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子
武俠小說中常有飛檐走壁、刀槍不入的奇人神功,偶爾還有對“縮骨功”或“縮骨術”的描寫:練成了“縮骨功”的人,其身體可以縮小,小得可以躲進乳豬肚子里,甚至衣服夾縫里,然后又會很快還原成常人大小,并且沒有任何痛苦。真有這樣神奇的事嗎?
2007年,在澳大利亞的悉尼,一個柔軟雜技演員當眾表演了“縮骨”絕技,將自己并不小巧的身軀套進除去了網的網球拍中,隨后又順利鉆了出來。
河北保定警方破獲了一個在全國瘋狂作案的特大盜竊團伙。其中一名成員身體瘦小,體重不到50公斤,會“縮骨術”。他趁人不備,帶上手電筒,把自己藏在行李包中,然后讓同伙帶進長途客車行李艙,待艙門關閉后便出來行竊。通過此種手法,此團伙在全國19個省市作案27起,竊得價值80余萬元的贓款、贓物。網絡上還有一段錄像,一個高大男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身體蜷縮,裝進一個罐子,將罐子塞得滿滿的,不留一點縫隙。
人體天生具有收縮功能
人在胎兒時期,只有蜷伏成一團,才能在子宮窄小的天地里發(fā)育生長;通過產道時,也只有將身體縮得最細長,才能順利出世。出生后,人的身體舒展開來,很少有人會成天將身體蜷曲成一團,但是通過適當的訓練,將身體盡量蜷曲、使其占據最小空間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是可以做得到的。
人體的關節(jié)由相連的骨骼末端和堅韌的關節(jié)囊而組成,有的部分還有韌帶加強。它們保護關節(jié),但也限制了關節(jié)的活動。關節(jié)囊和韌帶含有許多彈力纖維,經常、反復受到牽伸,就會變松弛、變長。柔軟雜技及舞蹈演員、技巧運動員等人的關節(jié)活動度都大大超過正常人的范圍,就是很好的說明。
分析以上所列舉的“縮骨術”,不過是因為實施者身材瘦小、關節(jié)囊活動度比常人大一些而己,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發(fā)育中的胎兒的骨骼大多是軟骨,具有一定彈性;即使是堅質骨,由于有機質比例高、鈣質比例小,也可以輕度變形,以適應在子宮內生長和分娩。小兒的骨骼系統有很多軟骨結構,以適應生長需要,他們的關節(jié)囊也很松弛。任何一個吃奶的孩子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吸吮自己的腳趾頭,而成人不經訓練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但無論是胎兒還是小兒,其骨骼均難以不受破壞地被壓縮。成人的骨骼結構堅硬,硬度和剛度與石頭不相上下,沒有彈性,更無法收縮。醫(yī)學上有壓縮性骨折一詞,那是骨骼的基本結構——比較疏松的骨小梁在外力作用下被壓碎了,不但會引起明顯疼痛,而且也無法自然復原。
“縮骨術”的秘密是什么?
這種“縮骨術”(或叫“縮骨功”)的秘密在于關節(jié)脫位,具體地說是肩關節(jié)脫位。什么叫脫位?關節(jié)受到外來暴力、周圍肌肉不協調地猛烈收縮或周圍病變的影響,失去正常的位置關系,就叫脫位(脫臼)。脫臼常伴有關節(jié)囊撕裂或韌帶損傷,導致患者腫脹、疼痛、不能正常運動。
兩肩是身體最寬的部位,如能將它收縮,身體其他部位進箱子、進罐子就不難了,手指在背后相接觸也成為可能。肩關節(jié)是全身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jié),十分靈活,因而穩(wěn)固性差。肱骨頭又大又圓,而關節(jié)盂又淺而小,四周加高的軟骨又不如骨質堅固。整個關節(jié)如同一個大蘋果放在小碟子里,在暴力作用下很容易滑出,發(fā)生脫位。最為多見的是肱骨頭沖破關節(jié)囊前壁,脫出關節(jié)外,稱為前脫位。如果經常“練功”,反復脫位,引起關節(jié)囊破裂,就如同開了一個門,其他部位也將變得很松弛,肱骨頭進進出出就成了常事。所以這種脫位疼痛很輕,局部也不腫脹。兩側的肱骨頭脫位滑到關節(jié)盂前方,雙肩距離自然隨之縮小。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所謂“奇人”實際是習慣性肩關節(jié)脫位的病人。此病雖無生命危險,但明顯危害關節(jié)功能,影響健康。醫(yī)學上認為,對這種病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很多,總的原則是恢復或加強肩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