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先秦兩漢西極觀與漢代大秦國印象

2015-08-19 15:43李博文
絲綢之路 2015年10期

李博文

[摘要]自張騫鑿空西域后,中國人對于域外文明的認識日益加深。從所見文獻來看,漢代中國人印象中的大秦國充滿了傳奇色彩,這與自先秦以來中國人對于西極之地的認識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通過對相關(guān)文獻的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兩漢時期中國人不可能對大秦國產(chǎn)生十分客觀的認識,因此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的西極觀念,便自然而然投射到了大秦國這一遙遠的西方國度,從而形成了目前我們所見漢史文獻中對于大秦國社會百態(tài)的描述。

[關(guān)鍵詞]先秦兩漢;大秦國;西極觀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3115(2015)10-0013-04

一 、先秦兩漢時期的西極觀

(一)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觀念中的西極

本文所指的“西極”,是指先秦兩漢時期人們所認為的西方極遠或最遠之地。根據(jù)目前所見的文獻,可知當時人們對于這一問題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答案。實際上當時人一般認為西極之地主要是指西王母所居之國。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所言:“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嬴母之山,神長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狀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無水。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雹儆帧赌绿熳觽鳌沸蛟疲骸澳峦跤疗湫闹苄杏谔煜?,將皆使有車轍馬跡焉,此書所載則其事也。王好巡守,得盜驪 耳之乘,造父為御,以觀四荒,北絕流沙,西登昆侖見西王母。”②可見當時中國人認為在流沙之西、昆侖之巔確實居住著西王母,而西王母所居之處也一般是古代典籍所記載的極西之地。③這種觀念被秦漢時期的中國人繼承了下來,如賈誼《新書》曰:“是故堯教化及雕題,蜀越。撫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訓及大夏、搜渠,北中幽都,及狗國與人身而鳥面及焦僥?!雹軐嶋H上不僅像賈誼這樣的政論家相信西王母的所在,就連司馬遷也認為西極之處必為西王母之所居?!妒酚洝ご笸鹆袀鳌份d:

條枝在安息西數(shù)千里,臨西海。暑濕。耕田,田稻。有大鳥,卵如甕。人眾甚多,往往有小君長,而安息役屬之,為外國。國善眩。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⑤

根據(jù)司馬遷對于西域地理的記載,條支國確實位于其所知世界版圖的最西端。⑥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的域外地理知識也在不斷拓展,但絲毫沒有撼動中國人心中西王母處西極之地這一固有的觀念。《論衡》有言:“西王母國在絕極之外?!雹哂帧逗鬂h書》載:“(大秦國⑧)或云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幾于日所入也。”⑨不僅如此,西王母還發(fā)展成為一種偶像崇拜,并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肚皾h紀·孝哀皇帝紀》載:

四年春正月,關(guān)東民相驚走。或持籌,相與號曰:“西王母籌?!钡乐邢喾辏嘀翑?shù)千人。或披發(fā)徒跣,斬斫門關(guān),逾墻入屋?;虺蓑T奔馳,或致驛傳行,經(jīng)歷郡三十六所,至京師,又聚會祀西王母,設祭于街巷阡陌,博奕歌舞。又傳言:“西王母告百姓佩此符者不死。不信我言,視戶樞中有白發(fā)?!雹?/p>

由此可知,先秦時期中國人對于世界西極已經(jīng)有了假定的認識,即為西王母所居之國。這一觀點被秦漢時期的中國人繼承和發(fā)展,成為了世界極西之地的代名詞,并將流沙之西、日月所入作為其主要的地理標志。與此同時,西王母也被作為神化的對象而廣為流傳,成為了一種民間的偶像崇拜。

(二)先秦兩漢時期西極觀念的特點

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所認為的世界西極,一般為西王母所居之處。流沙之西和日月之入,其最主要的地理標志。隨著古代中國人對于這一地域想象的日益豐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西極觀。

