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們自稱德育工作者,或從事理論研究,或從事實際工作,但是,有多少人在思考德育的理由?
眾所周知,教育學視野的德育,是指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活動?!坝心康?、有計劃、有組織”,表明德育不是一時的沖動,不是心血來潮,更不是表面應付,而是深思熟慮的理性活動。既然是理性活動,卻不回答理由,這當然說不過去,當然不夠“理性”!
回答德育的理由,首要問題是,為什么需要道德;其次是,為什么道德是可教的;再次是,德育的主體是誰,也就是說,德育是誰的德育?
顯然,為什么需要道德,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古今中外的倫理思想與倫理常識對此有足夠多的回答;道德是否可教以及該如何教,也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和嘗試——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也有足夠多的回答。我感興趣的是第三個問題,即德育究竟是誰的德育,德育理由究竟是誰的德育理由。
如前所述,教育學視野中的德育,指的是學校德育,是學校的德育。那么,學校是誰的?
在我國,學校(特別是公辦學校),當然是代表國家的;而國家,就是“最高權力之社會”——黨和政府。因此,學校德育的理由,其實就是黨和政府的理由!也就是說,學校德育要體現(xiàn)國家德育意志。那么,我們國家的德育意志是什么呢?
眾所周知,黨和政府是十分重視學校德育的。早在1989年,就明確提出了“德育為首”;后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強調(diào)“德育為先”;今天,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然強調(diào)“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為什么如此重要,理由是什么呢?分析不同時期的文件表述可以發(fā)現(xiàn),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事關學生的政治思想方向,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直言之,國家的德育意志強調(diào)的是德育的政治理由。
有意思的是,盡管學校是代表國家的,但它不一定時時處處以國家為重!因為學校作為一種社會組織,不免有自己的利益算計和利益追求,當然就會有自己的德育理由!因此,我們不難看到,不少學校開展德育,實質(zhì)上是為了自己管理的方便,為了維持學校正常的生活秩序??纯疵襟w報道出來的那些“奇葩”學校管理規(guī)定,就不難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僅如此,作為學校德育的“利益攸關方”,往往把分數(shù)、升學放在第一位的家長也會提出自己的理由,那就是:為升學服務,為考試服務。
盡管現(xiàn)實如此復雜,如此“殘酷”,但我們并不排除有的學校會堅守普遍的、共同的社會利益和人類共通的道德良心,超越個人或小團體的私利,“以天下為己任”,重視學生的人格養(yǎng)成和道德完善,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道德上的好人”!這可視為學校德育之“人類的理由”。
可見,德育的理由,既可能是國家的,也可能是學校的、個人的、家長的,還可能是人類的。關鍵在于,什么樣的理由才是合理的、可行的,其依據(jù)是什么,能否經(jīng)得起理性的追問、實踐的檢驗?
我們追問德育的理由,與其說是要找到實施德育的“正確答案”,毋寧說是要提倡一種對待教育問題的理性主義態(tài)度,其核心立場就是:如果有人說德育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卻沒有給予充足的理由,那么,我們可以視為武斷而加以拒絕!
杜時忠,華中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武漢,430074。
責任編輯 徐向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