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記者 姚源清
鄒淵的一生,既是從事法學事業(yè)的一生,也是奉獻教育事業(yè)的一生,更是為法治建設鞠躬盡瘁的一生。鄒淵說自己就像一滴水,與新中國尤其是貴州的法治、法學和法學教育的大潮共起伏。
“法學是我的空氣、水分和陽光?!?014年10月,在法治中國進程中的法學教育研討會暨鄒淵教授法律生涯60年座談會上,鄒淵這樣形容法學與自己的關系。
作為貴州法學界的資深專家和代表,鄒淵擁有近40年的高校法學教齡、60年的法律生涯。盡管已經年邁80,但鄒淵仍然不遺余力地從事法學教育、立法調研及普法等相關工作,為推進貴州的法治建設躬耕不綴。
鄒淵于193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年幼的鄒淵不得不隨家人四處輾轉,飽受顛沛流離之苦。
十年的逃難生涯成為鄒淵難以磨滅的記憶。高中時,一次偶然的機會,鄒淵閱讀到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小說《塔上旗》,其中改造教育流浪兒童的內容,讓有過漂泊經歷的他深受觸動,萌生了從事教育的想法。
1954年,鄒淵報考西南師范大學。但錄取結果卻出乎意料——被西南政法學院所錄取,成為新中國“五院四系”法科院校招收的第一屆大學生!對此鄒淵并沒有失落,反而頗感自豪,“學問應該跟著實際走,跟著時代的需要走?!闭敌轮袊購U待興,社會主義法學對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讓鄒淵不僅對法學之路充滿憧憬,更對法學教育的前景滿懷期待。
對于鄒淵來說,法學事業(yè)既是一份職責,更是一份信仰。為此,他將繼續(xù)發(fā)揮余熱,為推進貴州法學教育與法治建設默默耕耘、增光添彩。(受訪者供圖)
“法雖然是一種工具,但當這個工具掌握在人民手中時,它就變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治國之道,秩序之軌,行為之范,權利之魂?!痹卩u淵看來,法既是工具更體現(xiàn)目的,而良法就是正義和真理的化身,因而,無論是研究法學還是致力于法學知識的傳播,都值得自己為之追求終生。
為了這一理想,大學期間鄒淵發(fā)奮苦讀,取得了每門功課“全優(yōu)”的好成績。然而,他的理想卻并未因此而如期實現(xiàn)。
1958年大學畢業(yè)后,鄒淵被分配到貴州省德江縣檢察院工作。隨后,反右運動極左思潮的泛濫致使全國檢察機構被撤銷,加上后期文化大革命“砸爛”公檢法,鄒淵的法學之路就此中斷——他先被調至德江縣教育局教研室,兩年后又下放德江縣文新戴帽初中,成為了一名農村教師。
“無法可事的日子,只能教教語文、數(shù)學,甚至去培養(yǎng)鄉(xiāng)村赤腳醫(yī)生?!被仡欉@段歷史,鄒淵感到慶幸的是,人生的低谷雖然彷徨苦悶,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堅信法學的曙光終有一日會升起。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開始步入正軌,處處展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氣息。沉寂太久后的鄒淵振奮無比,“感覺如魚得水、如草逢露。”
到1980年時,省內中學已經相繼開設了《法律常識》課程,但由于許多中學教師法律基礎知識的欠缺,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一切鄒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時已擔任銅仁教育學院副院長的他,決定開辦中學法律師資培訓班。鄒淵根據(jù)大學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結合十一屆三中全會觀點自編法學基礎知識講義,先后為100多名中學教師授課講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事情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重視,1981年,省教育廳把鄒淵吸納進《中學法律常識教學參考》編委會,與溫卓文、冉茂元等專家共同完成該書的編撰。1989年,國家教委師范司組織西南地區(qū)師范專科學校及教育學院協(xié)作編寫《新編法律概論》教材,鄒淵擔任主編,出色地完成了文革后西南地區(qū)高等師范院校的第一本法學教材。
同年,鄒淵被貴州民族學院(現(xiàn)貴州民族大學)聘為法律系主任,對于鄒淵來說,這是人生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平臺。其時貴州民族學院法律系剛剛組建4年,師資力量還很薄弱,尤其缺乏專業(yè)骨干。到任后,鄒淵找準問題所在,決定從引進人才、加強科研著手。
在任期間,鄒淵千方百計廣納人才,先后為法律系引進吳大華、毛為民、羅洪洋等一批學者,不斷充實師資力量;與此同時,歷時5年,完成國家社科規(guī)劃課題《貴州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的調查與研究》,彌補了貴州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研究的空白,使貴州成為全國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研究的又一學術中心。此外,鄒淵還邀請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擔任貴州民族學院法律系顧問,為學院不定期開展講座,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因為鄒淵及其同事的努力,貴州民族學院法律系一度“一枝獨秀”,成為貴州高校法學院系的“龍頭”。
然而,鄒淵并不滿足于此。面對當時貴州法學研究領域較窄,法學院校之間、學術單位與政府部門之間聯(lián)系交流不強等局面,他有了更為深入的想法。從1989年開始,鄒淵先后倡導成立了貴州省行政法學研究會、貴州法學論壇、貴州省仲裁法學研究會等多個法學交流平臺。交流平臺的建立,不僅擴大了貴州法學研究與交流的范圍,更提高了法學學科的地位和學術引導力。
自此,貴州的法學教育邁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在推進法學教育過程中,鄒淵碩果累累:1990年,鄒淵成為貴州恢復高校職稱評比后的第一位法學教授,2011年在獲得全國“優(yōu)秀仲裁員”稱號后又被授予“終身仲裁員”。60年的法律生涯中,鄒淵累計發(fā)表論文60余篇,獨著主編參編主要著作24部,獲省政府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2項,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17項,培養(yǎng)研究生125人。
退休18年,鄒淵并沒有讓自己閑下來?!巴诵莶煌藣?,社會提出什么挑戰(zhàn)就去迎接什么挑戰(zhàn),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需要就是我學問研究追求的目標?!彼粌H擔任了貴州大學民商法碩士研究生導師,并且兼任貴州省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等多種職務,以此發(fā)揮自己的余熱。
隨著建設法治貴州進程的逐步推進,貴州為實現(xiàn)后發(fā)趕超、全面小康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因而,除了致力法學教育和研究,鄒淵還把精力放在了服務地方法制建設和法律普及上。
近年來,鄒淵先后主持和參與了《貴州省學校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貴陽市促進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條例》等6部地方性法規(guī)的立法調研與起草工作,并為40余部法律提供咨詢意見;同時,積極開展普法宣傳工作,面向社會各界舉辦法制講座和法學講座百余場,僅2014年手術出院后就舉辦了11場,真正把講座“從軍營開到人代會的會場,甚至開到了監(jiān)獄?!?/p>
“雖然貴州目前在生態(tài)文明立法、民族自治條例的制定與實施、環(huán)保法庭等方面有不少亮點,但整體的法治觀念、立法執(zhí)法司法水平與全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痹卩u淵看來,無論是服務地方法制建設,還是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這都將是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需要廣大的法學工作者去踐行。對此,他義不容辭。
生命不止,腳步不歇。鄒淵用自己的默默耕耘,譜寫著貴州法治進程中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