所謂“西極觀”,是指古代中國人對西方極遠或最遠之地逐漸形成的獨特認識和觀念。11這種觀念有著顯著的特點:其一,以日月所入、流沙之西、西王母作為西極世界的重要標志。其二,西極之地多奇珍異寶,且傳說色彩濃厚。如《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所言:“西海之內(nèi),流沙之中,有國名曰壑市。西海之內(nèi),流沙之西,有國名曰泛葉。流沙之西,有鳥山者,三水出焉。爰有黃金、玕瑰、丹貨、銀鐵,皆流于此中。又有淮山,好水出焉。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國、司彘之國。”12又所言西王母之國曰:“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3這顯然是過于美好的想象。其三,認為西極之國與中國一樣都是文明昌達之地?!赌绿熳觽鳌份d:“天子已祭而行,乃遂西征。丙午,至于 韓氏。爰有樂野溫和。穄麥之所草,犬馬牛羊之所昌,寶玉之所□……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zhí)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好獻錦組百純,□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4

根據(jù)上述文獻可以看出,當時的作者把西王母與周穆王擺在了一個對等的位置上,并無尊卑之別。又《后漢書》言及“大秦國”國名時也說:“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15

總之,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觀念中的極西之國是出產(chǎn)各類奇珍異寶、百姓生活十分富足與安樂的國度,不僅與中國一樣是一個文明昌達的國度,而且可能更加美好。

二、《魏略》、《后漢書》所見大秦國印象

(一)《魏略》、《后漢書》中大秦國的地理位置

《魏略》、《后漢書》均成書于東漢之后,但其關(guān)于西域知識的了解,則主要來源于兩漢時期對于西域的經(jīng)營活動,因此兩書中關(guān)于西域地理的記載完全可以作為研究兩漢時期中國人域外地理意識的可靠資料。

關(guān)于大秦國地理位置的記載,最早見之于《魏略》:“大秦國一號犁靬,在安息、條支之西,大海之西。有河出其國,西又有大海?!?6又“自蔥嶺西,此國最大,置諸小王甚多,故錄屬其者矣”。17我們知道,《魏略》中關(guān)于蔥嶺以西世界的認識來源于甘英等人出使大秦國的活動,其事約在公元97年。根據(jù)《魏略》中所說的“自蔥嶺西,此國最大”,當為雄踞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實際上對于“大秦國”為羅馬帝國的漢語稱呼這一問題,學界已有公論,中外學者一般認為大秦國就是漢文文獻中對于羅馬帝國的代稱,但至于“大秦國”具體所指為羅馬帝國本土,還是為整個帝國或者為帝國東部地區(qū),學界存在著一定的爭議。近年余太山先生就此問題做過系統(tǒng)而科學的考證,認為《魏略》與《后漢書》中所記的“大秦國”確為意大利,即羅馬帝國的本土。18筆者認為余太山先生的考證科學,結(jié)論可信。

根據(jù)《魏略》的記載,可知大秦國位于安息與條支國的西部,并有大海相隔?!逗鬂h書》亦云:“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英聞之乃止?!?9可見從條支國可以通過海路直達大秦國。安息為帕提亞波斯,這一點為學界之共識。條支國20在安息之西,根據(jù)《史記·大宛列傳》的說法“騫21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之。”22考諸西史,當時可與帕提亞波斯相提并論的大國,只有敘利亞的塞琉西王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國,這兩個國家均為亞歷山大東征之后所建立的希臘化國家。根據(jù)史料,筆者認為條支國當為位于敘利亞的塞琉西王國。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條支在安息之西?!妒酚洝罚骸鞍蚕ⅰ湮鲃t條枝,北有奄蔡、黎軒?!?3“條枝在安息西數(shù)千里?!?4此外《史記》、《漢書》均言條支國臨西海。25中國古代典籍中所稱西海,一般有咸海、里海以及地中海之說,而條支在安息西,咸海在安息之東,里海在安息之北,故都不可能為條支國所臨西海。所以“西?!奔唇袢罩刂泻?。26又言其“人眾甚多,往往有小君長”,這又與希臘化國家城邦自治的傳統(tǒng)相合,因此可以確定司馬遷當時所聽說的條支國,必定為塞琉西或者托勒密這兩個希臘化國家之一。

