富榮(佤族)教授獨著的《佤語基礎(chǔ)教程》 (2006);趙富榮(佤族)和陳國慶合著的《佤語話語材料集》 (2010);趙巖社(佤族)的《佤語概論》 (2005)等。

有關(guān)佤族研究的外文文獻來源主要有:緬甸官方的記錄、緬甸學者的學術(shù)著作、英國的文獻,還有在各種外國基督教傳教士的著作中直接或間接地對佤族的有關(guān)歷史文化的記錄。

佤族有很多充滿神秘色彩的口述傳說,在我國佤族地區(qū)最重要的口述傳說是有關(guān)佤族的各種神話起源,有的口述傳說已經(jīng)記錄在英國和其他國家出版的著作中,包括Scott的《印度支那神話佤族神話篇》 (Scott 1918))[1]和Obayashi的《印度支那北部的佤族神話》 (Obayashi 1966)[2]。Diffloth Gérard是美國芝加哥大學語言學學者,他對孟高棉語系研究有很高的造詣,曾發(fā)表了論文《佤語》 (Diffloth 1980)[3],Diffloth Gérard通過研究認為佤語有6個主要來源,分別為拉佤語、布朗語、南部佤語、圣經(jīng)佤語、佧佤語、Drage的佤語(Drage1907年所著文獻中的佤語方言);文中還研究了佤語的歷史音韻學和佤語詞源詞典。Diffloth還與學者Norman Zide合著了《北孟高棉語》 (Diffloth and Zide 1992)[4],該書把佤德語支劃分為兩支;英國學者賈斯汀·沃特金斯(Watkins Justin)是倫敦大學東方及非洲研究院高級講師,主要從事緬語和語言學研究,他從實驗語音學、音系學、拼字學和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對佤族的語音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Watkins 2006)[5],也可以在網(wǎng)站瀏覽Watkins Justin有關(guān)佤語字典項目(Watkins et al.2006)[6]。此項目把12,000個佤語詞根譯成一本帶數(shù)據(jù)字段的緬語、漢語和英語字典,包括佤語正字法的變體,緬語、中文和英文注釋,復合詞,實用范例和一些基本的詞源和句法信息。其中的佤族格言和諺語主要選摘自王敬騮教授主編的《佤語熟語匯釋》中的約400個條目,主要涉及歷史人物、宗教信仰和儀式、勞動生活、狩獵、貧窮和富有等內(nèi)容。網(wǎng)站還收錄和引用了用佤語著述的更多的出版物(包括更多的口傳文字記錄)。以上所涉及的這些著作和論文為人們進一步對佤族的研究提供了語言學資料和社會語言學上的參考。此外,Watkins的《佤語語法美學》即將完成出版,而且在不久的將來,他編寫的《佤語-漢語-緬語-英語詞典》也將面世。

二、佤族歷史文化研究的外文文獻

對佤族所在地區(qū)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田野調(diào)查和研究的外國學者有: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人類學家馬思中(Fiskesj? Magnus)對我國云南的佤族村寨做過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表了多篇關(guān)于佤族歷史文化的文章。馬思中于2000年完成他的博士學位論文[7],主要從與東南亞國家進行比較的角度,研究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諸國文化與云南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其中當然論述了湄公河流域諸國文化與佤族文化的關(guān)系。馬思中教授發(fā)表的其他論文則研究了我國西南邊境佤族地區(qū)人們的有自己本民族特色、比較復雜的、約定俗成的取名規(guī)則(Fiskesj? 2009)[8];如何定義20世紀中國境內(nèi)的佤族(Fiskesj? 2011)[9];佤族土地的使用和買賣(Fiskesj? 2011)[10];佤族米酒以及佤族和撣傣族之間的關(guān)系(Fiskesj? 2010)[11]。

本德爾·馬克(Mark Bender)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副教授、文學博士,他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民俗學、表演研究的教學研究工作,也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化。他非常熱愛中國民族文化,也熱衷于傳播中國民族文化。他認為“佤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文化人才屈指可數(shù),他們太需要扶持了?!盵12]他不僅為佤族女作家布饒依露的文學作品《神樹的約定:佤族女人心中的歌》作序,同時也依據(jù)此文學作品寫下了較長篇幅的研究論文《司崗里的回聲:布饒依露的月亮山》 (Bender 2011)[13]。

