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迅
里程碑意義的會面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是自1949年兩岸隔海分治66年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會面,令臺海兩岸實現歷史性突破。期盼多年的“習馬會”終于成真,兩岸領導人長達80秒的歷史性握手真實上演。
兩位領導人的這次聚首,對未來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產生歷史性深遠影響,雙方就兩岸和平與維持臺海穩(wěn)定現狀交換了意見。
馬英九任期還剩半年,原本外界預期,“習馬會”在馬英九任內是無法實現了。孰料,“習馬會”終于峰回路轉而令人震撼。由此,臺海掀起的這一波巨浪,令全球刮目相看。
習近平是應新加坡總統陳慶炎邀請,國事訪問新加坡,慶祝中國與新加坡建交25周年;馬英九的新加坡之行,此前從未對外公布。11月3日深夜,一則“習馬會”在新加坡登場的消息,由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電子報率先披露,瞬間引爆社會輿論,刷爆中文媒體圈。
筆者從北京獲悉,北京和臺北原已商定11月4日同時公布“習馬會”消息。由于馬英九事先向他手下要員和有關部門披露新加坡此行,消息被綠營人士獲取。也有一說法,是馬英九先通知了美國,而美方秘密通知了綠營媒體而搶先引爆。臺灣方出于無奈,3日深夜提前對外證實“馬習會”實現,發(fā)言人陳以信稱,馬英九將于11月7日前往新加坡,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先生會面,就兩岸議題交換意見”。兩岸領導人會面一向是雙方領導人追求的目標,馬英九近年也多次重申,在“適當時機、適當場合、適當身份”下,不排斥與大陸領導人見面。陳以信說,馬英九此行目的是“鞏固兩岸和平,維持臺?,F狀”,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不會發(fā)表聯合聲明。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11月4日召開記者會,公開說明此行意義、咨商過程與安排細節(jié)。馬英九于5日召開記者會,向全體民眾報告。
11月4日,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按原定部署,宣布“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雙方“就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交換意見”。張志軍透露,此次會面雙方以兩岸領導人身份和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這是經雙方商定的,“是在兩岸政治分歧尚未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根據一個中國原則作出的務實安排,體現了擱置爭議、相互尊重的精神”。
筆者從北京獲悉,“習馬會”并非突發(fā)性安排,謀劃“習馬會”在獅城舉行,最后拍板是二十天前的10月14日。那是在廣州舉行的第四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即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的工作會面上,在“閑聊”時,由張志軍主動挑起“習馬會”話題。雙方就兩岸領導人會面話題再度溝通,之前雙方已磋談數月。那次會面對能引發(fā)全球關注的“習馬會”訊息,沒有絲毫外泄。
據悉,互稱“先生”,就是在這次會上定奪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之前一直未能實現,“身份”和“頭銜”是一大障礙。馬英九看重自己的歷史定位,“馬胡(胡錦濤)會”也好,“馬習會”也好,無疑將彪炳史冊。在2014年北京APEC前,馬英九一再表示可以“經濟體領袖”身份赴京參會,但遭北京否定,國臺辦的理由依然是,兩岸領導人會面不需借助國際會議場合。馬英九深明自己任期所剩不多,若固執(zhí)己見,“習馬會”便無望,于是趨于務實?!皟砂额I導人”是雙方都能接受的。2014年12月,馬英九辭去國民黨主席,連以黨魁身份去大陸都沒有機會了,“習馬會”似乎更遙遙無期,但事實上,雙方對在第三地見面逐漸達成共識。
2015 年11 月7 日,兩岸領導人會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習近平同馬英九握手長達80 秒。
海協?;鶑V州會議共識
在廣州會議上,用張志軍的話說,會面也算是“收獲滿滿”,“除了就深化兩岸發(fā)展交流的多項具體性事務達成積極共識,更重要的是,兩岸一致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排除干擾,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讓雙方人民享有安全、安定、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時光”。張志軍介紹,他和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廣州會面時,再次談到雙方都認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對于兩岸關系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此后,雙方經過密切協商,就舉行兩岸領導人會面達成一致。
10年前,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破冰之旅,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國共兩黨60年后首度握手。此后,外間期待升溫,為兩岸領導人會見打下基礎。大陸和臺灣雙方都對會面持開放態(tài)度。馬英九第一任期內,國民黨剛上臺,需顧及的事多,“胡馬會”的呼聲尚沒那么響亮。步入馬英九執(zhí)政的第二個4年,雙方對會面的期待呼之欲出。雙方兩岸事務負責人實現正式和非正式常態(tài)化會面,鞏固了兩岸官方的政治互信?!皬垼ㄖ拒姡┩酰ㄓ翮迸c“張(志軍)夏(立言)會”的成功,為“習馬會”扎實根基。這兩年,雙方探討的已是“何時見”、“何處見”、“如何見”的細節(jié)了。2014年秋已將“習馬會”提上議事日程,相關各部門也曾沙盤推演作業(yè)。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能舉行第四次,表明已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對于兩岸和平發(fā)展意義重大。當時,針對外界對民進黨倘若重新上臺,兩部門負責人工作會面將成絕響的擔憂,這一次“張夏會”強調持續(xù)加強兩部門溝通,開展多種形式互動,提高兩岸事務處理效率,推動兩岸關系繼續(xù)前行。
否決APEC會議見面
