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消亡前夜的“讖緯”

2015-09-10 07:22:44童嶺
讀書 2015年1期
關鍵詞:讖緯中古

童嶺

二一四年五月上旬,我有幸赴揚州曹莊隋煬帝陵和蕭皇后墓發(fā)掘現(xiàn)場考察。對于這二一三年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揚州本地盛傳“太子復仇,千年不晚”八個大字,原委是發(fā)現(xiàn)此陵的上海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老總叫楊勇。與一千四百多年前,敗于奪嫡之爭、后被隋煬帝楊廣殺害的廢太子同名同姓。

當然,在現(xiàn)代理性主義占主導地位的今天,這樣的話題充其量增加了一些南京至揚州一個多小時車程之間的談資而已。但是,還原到古代世界,不論是西方(如雅典人奉為“最強大的女神之一”的Fama謠言女神信仰),還是中國(尤其是宋代之前),也不論是上層精英社會,還是普通庶民社會,或許遇上這樣的巧合事件,就會引起他們知識、信仰世界不同程度的共鳴。

據(jù)正史《隋書》卷八十七《王令言傳》記載,大業(yè)末年,隋煬帝欲離開帝都南下?lián)P州(實際上正是他最后一次的“不歸之路”),本欲扈從隨行的王令言的兒子,正好在戶外彈胡琵琶《安公子》。王令言聽后唏噓流涕,極力勸阻兒子隨行,并透露了一個秘密—“帝必不返!”兒子驚問其故,王令言才說道:

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者,君也。吾所以知之。

為什么琵琶曲的宮(Do)、商(Re)等純粹的音樂符號能夠預言隋煬帝的被弒殺之讖?在中國中古世界,這是怎樣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呢?類似的問題,在復旦大學孫英剛的新著《神文時代:讖緯、術數(shù)與中古政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四年版)中均有精彩的分析。

《神文時代》是中文學界第一部系統(tǒng)討論公元六至九世紀讖緯思想的上佳之作。榮新江先生在此書《序言》提及與谷川道雄先生的一次對談,明確指出內(nèi)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論忽略了宗教層面的分析(《序》,1頁)。而孫英剛《神文時代》其實已經(jīng)自覺地置身于近代中古學術史的巨流中,不僅僅對于內(nèi)藤湖南,甚至是對陳寅恪之學說都有修正和發(fā)微的重大價值—因為這些中日治中古史的前輩大家,似乎都對社會下層、邊緣、“旁門左道”關注欠缺。書中提及:

陳寅恪的隋唐史研究,注重官制、種族、門第、人群等,而將受命、讖緯、禮制、帝號、祥瑞、音樂等等,視為“文飾之物”。這似乎也是不能和古人“處于同一境界”的結果。(168頁)

初讀之下,頗為驚訝,但籀讀完全書,當可知如果按照馮友蘭“照著講”與“接著講”的分類,孫英剛已經(jīng)把內(nèi)藤、陳氏學術“接”上了一大截,而且是前輩學者遺漏的重要一大截。該書以三大板塊—上篇“天命與預言”(共四章)、中篇“祥瑞與災異”(共四章)、下篇“歷數(shù)與歷術”(共三章)及書評一種構成。每一篇下面的具體章節(jié),大多為既可獨立成說,又具有潛在學術關系的論文。“以往常被政治史和思想史所忽視或低估的陰陽災異、天文測量、五音音律、形法堪輿、星占氣象、年歷之學”(《緒論》,1頁)都被孫英剛在中古史的系譜上重新梳理一過,使得不少常見的史料“煥然一新”。

暫不提安居香山等國際學者,僅看大陸學界,早在一九八八年,徐興無先生的研究生論文即是“漢代讖緯學”,許多年后成書為《讖緯文獻與漢代文化構建》(中華書局二二年版);而另一位學者呂宗力對于讖緯的研究,也集中在周秦兩漢一段,如《漢代的謠言》(浙江大學出版社二一一年版)。相對于這兩位中年學者對于讖緯“濫觴時代”的研究,《神文時代》則把視角聚焦到 “消亡時代”前夜的讖緯學說—也就是公元六至九世紀,一度主宰過中國大地,而今幾被遺忘的信仰與知識。

鄭樵《通志·藝文略》說:“讖緯之學起于前漢,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圖讖興,遂盛行于世。”關于讖緯的名與實,分開來看,“讖”是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是經(jīng)之支流,衍及旁義。合起來看,則在目錄學上統(tǒng)一在經(jīng)學之下。《神文時代》一書中將其比附為西方術語,“讖是Prophecy,緯是Apocrypha”(2頁)。

讖緯見于文獻著錄,最早是南齊王儉的《七志·陰陽志》。漢唐之間的帝王、野心家與普通知識人、庶民等,對這套知識話語非常信奉。如西漢末年,災異不斷,社會上盛傳漢朝天命已終結,應重新受命。漢哀帝為保證其帝王統(tǒng)治的合法性,居然改稱“陳圣劉太平皇帝”。而這種“太平”的思想,延綿到北朝隋唐儒家和道家多種思想內(nèi)核中。孫英剛將其總定義為“神文(sacred texts)時代”,是一個非常有見地的判斷。

不過對讖緯文獻而言,其“魔鬼終結者”(Terminator)就是開頭提到的隋煬帝,《隋書經(jīng)籍志》云:

