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北京,變得這么快。20年的功夫,它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城市。我?guī)缀鯊闹姓也坏饺魏斡洃浝锏臇|西。事實上,這種變化已經(jīng)破壞了我的記憶,使我分不清幻覺和真實。我的故事總是發(fā)生在夏天,炎熱的氣候使人們裸露得更多,也更難以掩飾心中的欲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伴隨著我,陽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陣陣發(fā)黑……”
這是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開頭的獨白,這部彌漫著荷爾蒙氣息的電影,曾碰觸過歷史系研究生李里峰的某一根神經(jīng),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對歷史的看法——歷史不僅僅是大寫的HISTORY,在大的歷史背景里,還有著普通人的命運。這位如今已在當代史研究中嶄露頭角的青年學者,在中國革命歷史的宏大敘事中,正試圖把握那一個個被過往研究者忽略的小寫的、復數(shù)的histories。
距離電影里的獨白,又過了20年,北京的變化更快更大。在各種咖啡廳,創(chuàng)業(yè)、融資、敲鐘、LP、TMT、UGC……這些似是而非的詞語如同陽光里的塵埃,飛揚不息。人潮洶涌中,是一張張年輕而熱切的面孔。
這樣的場景,難以用好壞來下斷語,如同你難以用好壞來給時代做判斷,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用《雙城記》開篇的那段話來概括這個時代。復雜已經(jīng)成為尋常,從時代映射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年輕人。
從大的角度看,學者劉瑜(也是曾經(jīng)的“青年領袖”)說過:“我認為青年覺醒的標志是,運用你自己的頭腦和理性進行思考,運用你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去思考?!苯衲甑那嗄觐I袖、出版人許知遠看上去更為樂觀,“不管有多少怪現(xiàn)狀,社會有多少問題,這輪技術(shù)變革帶來的信息擴散、情感方式的變化,還是會帶來一個更有平等、自由意識的一代人。”
再從小的切口看,翻開今年的青年領袖名單,基本都是出生在“文革”之后的一代人。80年代的理想主義,他們未必趕得上;進入社會時,商業(yè)大潮與新世紀已經(jīng)來勢洶洶。另一位青年領袖、導演李霄峰就曾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過,“這一代人,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面對自己?!?/p>
所以,認識自己、忠于自己,就成為如今每個青年生活的母題。人群是一個幻覺,那只是對一個個不同面孔的歸納。行業(yè)的分化與裂變正在急速進行,有的人站到了風口,有的人躲進了小樓,而這些不同行業(yè)的青年領袖,就是那些能在混沌中逐漸看清自己、做出忠實于自己的選擇的人。并且無悔。作家徐則臣就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事業(yè)都缺少必要的信守,那就該改行了?!彼麄兪刈×耍竭^了命里的刀鋒,沒有茍且,沒有被生活折磨得卷了邊。
這就是小寫的histories的命運。就算大道不行,也要各安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