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壇上,我仰慕著幾個為數(shù)不多的偶像,首當(dāng)其沖要屬沈從文。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情愫一點一滴的積攢著,就像我遇見了這本《沈從文與我》。和沈從文的優(yōu)美看得見畫般的散文相比,黃永玉的文筆就略顯生活味了。但就是這平易的生活,讓我窺見了不一樣的沈從文,甚至是他身邊的一眾好友。
這本書里,我們看見了濃濃的親情,甚至是湘西的片影,還有沈先生熱愛國家和故土的深情,我想這兩個忘年交,不僅僅是親情的相惜,更多是兩代人太多共鳴的經(jīng)歷,讓他們能越過那些壓抑的生活,找到彼此一絲可以慰藉的心聲,在那個政治運(yùn)動的年代,往來的信件、兩代人的對話,對艱難的生活是尤為重要的,不要說是圓桌子,不要說是大的電子管收音機(jī),看似無足輕重,可卻是彼此支撐文化信念的見證。
漂泊的孩子,寫下了對家鄉(xiāng)一筆筆的盼想,甚至是回歸故土的情深,從“黃家前傳”到墓碑上鐫刻的話語,他融進(jìn)了故鄉(xiāng),延續(xù)在故土里一草一木中。(驀煙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