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小艾很幸運,在書籍匱乏,大量書籍被視為毒草的特別年代,小艾卻過得很充實。她不僅在家里能聽到爸爸講的各種童話故事,就連爸爸下放在千里之外的黃湖,也會為她精心寫畫出栩栩如生的家書。
1969年5月1日這天,小艾收到了爸爸的第一封來信,此后,一封封妙趣橫生的信,讓她讀了又讀,愛不釋手。
收到這樣的書信,8歲的小艾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爸爸總愛畫畫,這樣的家書再自然不過了。可爸爸在書信里為她描述的那些場景,使她覺得,爸爸簡直生活在一個有趣而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里,讓她對那里的生活充滿無限的遐想。
“現(xiàn)在已經開始割麥子了,爸爸最喜歡割麥子,累是累,可是挺好玩!”爸爸總是在勞動中發(fā)現(xiàn)好玩的事?!案钪钪?,前面飛起一只野雞,那再往前走,就能找到七八個野雞蛋。(畫面在一望無際的麥地上方飛起一只野雞,爸爸一手持鐮刀,一手撥開麥穗,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窩野雞蛋。)……有時野雞媽媽飛走了,留下幾只小野雞,就更有意思了……”水田里飛來鷺鷥,悠然自得地捉小魚吃。有時候也會觀看到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一天,在一片秧田里看見一只斑鳩正和一條蛇搶一條小魚……”爸爸極力將大自然中活生生的景象描繪給女兒。
這是丁午從他的下放地——河南省黃湖五七干校,寄給8歲女兒蹇艾的家書。為了讓年幼、識字有限的女兒看懂自己的來信,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的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一圖文并茂的形式。
1969年4月的一天,丁午所任職的團中央中國青年報社接到命令,將全體下放到河南省信陽縣黃湖五七干校,改造思想,接受工人、農民和軍宣隊的“再教育”。與以往的勞動鍛煉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下放是所謂“連鍋端”的長期駐扎,誰也不知道歸期,仿佛要扎根于黃湖,一去不復返的樣子。
到了出發(fā)的日子,離開家人,離開跟他親密無間的女兒小艾,丁午依依不舍。他手拎肩扛著大包小袋,與團中央所屬各個機關的干部約一千人,在鑼鼓喧天、紅旗招展的歡送隊伍中列隊而行。他們穿過熙熙攘攘送行的人群,上了火車,次日到達黃湖干校。
下放,就意味著經受磨煉和改造。拿慣筆桿的美術編輯丁午,現(xiàn)在要學做各種農活:插秧、割麥、耕地、喂豬、挖河、做木匠活、蓋房子,等等。丁午沒有“根紅苗正”的出身,只能盡心竭力地干活。好好表現(xiàn),爭做五好戰(zhàn)士,是在這個特殊年代所能獲得的無上光榮的嘉獎。無論是插秧,還是割麥子,他們總是早晨4點鐘起床,“好多同志排隊出發(fā),爸爸每天打著大紅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丁午在信中說。
在8歲的女兒面前,艱苦的勞動也被描繪得像做游戲一樣有趣:“挖河的時候,得把挖出來的泥扔得又遠又高……真累極了!可是也真好玩!”“爸爸背一百七十多斤的大米,一點也不累。背完大米口袋爸爸才吃飯,飯就特別好吃。”干體力活難免受傷,一次,做豬倌的丁午與獸醫(yī)一起給豬打預防針,丁午負責捉豬,那頭大豬力大無比,根本無法制服,反倒被它拖著到處亂跑,他的頭上、肩上和手上多處被豬撞傷。他問女兒:“你害怕嗎?”然后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爸爸可不害怕,嘩嘩流血也不害怕!”這更像是對自己的安慰。這封信的配畫也是驚心動魄,頗有動感:一頭狂奔的大豬怒目圓睜,眉頭緊鎖的丁午,雙手拼命抓住豬的尾巴,被豬拖甩著飛了起來。
做木工被電鋸割到手,鋸子彈到眼睛,磚塊砸到腳,患上當?shù)亓餍屑膊 ∥缃浭芰烁鞣N傷病,在信中卻輕描淡寫,配的畫也極幽默、夸張。
唯一不能觸碰的軟肋,是在收到女兒來信時。當女兒說:“爸爸,我特別,特別的想你!我跟爸爸那么好,像漿糊粘的那么緊似的……”丁午就再也扛不住了。他感覺有一股暖流開始慢慢向上涌動,從心到口到鼻,這股暖流最后沖破重重銅墻壁壘,從眼中流了出來。
女兒的信或照片他都會放在他最貼身的地方,反反復復地看,即便在深夜,干校熄了燈,他還想看,就劃根火柴,滅了再劃一根,總看不夠。有一次他回信說:“爸爸真想馬上飛到你的身邊去!可惜爸爸沒有翅膀!可惜沒有!可惜沒有!”他想象自己長了一對大翅膀,飛到了女兒身邊。
在“讀書無用論”的背景下,丁午有自己的堅持,他不斷提醒八九歲的小艾:語文、算數(shù)、珠算都要學好,不但要得100分,還要真的學會。要會寫信、會珠算,還要會洗自己的衣服,會幫媽媽、外婆做事。
1972年9月,小艾終于來到了她朝思暮想的黃湖干校,與爸爸見面。這里的一切對她而言既陌生又熟悉。她走進了爸爸為她描繪的童話世界,在這里,她能叫出看門的小狗的名字,知道在哪里可以捉到青蛙、釣到魚……她覺得連這里的天空都是純凈而高遠的。
1974年,團中央所屬各下放單位陸續(xù)撤離。結束了在黃湖5年的“改造”生涯,丁午欣喜回到北京,這意味著他又可以重新拿起畫筆。
1979年,丁午參與創(chuàng)辦并主編了中國第一家兒童漫畫刊物《兒童漫畫》,1996年又參與了《漫畫大王》的創(chuàng)辦并任主編。他創(chuàng)作和引進了大量漫畫作品——《熊貓小胖》《咕咚來了》《小刺猬》等;最早將《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等引進中國。這些有趣的作品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盡的樂趣,人們親切地稱他為“漫畫大王”。
2011年8月7日,80歲的丁午因病去世。他的家人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些時隔40多年,紙張已經泛黃的家書。此時,信中的主人公小艾已遠赴美國,家人將這277面的家書交給了丁午生前的摯友——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社長汪家明先生。翻閱這些家書,汪先生的“心被深深震撼了”,他懷著敬重的心情,將這些家書編輯出版,并取了一個暖融融的名字——《小艾,爸爸特別特別地想你》。
〔責任編輯 袁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