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眾所周知,2008年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生了金融危機,各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歐盟的國家尤其明顯。在2009年,歐洲的小國冰島爆發(fā)了主權債務問題,最終導致了該國的破產,緊接著,歐盟其它國家:希臘、愛爾蘭、西班牙等國家都出現(xiàn)了主權債務問題。這次債務危機對歐盟的經濟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在經過金融危機和歐盟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后,有學者不斷指出日本的主權債務問題,甚至有學者指出,日本將是下一次主權債務危機的發(fā)生地。所以,日本的主權債務問題是一個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
日本是一個經濟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整個國家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相當高,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前3位。各種行業(yè),比如說,服務業(yè)、金融業(yè)、航運業(yè)等行業(yè)在世界都居于領先地位,首都東京不僅在全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是排名數一數二的國際大都市。日本在二戰(zhàn)后經濟之所以發(fā)展那么迅速,主要得益于美國。日本充分借鑒美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把美國的25000多項研究成果花了不到30年時間全部學到手。但是日本經濟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背后隱藏的經濟問題也在慢慢突顯。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等五國達成“廣場協(xié)議”,同意以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方式使美元貶值,日元升值。協(xié)議實施以后,美元兌日元由1美元兌240日元一直降到1美元兌200日元以下。日本的經濟尤其是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此之后受到嚴重的打擊,政府的財政赤字開始慢慢擴大,主權債務問題開始慢慢顯露。進一步地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日本的主權信用問題不斷受到挑戰(zhàn)。在2011年1月,標準普爾將日本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A-,這是發(fā)達國家首次出現(xiàn)的評級下調。在4月份,又進一步地將日本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前景 從穩(wěn)定下調至負面。
受到以上事件的影響,日本的經濟受到很大的打擊,處于一度的低迷狀態(tài)。日本政府為了盡快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開始實施一系列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實行這些政策的同時,政府必須有資金作為保障。那么政府資金最主要的來源就是發(fā)行國債,因此,日本的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務總額一直在不斷擴大。直到發(fā)展到現(xiàn)在,國債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40%。國際上認為,國債占GDP的比重在60%以內是合理的,而其它發(fā)達國家的這個比重一般是在70%—80%之間。由此可見,日本的國債規(guī)模之大,在發(fā)達國家已經高居首位。由此引發(fā)了人們對日本的財務狀況和主權債務問題的擔憂:日本是否會爆發(fā)主權債務危機呢?
通過以上分析,日本的主權債務問題不容樂觀,與已經發(fā)生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相比,日本的問題不容小視,但是為什么日本目前沒有發(fā)生債務危機?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日本經濟雖然受到日元升值,歐債危機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有所波動,但從長期來看,日本經濟一直處于比較平穩(wěn)的階段。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都比較合理,已經形成了勞動節(jié)約型、技術進步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尤其是日本的技術和網絡發(fā)展一直都處于世界先進行列,這些都是日本經濟長期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第二,構成社會總需求的居民的消費和企業(yè)的投資一直處于增長的狀態(tài),另外,日本的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日本企業(yè)的大部分利潤都來自海外市場,對外貿易基本處于順差的狀態(tài)。這些因素都是能夠使日本經濟平穩(wěn)增長的重要因素。
這是日本沒有發(fā)生債務危機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的發(fā)生與其國家的國債持有者主要是外國投資者有很大的關系,歐洲國家的經濟只要稍有衰落就會影響到外國投資者的信心,而本國投資者則不一樣,他們對本國的經濟有較強的信心,從而避免對日本國債造成沖擊。
通過調查研究,日本的國債目前大部分是長期債務,而短期債務占很小一部分。這也就是說,日本國債的負債壓力近期還是比較小的。而歐洲國家的債務主要是短期債務,短期中面臨的壓力較大,無法緩解。
通過以上的分析,日本的債務問題比較嚴重,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日本到目前仍然沒有發(fā)生主權債務危機,但是這并不代表日本以后仍然不會發(fā)生債務危機。雖然日本的主權債務的債權人主要都為本國的居民,而且長期債務較多,日本近年來并未感到壓力,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日本會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隨著日本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社會福利水平及養(yǎng)老水平的提高,國內儲蓄利率的下降,日本只能依仗外國投資者為其財政缺口買單。再加上2008年的歐洲債務危機以及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都使日本的經濟雪上加霜,所以,多數經濟學家對日本的債務管理能力都持懷疑態(tài)度。
日本政府應該怎樣應對主權債務問題呢?本文從以下幾點著重進行講述。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由于其自身的條件和國際環(huán)境,日本有條件也有機會建立一個較完備的債務管理制度。但是現(xiàn)在日本的政局存在顯著的政治紛爭,而且更替非常頻繁,每個執(zhí)政黨連執(zhí)政一年都不到,就會更換,以至于政府不能實行一致的財政政策,有時實行緊縮性,有時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前后矛盾,不能統(tǒng)一。在這樣的背景下,怎么能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債務管理制度?所以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應該在穩(wěn)定的政治背景條件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債務管理制度,以應對巨大的債務帶來的壓力。
政府發(fā)行債券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彌補財政赤字,如果政府的收入小于支出時,政府就出現(xiàn)了赤字,所以說,如果日本想要減輕其主權債務的壓力,則必須要控制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
變動政府支出是拉動經濟的一個直接而且有效的措施,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致力于采用這種措施來提高國民收入。但是宏觀經濟政策中還包括另外一種政策就是貨幣政策,這種政策是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來影響利率進而影響國民收入的措施,這也是一種調節(jié)經濟的有效措施,但是這種措施對于日本經濟來講作用不大,因為日本的經濟已經陷入了流動偏好陷阱,也就是說,即使日本政府變動再多的貨幣供給,也不會影響這個國家的利率,進而也就不會影響到國民收入。因此,日本政府只能通過擴大政府支出,尤其是擴大公共建設來拉動經濟。
通過調查得到,日本的公共建設投資對國民收入的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負面影響也漸漸顯露出來。比如說,有些地方的公共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但是某些地方政府為了顯示業(yè)績,使這些建設增加后的利用率非常低。再比如說,某些工程缺乏監(jiān)督,施工倉促,使得公共工程的績效不佳,預算資金浪費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
在70年代,日本的經濟發(fā)展迅速,但是卻忽視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導致人們的社會福利水平大大低于歐美國家,日本居民開始發(fā)起反抗,公眾的態(tài)度不再是一味的支持經濟的發(fā)展,也開始注重社會福利的增長,政府也開始重視這方面的建設。70年代之后,日本開始實行一系列的社會福利與保障制度,從而日本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支出一直占政府財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在近幾十年,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6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能達到20%多。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政府養(yǎng)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老齡人口的比重越高,社會保險支出也越高,由此可見人口老齡化問題給政府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1] 趙志芳.歐債危機累及日本國內債務成緩沖器[J].中國經濟時報, 2012.
[2] 徐明棋.全球金融危機與歐洲經濟的困境[J].世界經濟研究, 2009;(12).
[3] 李石凱.國際儲備貨幣競爭與歐元危機[J].中國金融,2010;(11):23-24.
[4] 嚴麗丹.主權債信警鐘頻頻拉響 日本提高債務水平關注度[M].金融時報,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