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BR:《萬萬沒想到》開創(chuàng)了廣告植入新模式,怎么想到這種合作方式?最初為什么選擇和優(yōu)酷合作,現在增加了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合作,能否介紹一下這個模式及他們能提供什么資源。
柏忠春:《萬萬》講的是王大錘的故事,這里有個心理弊端是你要做5~6分鐘或10分鐘左右的內容,那廣告這種模式要怎么加進去?當時去臺灣參加一個電影節(jié),和優(yōu)酷的內容部門聊起來做這個短劇。那一次的溝通,大概設定一個小方向——一分鐘左右一個效應;后來被顛覆了,變成了現在看到的10分鐘左右的效應,兩者在內容上不太一樣。
我們團隊從廣告出身,2012年經歷很多導向,滿足客戶要求的同時,也滿足了傳播數據,和自己對內容創(chuàng)作的想法。這個過程磨練了我們對廣告的思考,加上后來參考了日漫廣告短小的節(jié)奏,廣告變成了內容一部分。讓一些優(yōu)秀品牌得到影響和傳播的機會,再搭載熱門的內涵上,就完成了它的傳播數據,也完成你的運營要求。
現在我們負責內容的生產,網站負責平臺的發(fā)行。我們共同招商,分享收益。招商的客戶產品,則會制作在內容里面,比如在片頭中。視頻網站會給一些數據,比方說網站的觀眾在哪一個節(jié)點,反饋的信息比較多了。后臺有專門運作的人去反饋數據,再給我們,團隊有真正懂內容的編劇和導演去判斷好壞。
21CBR:公司現在發(fā)展速度很快,團隊有70%是90后,從編劇、導演、制片到藝人都有,如何適應發(fā)展節(jié)奏及做好管理?
柏忠春:遇到大問題沒有多少,小問題還是有,比如部分團隊跟不上這個節(jié)奏,但因為高速成長掩蓋了這些小問題。在速度上,管理層保持最快的成長速度,團隊能跟上這個節(jié)奏最好,跟不上也沒有關系,那就讓他們再去磨練。
團隊300多人,90后差不多200人。編劇還有70、80年后,管理層也有80、90后。年輕人,思想比較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高,對他們沒有太多要求。如果以量化的方式,就要有KPI,今天寫五個劇本,每個劇本兩萬字,那沒有實際意義,他們會吐槽死,變成了任務而不是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應該還是跟自由的。
21CBR:能否以即將推出的歲末大電影為例,介紹一下與另外兩位創(chuàng)始人范鈞、叫獸的分工,及項目遇到分歧時的處理方案?
柏忠春:叫獸現在負責帶領團隊做爆款產品,主要是做電影項目,以及內容團隊的一些基本項目。我和范總分別負責整理運營和公司戰(zhàn)略。我們在項目開始前會討論,爭執(zhí)是正常的。但之后爭執(zhí)不多,創(chuàng)意以叫獸,即電影本身為中心。因為他最了解《萬萬》這個體系怎么做。在方向上,我們更多是看市場,結合自身特點,大家一起溝通。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會有很多爭執(zhí),但現在公司已經了三年多了,爭執(zhí)已經很少了。我們會往大電影做得更深入。(采訪/本刊記者謝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