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本棟
初識吳心海先生,是在《博覽群書》上,常讀到他寫的一些鉤沉文學史料,考辨文學史實的篇章,讀得興味盎然,耳目一新的同時也獲益良多。繼而在《藏書報》上,也常讀到他的這類文章,考據翔實,材料充分,觀點新穎有見地,讀后總能獲致新鮮的文學史知識和莫大的精神享受。那些歲月深處的罕見的現(xiàn)代文學原始史料,在他的搜集、審視和運用下獲得了新生,起到了發(fā)掘人物價值、呈現(xiàn)歷史真相的作用;不由得一次次地驚嘆于他搜集和運用史料的能力。
零零散散地在報刊上讀心海先生這些很”有料”的文章,總覺意猶未盡,不夠痛快,偶欲重讀某篇,奈何書報雜然,難覓所在。好在心海先生從中遴選出19篇,編成《故紙求真》一書,收入徐雁先生主編的”全民閱讀書香文叢”第二輯,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遂得以暢覽無虞。這是心海先生在內地出版的第一本專著。2013年7月,他曾在臺灣出版過專著《文壇遺蹤尋訪錄》,惜未寓目?!豆始埱笳?gt;黃綠色封面,上有一幅極富”杏花春雨江南”意境的寫意畫,透著朦朧的詩意美,令人可喜;32開,206頁,分”發(fā)現(xiàn)篇””顛覆篇””求實篇”三輯;書前有陳子善先生的長序,書后有作者的后記。
心海先生系名門之后,乃父是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吳奔星先生,家學淵源。他復旦新聞專業(yè)畢業(yè)后,從事報紙、網絡新聞編輯20余年。真正子承父業(yè),則是在2004年他父親去世之后,因當時父親的首個研究生溘然病逝,他不得不獨自承擔起為父親編輯紀念文集和整理遺著的重任。從2005年至今,他先后編訂出版了《別:紀念詩人學者吳奔星》(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暮靄與春焰:吳奔星現(xiàn)代詩鈔》(昆侖出版社,2012年)《從”土改”到”反右n一一吳奔星一九五O年代日記》(臺灣秀威資訊,2014年)《待漏軒文存》(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四部書,還編纂了<吳奔星著述年表1913-2004》。因長期浸淫于故紙堆中,故而對現(xiàn)代文學史料產生了興趣。2008年后,他開始業(yè)余從事現(xiàn)代文學史料研究,成果斐然,作品散見于<萬象》、《博覽群書》、<出版史料》、《新文學史料》、《現(xiàn)代中文學刊》、《名作欣賞》、<老照片》、《開卷》、《新文學評論》、《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周報》等名刊名報,影響頗巨。他以新聞工作者的身份從事現(xiàn)代文學史料研究,不受n學院”派系意識和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故能客觀看待文學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又能以訓練有素的新聞筆觸發(fā)而為文,獨出機杼,自然教人耳目為之一新。
以編選父親民國時代的詩文為契機,心海先生接觸和閱讀了大量原始報刊,視野豁然開朗,一些現(xiàn)代文學史上聞所未聞的人扣事,鮮活地跳躍在他眼前,讓他欲罷不能,竭盡所能去探個究竟。于是驚覺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有些人、有些事和當下坊間出版物上的描述頗有出入,訛誤殊多;洞察出現(xiàn)代文壇上的有些人、有些事無端湮沒多年。這些促使他在工作之余,以上網、泡圖書館、寫書信、打電話、發(fā)郵件等多種形式,廣搜博采各種資料,甄別揚棄,闡幽發(fā)微,努力還原最接近歷史的真相。
《故紙求真》”發(fā)現(xiàn)篇”中的六篇文,發(fā)掘出文學史上久被遺忘的作家、作品,如胡金人、林丁、周小舟、沈圣時,紀弦的新詩《二月之雪》《傍晚的家》《散步的魚》,卞之琳的集外文《”當畢”》。”顛覆篇”中的四篇文頗多顛覆性的獨家披露和獨家見解,揭橥胡適因看重與何家槐的師生情誼,而在“徐何創(chuàng)作之爭n中失察;給白話詩人謝楚楨潑污水的反倒是當年支持他最力的朋友;紀弦先后寫了三封信向好友吳奔星喊冤,他并非”主張橫的移植,否定縱的繼承”,乃臺灣論者斷章取義而不肯細讀他的論文所致。而《王老九抄了吳奔星?——<新湖南山歌>和<想起毛主席>》則沒有輕易下斷語,讓讀者通過作者提供的大量史料自己做出符合歷史實際的判斷,體現(xiàn)了心海先生端正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和不欺不媚的精神品質?!扒髮嵠敝械乃钠淖钜娍急婀αΓ瑑善唤M,—證”唐圭璋拒批《沁園春·雪》遭中央大學解聘”之說之偽,一證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延安柳青與重慶柳青實各有其人,均引證周詳,考辨精到。
年過天命的心海先生多年埋首故紙,潛心向學,厚積薄發(fā),新著《故紙求真》的出版實在可欽可賀。閱讀《故紙求真》,跟隨心海先生在故紙中穿行,領略了別樣的風景,其間充滿發(fā)現(xiàn)的驚喜和閱讀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