美國布蘭德·史密斯博士(Dr.C.Brandt Smith,Jr)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在中國和緬甸的佤族村寨與當?shù)厝艘黄鹕疃嗄辏小秾ふ耀C頭者》[14]。另外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類學系A(chǔ)nthony R.Walker博士也曾撰文論述了云南西南部的拉祜族和佤族之間的關(guān)系(Walker 2009)[15]。

日本學者有關(guān)佤族的研究文獻有鳥越憲三郎和若林弘子合著的《彌生文化之源流:云南省佤族的調(diào)查與新發(fā)現(xiàn)》 (大修館1998)一書,該書通過對佤族的介紹與分析,論證了佤族文化與日本彌生文化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作者認為此書是繼中國出版的《佤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 (1983)之后對佤族習俗進行了更詳細的探討,并且首次對建筑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市川捷護和市橋雄二合著的《走訪中國55個少數(shù)民族》 (白水社1998),依據(jù)作者的見聞,以普通游記形式對中國55個少數(shù)民族進行了概括的介紹。還有鈴木正崇著的《中國南部少數(shù)民族志:海南島·云南·貴州》 (三和書房1985)[16],書中簡要介紹了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白鳥芳郎教授古稀紀念論叢刊行會編的《亞細亞諸民族的歷史與文化:白鳥芳郎教授古稀紀念論叢》 (六興出版1990)中神判與巫師篇論及了佤族祭祀者魔巴的神判。日本麗澤大學大學院言語教育研究科比較文明文化博士研究生李靜的《稻魂信仰與祖靈信仰——日本與中國佤族稻作文化比較研究》[17],從宗教祭祀和神靈信仰兩個層面比較日本文化和佤族文化,發(fā)現(xiàn)日本文化與佤族有相似的文化要素:稻魂信仰、祖靈信仰、同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宗教思想意識、充滿豐富感性的民族性格等。山田敦的《佤族(布饒克)的民間故事》 (Yamada 2007)[18]分別用英語、漢語、佤語和日語記錄了佤族的民間故事。

泰國學者Cholthira Satyawadhna是泰國Walailak大學教授、人類學博士、文學院院長,于1991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人類學博士學位,其在博士學位論文(Cholthira 1991)[19]中研究了佤族和泰族之間的關(guān)系。緬甸學者Chit Hlaing著文論述了佤族、克欽與撣傣族佛教間的關(guān)系(Chit 2009)[20]。

法國人類學家Formoso,Bernard研究了佤族歷史上的木鼓、獵頭(Formoso 2004)[21]和紡織品(Formoso 2001)[22]。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白絲薇是研究佤族歷史人物的人類學專家,多次赴云南佤族地區(qū)作田野調(diào)查,走訪了佤族的許多村寨,主要研究領(lǐng)域有中緬關(guān)系史、云南史、佤族史(16-19世紀)。

此外,我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后、研究員劉子凱,在其2009年的英文博士學位論文[23]中運用語言人類學的方法,對佤族文化、佤族佛教儀式及其他主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并針對佤族文化所做的學術(shù)演講題目是《最后的原始部落——中國民族旅游論述中的佤族文化遺產(chǎn)與民族原始性》;香港科技大學的馬健雄博士深入拉祜族和佤族山區(qū)進行田野調(diào)查,應用人類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了拉祜族和佤族之間的關(guān)系(Ma 2012)[24]。

結(jié)語

總體而言,以上研究成果視角主要涉及佤族獵頭文化、佤族木鼓、佤族紡織品、佤族歷史人物、佤族文學作品、佤族取名習俗、佤族民族關(guān)系與鄰國關(guān)系、佤族語言、佤族宗教等;學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語言學、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fā)的深入,在云南建設(shè)文化大省的推動下,作為跨境民族之一的佤族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和文化上的變異性”[25],對其文化的研究將會得到更多國內(nèi)外學者的注目,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Scott James George.Indo-Chinese Mythology[A].Louis Herbert Gray ed.In The Mythology of All Races[M].Boston:Marshall Jones Co.1918.

[2]Obayashi Taryo.Anthropogonic Myths of the Wa in Northern Indo-China[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Social Studies,1966,3(1):43-66.

[3]Dif f loth Gérard. The Wa Languages [J].Linguistics of the Tibeto-Burman Area,1980,5(2):1-182.

