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波爾佳柯夫
編者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的中國學、日本學研究實力雄厚,在俄羅斯國內和國際上都具有重要影響。研究所副所長波爾佳柯夫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地理系,后獲得國際關系副博士學位,現(xiàn)兼任《遠東事務》總編。我們刊發(fā)他有關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文章,涉及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這兩個相互關聯(lián)計劃之間的關系調整,希望增加學界的溝通理解,促進友好交流。
自2013年秋季被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以來,在陸上和海上的兩條絲綢之路所覆蓋地區(qū)推進一個更為廣泛的經濟與貿易合作的倡議,立即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興趣。由于中國領導人提出該建議之初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框架,因而,對于其本質內涵和可能的推進區(qū)域的預估就顯得極為多樣。
一些俄羅斯研究者認為,“一帶一路”是對中國“西進”戰(zhàn)略的肯定和鞏固,它是該國開發(fā)西部地區(qū)的政策自然而然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同時也是對中國與其東部鄰國(日本、菲律賓等)關系中嚴重問題的一個回應。另一些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目標是為促進中國產品向世界市場的出口,而打造海外尤其是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和交通基礎設施。因此,該倡議的根源被視為實施已逾10年的中國商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
目前,關于絲路經濟帶“烏克蘭分支”的成熟運作,前景也并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為落實絲路經濟帶而提供其運輸潛力的機遇正在增加。
中亞的前蘇聯(lián)加盟共和國,作為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地緣重點,首先得到俄羅斯專家的聚焦。有建議稱,中亞方向上的“絲路經濟帶”表明中國把該地區(qū)的交通和資源與中國的工業(yè)和貿易聯(lián)系起來的嘗試。
關于中國的這一倡議在前蘇聯(lián)地區(qū)的一體化進程中的影響力問題,其討論十分熱烈。它首先得到了普京總統(tǒng)提出的歐亞經濟聯(lián)盟(EAEU)的支持,后一計劃的正式實施始于2015年1月1日,其基礎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及白俄羅斯之間的關稅同盟。
作為普京訪華的成果,2014年5月的俄中聯(lián)合聲明宣布,要為實施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計劃探索可能的路徑。該聲明還強調,俄方高度贊賞中方在落實絲路經濟帶概念的過程中充分顧及俄羅斯利益的意愿。
然而,俄羅斯專家們仍然討論著這兩個計劃的關系問題。有學者強調,關于把歐亞經濟聯(lián)盟和絲路經濟帶結合起來,以及俄中兩國在此路徑下的一體化問題,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選項,而要在其中做出選擇并加以實施,將會受到以下幾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首先要提到的是,歐亞經濟聯(lián)盟真正能夠達到的效率和影響力的實際水平。烏克蘭未能成為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成員,使這一組織的吸引力和重要性都未能達到它計劃達到的水平。即使被解釋為該組織發(fā)展初期遇到的想當然的困難,由俄、白、哈3國作為核心的關稅同盟內部貿易額的減少,仍令許多專家擔心。因此,要使關稅同盟有效運作,俄羅斯及其伙伴必須付出長期而一致的努力,而且它們自身的經濟也要取得積極的轉變。
其次,中國從地緣上看待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視角,要寬于中亞地區(qū)或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一體化空間。絲路經濟帶被視為一個廣泛的運輸帶,其目的在于便利增長中的中歐之間、尤其是從中國到歐盟的貿易與投資流動。因此,除了中亞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成員,這一計劃可以擴展至高加索、烏克蘭乃至中東歐地區(qū)。自打中國開啟這一計劃,它就包含了可供多種選擇的貨運線路。
