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俗稱的皮皮蝦在動物學(xué)上就是螳螂蝦。而螳螂蝦是一個很廣的概念,按照英文維基的解釋,口足目所有種類都能成為蝦蛄。根據(jù)其形態(tài)之不同,可將蝦蛄分成粉碎型及穿刺型兩類;伴隨著分布的不重迭,這兩類蝦蛄的外觀、攻擊性、捕食行為及威嚇行為的表現(xiàn)與否,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由于穿刺型蝦蛄第二對特化顎腳的末端具銳棘(3——17枚不等),因此它們都以一些身體柔軟的獵物為食。它們的獵食行為是快速地伸出攻擊性附肢并打開末節(jié),碰觸到獵物后再迅速收起,利用銳棘將獵物緊扣不放,再利用第三、四、五對顎腳將食物弄碎、吃下。這種攝食的速度,就連水中運動敏捷的魚、蝦也無法逃脫。通常穿刺型蝦蛄都居住在泥質(zhì)或沙質(zhì)的洞穴中,以守株待兔的獵食方式,只露出一對眼睛,等到魚或蝦接近,再殺它個措手不及。
粉碎型蝦蛄,雖然末節(jié)上缺乏或具有很少的銳棘,但是末節(jié)的踝部卻異常的擴大、堅硬,再加上長節(jié)含有強健的肌肉,使得粉碎型蝦蛄的攻擊附肢非常具有破壞力。牠們的攝食對象有螃蟹、寄居蟹、蚌、蛤及螺類,這類獵物都具有堅硬的外殼,但是這些裝甲都禁不起粉碎型蝦蛄連續(xù)強力地擊打。一只體長約25公分的粉碎型蝦蛄,一次擊打的威力可比得上一顆點二二口徑手槍子彈的威力,有把實驗室中強化玻璃水族缸打裂的紀錄,即使是體型較小的個體,也可輕易地將普通水族缸擊碎。
正因具有這驚人的武器,粉碎型蝦蛄都以主動巡游的方式獵捕食物,它們住在珊瑚礁、碎石堆的洞穴中,主動出外覓食,當它鎖定一只標的物時,它先由后方接近,首先攻擊獵物的防御武器(如螃蟹的大螯),緊接著幾個連續(xù)的擊打,將獵物打成碎片,然后將食塊帶回洞中享用。(解答人三蝶紀:昆蟲生態(tài)學(xué)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