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范仲淹在一個小縣城任地方官,在8月的鄉(xiāng)試中,擔當選拔人才的重任。有兩個人分數相差毫厘,但論文采,他更傾向于分數略低的黃達。
范仲淹了解了兩個人的身世,黃達家庭顯赫,是當地大戶;而另外一名考生歸農,家庭貧困,父親早逝,是母親辛苦將他拉扯大的。在老百姓看來,歸農分數最高,中舉是遲早的事。但令人意外的是,黃達中舉,歸農位居第二。
原來,范仲淹找來兩個人,跟他們聊起各自的學習情況。出身富貴人家的黃達,并不是想象中的紈绔公子,而是每天勤學苦讀。在考試前,他連續(xù)幾天不睡,盡了最大的努力,遺憾的是沒有考到第一。歸農說話很輕松,有些不屑熬夜苦讀的黃達。他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即使考試前一天,他還蒙頭睡大覺。范仲淹細細琢磨兩個人的說話,黃達并不聰明,但他懂得吃苦,而歸農的天賦讓他不用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范仲淹腦子里有了答案。
黃達中舉后,老百姓以為范仲淹得了黃達的好處,便找上門來,質問他為什么要選擇分數低的黃達。范仲淹說,土層淺的草為了生存,要長很長的根,才能夠吸收水分,讓它生命力強大。而土層厚的草具備先天條件,有陽光,有雨露,長勢好,但經得起風雨嗎?在我看來,黃達就像土層淺的草,他沒有天賦,靠自己努力奮斗出來的;而歸農就像那株土層厚的草,有先天優(yōu)勢,但不能抵擋自然災害。范仲淹一番言論,得到老百姓的理解。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