當然如果僅憑以上證據(jù),仍不能夠確定條支的具體位置,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們?yōu)槲覀兲峁┝烁雨P(guān)鍵的信息?!妒酚洝ご笸鹆袀鳌份d條支為安息役屬之。27根據(jù)西史的記載可知,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29年帕提亞王米特達拉梯一世兩次擊敗塞琉西王國,并俘虜了其國王底密特利阿斯二世,奪取了兩河流域。28塞琉西王國遭到帕提亞波斯的如此重創(chuàng),向其表示臣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條支國確為塞琉西王國,而且當時兩河流域已經(jīng)屬于波斯,條支國的范圍也必然在敘利亞境內(nèi),也就是說后來甘英抵達的條支國就在今敘利亞地區(qū)。及至甘英出使大秦國之時,今埃及以及敘利亞29、巴勒斯坦地區(qū)均已成為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土,而甘英所言大秦國之風貌又多有想象夸張之成分,因此筆者認為大秦國必定不是指羅馬帝國東部領土。又《魏略》云 “大秦國在大海之西。有河出其國,西又有大海”,這與意大利的地理環(huán)境十分匹配,亞平寧半島東西皆為大海所環(huán)繞,又有波河貫穿全境而注入亞得里亞海。再加上“自蔥嶺西,此國最大”的描述,我們可以確定《魏略》與《后漢書》所指的“大秦”就是羅馬帝國的意大利本土。

(二)先秦兩漢西極觀與漢代大秦國印象

關(guān)于大秦國即羅馬帝國本土社會風貌的描述,《魏略》與《后漢書》并無大的區(qū)別,而后史又多傳抄二書,故筆者僅以《后漢書》為例,以對當時中國人眼中大秦國的形象作一分析。30

前文已經(jīng)對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西極觀念的特點作了總結(jié),而大秦國作為《魏略》與《后漢書》中所記載的西極之國,也不免打上了當時中國人西極觀念的烙印。從《后漢書》關(guān)于大秦國的記載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西極觀念與大秦國社會風貌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

根據(jù)上表可以發(fā)現(xiàn),《后漢書》中關(guān)于大秦國的記載,與當時中國人的西極觀念有著極高的重合度,且有著很濃厚的傳說色彩,如其云:“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蔽覀冎溃钤谝獯罄姆N族與中國人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至于其所說的“其人民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顯然是出于想象。就是其關(guān)于羅馬帝國君位繼承的問題也是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實際上可以看做是對于堯舜禪讓的附會。

根據(jù)古羅馬歷史學家尤特羅庇烏斯記載的事實,羅馬帝國的君位繼承充滿了血雨腥風的斗爭?!疤岜嚷缘睦^承者叫蓋烏斯·凱撒,尾名卡里古拉,他是奧古斯都的孫子、提比略的養(yǎng)孫,他昏庸無道,生性殘忍,以致與他相比,提比略的殘暴行徑都淡出了記憶……他貪婪、縱欲、殘暴無度,因此讓所有人都感到憤慨,于是他就在28歲的時候被人殺死在宮殿里,他當政兩年九月又七天?!?6

所以可以據(jù)此推定《魏略》與《后漢書》中所記大秦國的形象必然受到了自先秦以來形成的西極觀念的影響。

三、其他因素對大秦國印象問題的影響

兩漢時期中國人對于域外地理的知識已經(jīng)大大拓展,且認識也變得逐漸客觀,這一點可以從《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后漢書·西域傳》關(guān)于西域諸國的記載看出,即使是對于蔥嶺以西的國家如安息、康居亦有了相對客觀的認識。那么為何中國人對于羅馬帝國本土的認識,仍然受到西極觀念的嚴重影響呢。筆者認為答案只有一個,即中國人與羅馬帝國本土的人民并沒有過一定規(guī)模的直接交流,雙方之間的認識往往是通過中間渠道獲知的,加上公元3世紀之前羅馬帝國的顯赫名聲和那些巧舌如簧商人的夸張描述,漢人自然而然地把過去關(guān)于西王母之國的種種想象與其所聽說的傳聞相結(jié)合,從而形成了一個極其文明昌達和十分美好的理想社會。

