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iu
當你問一個比利時人:“為什么比利時有這么多的城市廢墟?”他們會可愛地聳聳肩:“不知道,但我們就是有這么多啊?!闭Z氣十分自豪。在歐洲,比利時的傳統(tǒng)旅游項目并不出眾,但卻是城市探險的天堂,廢墟探險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且類型最為密集和多樣化。
我從2012年開始進入城市廢墟探險的圈子,和歐洲各地的廢墟攝影師一起,闖過軍事區(qū),爬過地下河,造訪過各式各樣的文明遺跡。同伴們有的癡迷于發(fā)現(xiàn)隱秘的歷史、人文,有的就是單純享受冒險的過程,而我則熱衷于發(fā)現(xiàn)結(jié)構(gòu)有趣的建筑。深夜,進入空無人跡的房屋,聆聽著四周細微的聲響,我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和諧與寧靜,時光在此以割裂的形態(tài)展示著極致的衰敗之美。
幽靈巴士集結(jié)地
在列日市(Liege)繁華街道的一隅,我們守著一個地下井蓋,耐心地從華燈初上一直等到午夜。我的同伴Pala大爺是世界頂級的光繪攝影師,為避免巡邏人員起疑,他東張西望,吹吹口哨,假裝無辜,待反復確認街道上已無人影后,他熟練地拉開井蓋,放下鐵絲軟梯,招呼我:“Go!Go!Go!”
地下是一個長約2500米的開闊隧道,一灣淺水映照出墻上調(diào)皮的涂鴉。我們的手電光照見一批廢棄的公交電車,它們來自各個年代,每一輛的車型都不相同,最年輕的五六年前還在使用,最古老的一輛是20世紀初制造的,車窗鏤空,散發(fā)出優(yōu)雅的氣息。在城市幽暗的地下,它們靜悄悄地呈現(xiàn)出時代的更替。
封存在教堂里的4個世紀
安特衛(wèi)普(Antwerpen)的暗影教堂鮮有人跡,主要建筑環(huán)繞著一個約有兩個籃球場那么大的院子,我們在哥特式拱頂下穿行,走過空蕩蕩的大廳和牧師休息室,站在高聳的塔樓下,此刻我們已經(jīng)穿越了4個世紀的歷史:1689年,傳教士在這里舉行就職典禮;1798年,教堂被出售給收容所;1809年,成為軍事醫(yī)院;1980年,成為受保護的紀念性建筑……
建立于廢墟之上的廢墟
安特衛(wèi)普這一處證券交易中心的廢墟遠近聞名。這個交易中心1858年建立于一個被燒毀的廢墟之上,如今建筑格局保留完好,有令人驚嘆的石雕、華麗的玻璃、繁復的紋飾、鋼制的屋頂……置身其中,建筑之美讓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該建筑2003年起禁止入內(nèi),有傳言說它將變身為一座五星級酒店和城市公共休息區(qū)。
叢林間的家居博物館
一座名為Chateau Congo的多層別墅佇立在叢林盡頭,據(jù)說它建于19世紀20年代,曾為一個貴族所有。如今房屋多處坍塌,但還能看到充滿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內(nèi)飾,路易十四風格的優(yōu)美線條、雕花門廊、吊燈綴飾、垂地簾幔,處處散發(fā)著貴族氣。
這座別墅就像一個家居博物館,充滿了細小之美,在同一空間可以見到不同時期的生活橫切面:滿是曲線雕花的19世紀沙發(fā)座椅,鑲金的手推車,書架上整齊碼放的20世紀60年代當?shù)爻銎返腄RAM BUIE牌威士忌酒瓶,產(chǎn)于20世紀80年代的電視機,堆成小山的現(xiàn)代服飾……不同年代的主人和探訪者們在此留下痕跡,不同年代的碎片堆積、交錯著,在最終的衰敗中和諧地融為一體。
一段樓梯,一段建筑史
這個建于2000年之后的游泳館,是廢墟探險名冊上的新成員,50米的泳道,成為滑板愛好者的樂園。對我來說,它最有趣的地方是螺旋形的樓梯,讓人想起比利時建筑大師維克多·霍塔設(shè)計的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它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19世紀80年代,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設(shè)計界新藝術(shù)運動的中心,它同時反對折衷主義的精雕細琢和工業(yè)化的粗制濫造,這座住宅即是新藝術(shù)運動早期建造風格的代表,以樓梯的流動線條、簡潔的裝飾和對新建筑材料的探索為特色。
冷卻塔 城市廢墟朝圣地
比利時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yè)革命的國家之一,城市廢墟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冷卻塔。我們在南部工業(yè)區(qū)沙勒羅瓦(Charleroi)探訪了4座冷卻塔,它們是廢棄的Monceau發(fā)電站的一部分,大約建于20世紀20年代,2006年全面停用,其中,IM冷卻塔是城市廢墟探險圈中最著名的地點之一,有不少人特地前來朝圣。
夜色中,IM冷卻塔150多米高的雙曲線型(無肋無梁柱的薄壁空間結(jié)構(gòu))塔身甚是雄壯。我們穿過木架,鉆入塔底,在一片沼澤中艱難前行,終于望見了那個結(jié)構(gòu)罕見的二層平臺。這個八角形的平臺像一個巨大的漏斗,八條配水槽長滿了蕨類植物和苔蘚,綠瑩瑩的生命與冰冷的混凝土形成巨大反差。我們在冷卻塔內(nèi)燃放煙花,隆隆的響聲中,煙花的紅光與手電的冷光交織,我一邊捂著耳朵一邊忙著取景,那場景,極為浪漫。
比利時首鋼
列日市廢棄工業(yè)區(qū)HFB散布著各類鋼鐵廠,我們造訪的是一個與北京“首鋼”建筑格局類似的廠區(qū)。穿過煉鋼爐、鐵道、輸送管,來到一處雜草叢生的環(huán)形開闊地,我們借著夜晚的自然光玩起光繪攝影。我身披紗布,打了藍光,站在不同位置,每次以單次曝光的方式拍攝,后期經(jīng)過多次疊加,制造多人在場的錯覺。
愉快的夜拍結(jié)束后,我們由一條狹小的道路返回,忽然聽見草叢中有聲響,走出一個中年男人,可能是來這兒偷鋼材的,狹路相逢的緊張過后,我們相視而笑,“沒關(guān)系,我們是來偷風景的?!蔽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