由于2014年烏克蘭及其周邊的事件,通過烏克蘭去往歐洲的運輸線路的重要性被嚴重貶低了,而在中國的計劃中,這條線路最初還被看作是極其重要的。目前,關于絲路經濟帶“烏克蘭分支”的成熟運作,前景也并不明朗。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為落實絲路經濟帶而提供其運輸潛力的機遇正在增加。
但要成功運用這種潛力還需具備特定的能力。至少,要使俄羅斯成為中歐貿易的中轉區(qū)域,有必要獲得歐洲的同意。另一項工作是與中國就物流(線路)達成共識,使之將經由俄羅斯的貨運線路作為最佳選項。但中國在線路問題上明確地擁有自己的偏好,似乎并不完全契合俄羅斯所設想的使用跨西伯利亞鐵路和貝加爾湖—阿穆爾干線鐵路的計劃。從一開始,中國就不可能毫無緣由地為建設北京—莫斯科之間的高速鐵路而積極游說。
俄羅斯專家強調,在任何情況下,關于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這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計劃之間的關系調整,都會在俄中兩國關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費奧多·盧基揚諾夫—一位知名的俄羅斯政治學家,同時也是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的主席,指出:“如果俄羅斯轉向亞洲變得不可逆,這兩大計劃的聯(lián)合幾乎是不可阻擋的?!?/p>
習近平主席2015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演講以及隨后由發(fā)改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澄清了許多問題。它表明,這是一個全球規(guī)模的長期計劃,可能有亞、歐、非三大洲的60多個國家參與其中。
“一帶一路”計劃是中國領導層提出的所有國際倡議中最大的一個。習近平主席2015年5月國事訪俄期間簽署了一份特殊文件—俄中關于合作落實歐亞經濟聯(lián)盟及絲路經濟帶建設的聯(lián)合聲明。可以說,這一文件總結了這兩大一體化計劃的磋商成果,開啟了向實際協(xié)調階段的過渡。
俄中兩國元首不僅表達了對這兩個計劃的相互支持,還宣布了他們的意向:首先,開啟歐亞經濟聯(lián)盟與中國之間貿易及經濟合作協(xié)議的談判;然后,啟動共建歐亞經濟聯(lián)盟和絲路經濟帶的對話機制;最后,建立一個由(雙方)外長領導的工作組,以協(xié)調例如雙邊貿易及投資的拓展、工業(yè)合作的發(fā)展、增強物流及交通基礎設施的連貫性、促進(各自)國家貨幣支付比例增長等領域的合作。
落實歐亞經濟聯(lián)盟及建設絲路經濟帶的長遠目標,可以見于“歐亞經濟聯(lián)盟與中國間的自由貿易區(qū)進程”及“形成一個共同的經濟空間”。關于這些事務的協(xié)議得到了俄羅斯大多數(shù)國民的積極評價。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列奧尼德·卡拉什尼科夫指出,這兩個一體化計劃的落實,真正使中國成了“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非正式成員”,是一個“重大突破”。
對于俄羅斯政界和商界對絲路經濟帶框架計劃的實際支持,中方表示滿意。應當提到的是,在具體的計劃中,有一個建設莫斯科—喀山的高速鐵路的協(xié)議,吸引了中國對俄羅斯設施建設的人民幣貸款。總的來說,結論就是俄中兩國的實質性合作“步入了快車道”。
許多俄羅斯人相信,俄羅斯鐵路(主要是跨西伯利亞鐵路和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對絲路經濟帶所承擔的交通走廊和次區(qū)域合作計劃(包括俄中蒙的合作,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與東北的合作)的積極參與,將會為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制造商打開通往世界市場的便捷通道。
當然,目前要對俄中兩國落實絲路經濟帶和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項目及推動特定計劃的所有細節(jié)做出預測還比較困難。這方面的實際工作才剛剛開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由此來看,我們有必要重視中俄兩國GDP絕對值之間正在擴大的差距—按照IMF2015年1月的“世界經濟展望”數(shù)據(jù)計算,將從2013年的4.5∶1擴大到2019年的6∶1(以當前市場匯率重估人民幣、盧布與美元的比率);若以國家貨幣的購買力來重估,則是從4.6∶1擴大到6.3∶1。
在這一情況下,正如今年5月俄中聯(lián)合聲明所強調的那樣,一以貫之地堅持“加強平等合作和相互信任”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薛力、李驍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