(一)甘英出使大秦國的失敗

《后漢書·西域傳》載:

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謂英曰:“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遟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shù)有死亡者?!庇⒙勚酥埂?7

可見甘英曾試圖與羅馬帝國本土建立直接聯(lián)系,但因為安息西界船人帶有欺騙性質(zhì)的勸阻,而未能成行。上文已經(jīng)證明,當時的條支已經(jīng)為羅馬帝國的東部領土,至于安息西界的說法,則是人們沿用舊稱的習慣使然。38因此甘英當時所見的人當為敘利亞地區(qū)從事擺渡生意的人,至于他們?yōu)楹我柚垢视⒍珊?,筆者認為可能是出于商業(yè)利潤的考慮。根據(jù)《后漢書》的描述,羅馬帝國與安息、天竺交巿于海中,利有十倍。39可見絲綢貿(mào)易利潤的豐厚,這些利潤多數(shù)則為敘利亞地區(qū)的商人所賺取,這是因為當時敘利亞至巴勒斯坦地區(qū),居住著羅馬帝國最優(yōu)秀的商業(yè)民族即猶太人和敘利亞人,而這些民族幾乎壟斷了羅馬帝國的海外貿(mào)易,并從中賺取暴利。40那么如果他們幫助甘英抵達了羅馬則會發(fā)生怎樣的情況,德國學者夏德就此做過精辟的分析。夏德指出:“如果讓一位漢使向西前進,他就可以在閑談之中談起中國國內(nèi)的絲價,并獲知敘利亞的玻璃飾品及珍物的真實價格,泄露他們雇主發(fā)財?shù)拿孛?,這是完全有損他們利益的。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告訴甘英說:‘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使?jié)h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甘英生長于西北,習于陸行,對海行還是初出道,正好受狡詐的船員的欺蒙?!?1總之,由于甘英自身的原因或者由于敘利亞人的欺騙,他沒有能夠完成他的使命,自此之后及至東漢覆亡也未見中國人抵達亞平寧半島的記載。因此,無論如何,漢代中國人沒有機會與羅馬帝國本土建立有效的、直接的聯(lián)系,他們只能從西域客商中聽到種種夸張的傳聞,所以也就談不上能夠有客觀的認識了。

(二)安頓王朝來使的身份

既然漢代中國人的努力失敗了,那么羅馬帝國的人有沒有對此做過努力呢?根據(jù)《后漢書》所記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國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42如果來使的身份真實,必然會帶來大量寶貴的信息,更新漢人對于羅馬帝國本土的認識。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些來使的身份值得懷疑。首先,中外學者并沒有從羅馬帝國的拉丁文文獻中,發(fā)現(xiàn)存在過這樣一個使團。其次,使團向漢朝皇帝進獻并無意大利本土的特產(chǎn)和工藝品,卻都是一些熱帶地區(qū)的特產(chǎn)如象牙、犀角、瑇瑁43。試想如果是國家派遣的使臣,怎么會用外國的產(chǎn)品去贈送給漢朝皇帝呢?所以就連漢朝時的中國人也對此有所懷疑,所謂“其所表貢,并無珍異,疑傳者過焉”。所以所謂使團應該是假借了羅馬帝國威名的商業(yè)團體。

