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云堂主
趙叔孺,名時,浙江鄞縣人,是近代印壇的旗幟性人物。他憑借著端莊秀雅的印風與當代印壇盟主吳昌碩分庭抗禮,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趙叔孺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曾是清朝同治皇帝的啟蒙老師。幼年的趙叔孺即表現(xiàn)出超越常人的藝術領悟能力。八歲時當眾表演畫馬,得到了當時的收藏大家林穎叔(后來成為趙叔孺的岳父)的賞識。結婚之后的趙叔孺在林穎叔家居住了近三年,林家收藏的藝術精品使他開闊了眼界,奠定了今后藝術發(fā)展的基礎。
在趙叔孺的一生之中,有幾段輾轉的做官經(jīng)歷,但時間都很短。他更多的時間還是用于對篆刻的研究。他的篆刻兼學浙、皖兩派之長,深得趙之謙篆刻藝術精髓,最終以精整、圓勁的氣象別開新局,被時人推崇其為“二百年來第一”。
在白文印的創(chuàng)作中,趙叔孺常將漢印中的圓轉線條改為方折之筆,這也是他的獨特做法,如“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他的得意之作是“特健藥”,典型風格代表作是“毗陵湯滌定之”。精整勻凈、端莊典雅的圓朱文印代表了趙叔孺的最高成就,也是給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烙印,代表作有“四明周氏寶藏三代器”“古鄞周氏雪盫(ān)收藏舊拓善本”等。
趙叔孺除篆刻之外還精于書畫創(chuàng)作。行、楷受趙之謙影響較大,尤其精于篆書。繪畫以花鳥居多,其中畫馬受意大利畫家郎世寧的影響較大,他創(chuàng)作的八駿圖有“一馬黃金十笏(hù)”之稱。
趙叔孺還是一位很有遠見和思想的教育家,他一生有六七十位學生。他主張學生應該根據(jù)各自的喜好和素質確定自己學習、研究的重點,不主張一味地效仿老師。在他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成就了沙孟海、陳巨來、方介堪等一批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