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莎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兩次關(guān)于“音高變化”的實驗活動。
一是比較實驗,即用鉛筆或小木棒敲擊裝不同水量的四只杯子的杯口,比較它們發(fā)出聲音的變化;二是探究實驗,即觀察比較伸出桌面長度不同的尺子振動時音高的變化。
兩次實驗都要求學生分組操作,而在實際實驗操作過程中,要用耳朵清晰地分辨出四只水量不同的杯子(四只杯子自身就存在差異)和伸出桌面長度不同的尺子振動時音高的變化很有難度,特別是對于才剛接觸了一年科學學習的四年級學生而言難度更大。基于此,筆者對此實驗進行了改進。
一、實驗簡介
自制卷簫(如圖1所示)是把若干根同種材質(zhì)、不同長度的吸管結(jié)合在一起,堵住吸管底部,用嘴順著吹吸管,它們會有規(guī)律地發(fā)出音調(diào)不同的聲音。
二、實驗原理
吹奏時,氣流從吹口上方滑過,撞擊對側(cè)的內(nèi)管壁,氣流在吸管的內(nèi)腔振動,頻率振動次數(shù)多則音“高”,頻率振動次數(shù)少則音“低”,從而產(chǎn)生了不同音高的樂音。)
三、材料準備
吸管10根(直徑1.1cm),注射器10支(容量5ml),無紡布1塊(長35cm,寬3cm),按扣1對,針線若干。
四、制作方法
吸管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處理后的吸管長度
cm 14.4 12.4 11.0 10.2 8.9 8.0 7.1 6.6 5.8 5.0
簡譜唱名 1
do 2
re 3
mi 4
fa 5 sol 6
la 7
si 1 2 3
1.吸管處理:準備10根吸管,按表1要求處理吸管長度,處理后的10根吸管如圖2所示。
2.注射器橡皮圈處理:取下10支5ml注射器的黑色橡皮圈,由于橡皮圈的直徑小于吸管直徑(如圖3所示),因此用剪刀剪去部分內(nèi)圈橡膠,使得橡皮圈的直徑變大些。
3.圈管結(jié)合:將處理好后的吸管和橡皮圈結(jié)合(如圖4所示)。
4.吸管連接:用無紡布和針線將吸管(如圖5所示)連接起來。
5.適當裝飾,增加美感。
五、使用方法
1.將卷簫拿至嘴巴前方。
2.用嘴順著吹吸管,能明顯地聽清不同長短吸管發(fā)出的聲音高低不同(即音高)。
3.也可按樂譜吹奏,能演奏出各種美妙的旋律。
六、卷簫優(yōu)點
1.取材便利,制作簡單。注射器黑色橡膠圈密封性能好,不易漏氣且不易掉落。
2.可按個人需求變形。吸管吹氣口排列可以水平也可以調(diào)整為斜面(如圖6所示)。
3.可按樂譜需要增減音符(吸管),也可隨時更換被損壞的吸管和橡膠圈(如圖7所示)。
4.便于收拾,攜帶方便,且不易損壞(如圖8所示)。
5.外形美觀,易受學生喜愛。
總之,改進后的教具使實驗更加科學,使學生能清晰地辨別出聲音的高低。他們喜愛這樣的創(chuàng)意教具,這使得他們更愿意主動學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業(yè)余愛好,寓教于樂。最終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小學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