考諸西史,我們了解到公元162~165年羅馬與安息之間發(fā)生了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羅馬人的勝利而宣告結(jié)束。但是對于敘利亞的生意人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由于戰(zhàn)爭的問題,過去作為羅馬與中國絲綢貿(mào)易中介的帕提亞波斯帝國44與羅馬之間的關(guān)系迅速惡化,敘利亞人過去商業(yè)上的伙伴們變成了敵人。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位于商路東端也是就是敘利亞地區(qū)的商人(當時敘利亞已經(jīng)為羅馬帝國一部分)對于自己的商業(yè)前途十分擔憂,因此派遣一個商務使團,去直接與中國人建立聯(lián)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在巨大的商業(yè)利益的刺激下上人們的冒險是極有可能的。45 因此,終漢一代羅馬帝國也沒有能夠與漢朝進行過廣泛而直接的交流。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先秦兩漢時期中國人所形成的獨特的西極觀,其主要特點:以西王母、流沙之西、日月之入為代表的地理標志;物質(zhì)極其豐富,出產(chǎn)各類寶物且傳說色彩濃厚;其文明程度與中國不相上下。這一觀念自先秦產(chǎn)生而為漢代中國人所繼承,后來隨著漢代中國人地理知識的拓展,西極世界的對象也由昆侖山演變?yōu)闂l支,最終變?yōu)榇笄貒?/p>

由于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兩漢時期人們不可能對大秦國產(chǎn)生客觀的認識,他們只能通過種種傳聞去認識這個遙遠的國度。再加上當時羅馬帝國的輝煌成就與西域客商們出于自身利益而所作的各種夸張的描述,漢代中國人便自然而然將已有的西極觀投射到了大秦國身上,從而勾勒出了一個高度文明、極度富裕、國泰民安、君明臣賢的理想國度。

[注 ?釋]

①1213王青、龔世學注評:《山海經(jīng)》,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

②韓鵬、涂莉、喬建華:《鴻荒開封〈穆天子傳〉原文新解》,鄭州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31頁。

③《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關(guān)于西方世界的描述,到西王母所居之地即止。

④賈誼:《賈誼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61頁。 ?⑤⑥22232427司馬遷:《史記》卷123《大宛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163頁。

⑦王充:《論衡》,岳麓書社1991年版,第313頁。

⑧大秦國亦為《后漢書·西域傳》所載極西之國,至于其地理位置,后文將會論及,此處不提。

⑨15193132333435373942《后漢書》卷88《西域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918~2020頁。

⑩荀悅、袁宏著,張烈點校:《兩漢紀》卷28《孝哀皇帝紀上》,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504頁。

11趙麗云:《先秦至漢唐時期西極觀研究》,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博士論文,第9頁。

14劉剛選注:《先秦文選》,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頁。

1617張星烺編注、朱杰勤校訂:《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141~142頁。

183038余太山:《古代地中海和中國關(guān)系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5~44頁、第52~85頁、第19頁。

20關(guān)于條支的記載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亦見于《漢書·西域傳》以及《魏略》與《后漢書·西域傳》究其所言地理方位與風貌確系一國無疑。

21張騫所聽傳聞根據(jù)《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當在公元前128年左右。

25見《史記》卷123《大宛列傳》,《漢書》卷96上《西域列傳》。

2640〔法〕布努瓦爾著、耿昇譯:《絲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0頁、88~94頁。

28翦伯贊主編:《中外歷史年表整理》,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86~87頁。

29條支與敘利亞名城安條克音近,自安條克城由海路可以直達意大利。

36〔古羅馬〕尤特羅庇烏斯著、謝平巍譯:《羅馬國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5頁。

4145〔德〕夏德著、朱杰勤譯:《大秦國全錄》,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頁、第35~37頁。

43此為一種熱帶大海龜,一般產(chǎn)于我國廣東、海南、以及東南亞沿海地區(qū)。

44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見《后漢書》卷88《西域列傳》。

宜良县| 海盐县| 蕉岭县| 唐河县| 庆元县| 陵川县| 长顺县| 阳曲县| 鄱阳县| 西贡区| 吉水县| 思茅市| 桐庐县| 连平县| 乐山市| 革吉县| 镇康县| 天等县| 米林县| 武威市| 霸州市| 弥勒县| 清远市| 永修县| 潞城市| 台南市| 镇原县| 昭平县| 陆河县| 绥化市| 固原市| 济源市| 台中市| 阳新县| 高台县| 古田县| 北海市| 阳江市| 铜鼓县| 东辽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