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洲 周寧 高薇 熊琳 張漫子
用歌聲振奮民心,用舞姿傳遞真情,用畫筆描繪堅毅,用相機凝聚感動……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15日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一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講話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戲劇、影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民間文藝等領域創(chuàng)新求精,弘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關鍵詞一:扎根人民
板房社區(qū)起舞,援建工地放歌,如黛青山圍就一方方寬大的舞臺……一年來,在邊遠山區(qū)、地震災區(qū)、田野鄉(xiāng)間、廠礦學校、邊疆哨卡,處處留下文藝工作者忙碌的身影?!吧钊肷?、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
“每到一地,廣場爆滿,觀眾爬上長凳看演出的場景讓我瞬間忘卻了舟車勞頓,恨不得一個箭步竄到臺上就演。”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主席、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說,“基層觀眾那企盼的眼神、歡樂的笑聲、熱烈的掌聲,讓我有種莫名的激動和靈魂的洗禮,感覺自己沒白活?!?/p>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晉劇表演藝術家胡嫦娥和她的民營劇團一年里赴偏遠山區(qū)給農民送戲上百場?!爸灰蚰苌先サ牡胤?,人就上得去。只要人上得去,咱的戲就要上去?!?/p>
“下基層不是一日游,不能光耍嘴皮子,要‘一猛子’扎下去?!闭谂臄z電視劇《白鹿原》的演員張嘉譯、秦海璐介紹,為演好角色,所有參演者提前數月進駐白鹿塬,住老鄉(xiāng)家,學紡線織布、種地收麥,“臉曬得不能再黑了”。
作品放下身段泥土味才濃,演員下到基層,群眾的心更暖。在云南、西藏等地震災區(qū),一批批抗震救災慰問巡演團為受災群眾帶去久違的歡笑、撫慰傷痛的心靈、鼓舞重建的士氣、傳遞不朽的精神。
慰問現場,記者看到,沒有奢華的舞臺、沒有絢麗的燈光、沒有冗長的致辭,只有精彩的表演、開心的笑臉和經久不息的掌聲。演職人員因陋就簡,在車上卸妝、更衣。盒飯拿來就吃、涼水拿來就喝、穿著單衣上臺就演,是藝術家們的常態(tài)生活。
一年來,參加活動的文藝工作者,既有名家、也有新秀,既有體制內的藝術家,也有民間文藝團體的自由職業(yè)者。據統(tǒng)計,各級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2000多場次,參與文藝志愿者人數近7萬人,直接受益群眾達300多萬。
關鍵詞二:創(chuàng)新求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文藝的生命。一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在體裁、題材、內容、技術、手段、風格、流派等方面聚焦創(chuàng)新求精,努力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
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由文化部主導、北京電影學院參與攝制的我國首部“3D版歌劇《白毛女》舞臺藝術片”,讓傳統(tǒng)經典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在風格塑造方面,各經濟體領導人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身著以宋錦制成的特色中式服裝吸引世界目光,充分展現了我國民間文藝的風采。
在流派演繹方面,已近耄耋之年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全部啟用38歲以下青年演員首演青春版《曹操與楊修》,引起業(yè)界轟動。
在內容選擇方面,前不久上映的影片《滾蛋吧!腫瘤君》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讓年輕人有了值得自己崇拜的偶像——熱愛生命、樂觀生活的影片主人公“熊頓”。
在題材貼近方面,藝術家將文藝創(chuàng)作與時代主題緊密結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之際,歌舞晚會《絲路舞魂》、情景詩畫《絲路樂魂》等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民族歌舞發(fā)展的新作為觀眾留下一段段激情燃燒的回憶。
在體裁“本土化”方面,音樂制作人小柯探索出符合我國百姓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的音樂劇表現形式,作品《因為愛情》《穩(wěn)穩(wěn)的幸?!返全@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
在傳播手段方面,由張藝謀執(zhí)導、美國好萊塢制作班底拍攝的3D電影《長城》,汲取先秦古籍《山海經》的內容,融合長城、火藥等諸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將誠信、友善、文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
“避免脫離現實、戒絕急功近利、摒棄胡編濫造、抵制庸俗媚俗?!敝袊骷覅f會副主席何建明說,“時代和人民賦予文藝工作者重大歷史使命,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抒發(fā)時代之先聲,創(chuàng)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p>
關鍵詞三:健康批評
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取消沿襲多年的“獎項評選”,改為“以評代獎”,邀請權威專家突出問題導向,“一劇一評”、析筋剖骨、以求盡言,獲得業(yè)界好評……一年來,直面問題、重塑健康批評在文藝界蔚然成風。
剛剛成立一年多的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正緊鑼密鼓開展各項工作:與北京大學聯手研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基因的內核和中華美學精神的內涵;積極籌備《中國文藝評論》等刊物以強化在文藝批評領域的指導地位……
“文藝工作者,不能一聽贊美就笑、一聽批評就跳。”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馮遠征說,“我特別希望有人批評我。觀眾提出建議,是希望我能表演得更好?!?/p>
“文藝評論者,要防止功利化、學究化、小眾化、邊緣化傾向,堅決摒棄‘捧殺棒殺’、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杜絕‘圈子批評’‘面子批評’‘票子批評’。”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說,如今“敢說話,講真話”的評論家已成主流,新的評論陣地和評論形式正逐步建立,為重塑文藝批評精神“開了好頭”。
關鍵詞四:崇德尚藝
文藝界行風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講品位、重藝德”等觀念漸入人心,全國德藝雙馨的中青年文藝工作者不斷涌現,在文藝支教、文藝扶貧等方面擔當使命、無私奉獻:在甘肅玉門,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馮雙白領銜發(fā)起的“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讓貧困山區(qū)的娃兒們快樂起舞;在安徽阜陽,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為貧困山區(qū)學校送上由他譜曲的新校歌……
“文藝工作者不能只惦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心懷祖國、情系人民。”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說,“面對接踵而至的見面會、發(fā)布會、首映禮、廣告代言,面對紙醉金迷的浮華表象,一些青年文藝工作者逐漸心向于靜、戒絕浮躁、加強學習,切實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個人修養(yǎng),令人欣慰?!?/p>
“戲比天大、德如地厚。臺上演戲、臺下做人。”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馮鞏深深體會到,“從藝者沒有天賦干不了、沒有勤奮干不成、沒有文化干不大、沒有人格干不長。要永遠記住我們的生活作品比熒屏作品更需要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