[4]Diffloth Gérard, & Norman Zide. North Mon-Khmer Languages[A]. William Bright ed. 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Watkins, Justin. The Phonetics of Wa:Experimental Phonetics, Phonology, Orthography and Sociolinguistics. Canberra: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n Studies(Pacific Linguistics 531);2002.

[6]Watkins Justin.SOAS Wa Dictionary Project.http://mercury.soas.ac.uk/wadict

[7]Fiskesj?Magnus.The Fate of Sacrifice and the Making of Wa History[D].PhD diss.University of Chicago,2000.

[8]Fiskesj Magnus.The Autonomy of Naming:Kinship,Power and Ethnonymy in the Wa Lands of the Southeast Asia-China Frontiers[A].Zheng Yangwen &Charles J-H Macdonald ed.In Personal Names in Asia:History, Culture and Identity[M]. Singapore: NUS Press,2009.

[9]Fiskesj Magnus.The Animal Other:Re-Naming the Barbarians in 20th-Century China[J].Social Text,2011,29(4):57-79.

[10]Fiskesj Magnus.Slavery as the Commodification of People:Wa‘Slaves’and Their Chinese‘Sisters’[J].Focaal:Journal of Global and Historical Anthropology,2011,(59):3–18.

[11]Fiskesj Magnus.Mining,History,and the Anti-State Wa:The Politics of Autonomy between Burma and China[J]. Journal of Global History,2010,5(2):241-64.

[12]布饒依露(佤族).神樹的約定:佤族女人心中的歌(后記)[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13]Bender,Mark.Echoes from Si gang lih:Burao Yilu’ s‘ Moon Mountain’ [J]. Asian Highlands Perspectives,2011,(10):99-128.

[14]Brandt Smith,C,Jr.Look Out For The Headhunters.Self-published 2012.http://www.smashwords.com/books/view/216129.

[15]Walker,Anthony R.A Mahayanist Movement in the Luohei Shan (Lahu Mountains)of Southwestern Yunnan[J].Inner Asia 2009.11(2):309-341.

[16]崔 蓮.近20年來日本有關(guān)中國少數(shù)民族研究文獻簡述[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17]李 靜.稻魂信仰與祖靈信仰——日本與中國佤族稻作文化比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

[18]Yamada,Atsushi.Parauk Wa Folktales/Wa zu(Baraoke)de minjian gushi.Tokyo:Research Institute for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sia and Africa(ILCAA),Tokyo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In English, Chinese, and Wa [Parauk]; colophon in Japanese,2007.

[19]Cholthira Satyawadhna.The Dispossessed:An Anthrop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Lawa Ethnohistory in the Light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Tai[D].PhD diss.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91.

[20]Chit Hlaing.The Central Position of the Shan/Tai Buddhism for the Socio-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Wa and Kayah Peoples[J].Contemporary Buddhism,2009,10(1).

[21]Formoso,Bernard.A l’unisson des tambours.Note sur l’ordre social et la chasse aux tetes parmi les Wa de Chine[J].Anthropos 2004,99(2).

[22]Formoso,Bernard.Des sacs charges de mémoire.Du jeu des tamboursà la résistance silencieuse des Wa de Xuelin (Yunnan)[J].L’Homme 2001,160:41-66.

[23]Liu Tzu-kai.Living with Hierarchies:Religion,Language, and Personhood among Wa Buddhists Postsocialist China[D].PhD diss.,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9.

[24]Ma Jianxiong.The Lahu Minority in Southwest China:A Response to Ethnic Marginalization on the Frontier[M].London:Routledge.2012.

[25]馬曼麗,張樹青.跨國民族問題綜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合作市| 吉木萨尔县| 吴堡县| 申扎县| 南皮县| 徐水县| 江北区| 内黄县| 福建省| 临猗县| 株洲市| 岚皋县| 齐齐哈尔市| 紫云| 甘南县| 嘉黎县| 敖汉旗| 嵊泗县| 枣庄市| 尼玛县| 平和县| 怀柔区| 咸丰县| 东港市| 岐山县| 罗江县| 涟水县| 乌什县| 德兴市| 武清区| 平远县| 山东| 扬州市| 新田县| 西宁市| 格尔木市| 闽清县| 新泰市| 利川市| 普陀区|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