201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八大。多年來,北京堅持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的原則。2013年10月,馬英九將參加在北京召開的2014年APEC年會,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傳言甚囂塵上。對此,北京國臺辦發(fā)言人范麗青表示,臺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問題,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guī)定處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的場合。北京希望在“一中框架”內談兩岸,不希望將兩岸問題放到國際上談,也不希望給其他國家插手的機會。兩岸學界和媒體,呼吁“習馬會”的聲音不絕于耳,但終因時機不成熟而呼聲漸漸淡去。
一度提議香港會談
北京期待透過“習馬會”形成兩岸高層直接交流機制,讓雙方可以切實解決一些實質問題。大陸會要求臺灣加快推進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商談,年內取得積極成果,推動服貿、租稅、飛安等已簽協議盡快生效實施。前些時候,北京兩岸問題專家曾建議,選擇“九二共識”簽署地香港舉行“習馬會”,符合“家事家辦”原則,香港以其獨特地位在兩岸關系中扮演著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只是香港社會近來的泛政治化,不適宜舉行“習馬會”。
新加坡以往就樂于擔任臺海兩岸中間人角色,這次又居中斡旋。11月7日下午3點,習近平和馬英九在香格里拉飯店會面,而后共進晚餐。兩岸領導人在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攜手振興中華等方面的共識,對今后兩岸關系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加坡頗具特殊歷史意義,能避免敏感的政治議題,它所處的位置,距離北京和臺北都不遠,這座獅城一再寫進臺海兩岸互動史冊。
毋忘汪道涵思想遺產
再過一個月,即12月24日,是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逝世10周年。22年前,即1993年4月,汪道涵和辜振甫的首屆“汪辜會談”,也在新加坡舉行,會談打破了海峽兩岸40余年政治上的僵局。
面對今天“習馬會”,人們紛紛緬懷汪道涵。當年在新加坡,汪道涵說,為了中華民族包括兩千萬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兩岸應更具前瞻性地去面對未來,沒有什么不能坐下來談的問題。盡管該次會談定位為“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功能性”,但畢竟是海峽兩岸40余年來首次由高層人士直接會面商談,在兩岸關系上寫下歷史性一頁。汪道涵強調,一個中國要牢牢堅持,兩岸協商一定要做到平等,即一個中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他提出著名的“共同締造論”,把鄧小平的“誰也不吃掉誰”和江澤民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作了最佳演繹。汪道涵的對臺新思維中,強調統一的過程就是兩岸融合的過程,人民情感的融合;兩岸利益結合,經濟為先;融合需要時間和耐心;統一分步走,對話,求同,再協議。
從“汪辜會談”到“習馬會”,緊鑼密鼓登場,全球中國人期望兩岸關系能繼續(xù)在“深水區(qū)”難中求進。
“習馬會”成果及意義
1.見面就是意義,共識就是成果
雖然“習馬會”沒簽協議沒發(fā)表共同聲明,但卻達成了多項積極共識。按照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的概括,包括肯定2008年以來的成果,繼續(xù)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維護臺海和平穩(wěn)定,加強溝通對話,擴大兩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等。
實際上,這些共識就是成果。共識之下,“習馬會”已透露出下一階段兩岸交流一系列的“新招”、“實招”:
設立兩岸熱線,有助雙方及時溝通,避免誤判,處理緊急問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可以先建起來。
兩岸可以加強宏觀政策溝通,發(fā)揮好各自優(yōu)勢,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兩岸同胞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等問題,可以抓緊商議,爭取早日達成一致。
大陸歡迎臺灣同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也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
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
支持鼓勵兩岸史學界共享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zhàn)精神,共同捍衛(wèi)民族尊嚴和榮譽。
2. 首開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先河,邁出里程碑一步
此次“習馬會”,可以說兩岸領導人表現出極大魄力與擔當,擱置爭議、克服困難,首開兩岸最高領導人會面先河。無論未來臺灣政局如何變化,都已立下了典范。馬英九更是在記者會上表示,這是兩岸領導人會面常態(tài)化的第一步。
3. 見面為未來兩岸關系“立下鐵樁”
此次“習馬會”,兩岸領導人達成的最大共識概括起來莫過于八個字——“重申基礎、亮明底線”,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沒有這個定海神針,和平發(fā)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這無疑為未來兩岸關系“立下一根鐵樁”:臺灣任何政黨都不要觸碰“臺獨”這根底線。
有評論人士指出,在新加坡的這次見面,不僅提升了“九二共識”的國際能見度,還實際上提升了“九二共識”的神圣性和不可動搖性,更加主動地掌握了議題設置權、話語主導權和規(guī)則制定權,將民進黨曖昧不清的“維持現狀”立場逼入死角。
從更大的格局看,此次見面還放大了兩岸要和平不要沖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零和對抗的共同心聲。不管是誰上臺,臺灣任何政黨都不敢貿然違背這個兩岸關系的大趨勢。(根據人民日報、新華網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