煬帝即位,乃發(fā)使四出,搜天下書籍與讖緯相涉者,皆焚之,為吏所糾者至死。自是無復其學,秘府之內(nèi),亦多散亡。

古代中國任何一個大一統(tǒng)政權均對有政治預言性的讖緯之說十分忌憚(尤其是負面預言)。但實際上,短暫的隋朝并未能全面禁止讖緯。最典型的例證就是唐人所修《五經(jīng)正義》中屢屢引用緯書。《唐律·職制律》就明確以法律文書的形式禁讖不禁緯。然而,我讀畢《神文時代》一書,頗為懷疑唐代的禁讖只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比如貞觀十七年涼州瑞石上所書讖語“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太子李治”云云。眾所周知,李治能被唐太宗李世民和重臣們共立為太子,完全是李承乾與李泰奪嫡之爭雙雙失敗后的妥協(xié)物。尤其是在李泰被廢后,追隨者實力仍存;李承乾的舊勢力依然盤根錯節(jié)。對此,孫英剛分析道:“當務之急乃是穩(wěn)固李治的太子地位。在神學思想泛濫的時代,利用超自然力量,是最有效的宣傳手段?!?/p>

“千年太子”之讖,雖然與儒教的皇帝萬歲、太子千歲有關聯(lián),但與西方《圣經(jīng)》系統(tǒng)的“千年王國”(Millennium)也存在暗合之處。十幾年前的“千禧年”一九九九年,也是一個跨越千年的門檻,依稀記得西方有好幾個邪教組織就宣揚末日審判就要來了。輕松一點,當年則有好萊塢巨星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大片《末日浩劫》,英文就叫End of Days。那么,這種思想根源是什么呢?是不是僅僅西方才有?孫英剛指出中國中古佛教大乘經(jīng)典的正法滅思想,也有極其類似的說辭,宣揚拿起武器進行護法圣戰(zhàn),與彌勒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彌勒千年王國思想?!八逄埔院蟮拿癖娖鹆x,很多都與彌勒千年王國有關,比如紅巾軍起義、白蓮教等?!保?30頁)關于上述這一點,我在新書《炎鳳朔龍記—大唐帝國與東亞的中世》(商務印書館二一四年版)也專門有一章《末法期的降臨》,談到這種中國中古的思想,一直彌漫到新羅、百濟、日本等東亞文明圈的其他國家。

《冊府元龜》卷九二二記載唐玄宗開元初年,流傳過一段“讖語”:

釋迦牟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李家欲末,劉家欲興。

“新佛”、“李家”、“劉家”這看似誰都能讀得懂的二十余字的大白話,其實與中古政治史的幾大命題緊密聯(lián)系。孫英剛以出色的史料拿捏能力,將這一話題中涉及的“彌勒未來佛信仰”與隋唐之際劉氏與李氏政治讖緯的含義,進行了令人信服的爬梳。書中認為每個民族都有“彌賽亞信仰”(Messianism),中國南北朝隋唐的彌勒信仰即是其中之一種。書中又提到彌勒信仰分“上生”和“下生”兩種,后者“則相信彌勒會在未來下生現(xiàn)實世界,建立人間凈土。下生信仰,就為現(xiàn)實政治提供了理論依據(jù)”(146頁)。典型例證就是北魏以來的“月光王”或“月光童子”之讖。而孫英剛又極其敏銳地注意到,公元六世紀以來,一大波以彌勒信仰起義的領袖都姓劉,如沙門法慶(俗姓劉)與其妻尼惠暉、他麾下的“平魔軍司”李歸伯……可見“李”與“劉”在中古前期都具有相當?shù)拿癖娦叛龌A,本不對立。然而當李唐獲得天下后,對另一支與彌勒信仰融合的“金刀之讖”—“劉氏當王”則進行了最大范圍的撲滅。孫英剛認為,隋末群雄之一的劉黑闥就是“李氏將興”與“劉氏當王”對立的開始(149頁)。

如果允許說句題外話,香港中文大學畢業(yè)的武俠小說大師黃易,其作《邊荒傳說》(華文出版社二六年版)就將上文提及的法慶塑造成修煉得“十住大乘功”的淫亂惡僧“大活彌勒”,與其妻尼惠暉大肆屠殺南北朝武將與武林人士?;蛟S黃易在創(chuàng)作之初,也可能一定程度上關注到了北魏至隋唐的彌勒“新佛起義”信仰。

在《神文時代》全書十余章中,超出中國中古史進而具有東亞學術史整體關懷的,是下篇第二章《“辛酉革命”說與龍朔改革:七至九世紀的緯學思想與東亞政治》。

一九六二年初春,竺可楨拜訪陳寅恪,回家在日記中寫道:“又談及今年壬寅,據(jù)印度歷乃是大宅年。中國相傳‘日月合璧,五星連珠’……”據(jù)陳寅恪在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學程一覽》,有一項即為“年歷學及中國古天象年歷”(卞僧慧:《陳寅恪先生年譜長編》,中華書局二一年版,123頁)。雖然前輩大家屢有提及,但也許由于本身釋讀的難度與觀念的牢籠,“年歷學”,尤其是結合歷史實際話語的“年歷學”在文史研究中非常薄弱。孫英剛說:“所謂時間,在大多數(shù)語境中并非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而是人們出于社會、宗教、政治、商業(yè)等目的構造出來的社會概念?!笨芍^是理解中古史一精辟妙訣。

在大唐帝國的顯慶二年(六六一),歲次辛酉,數(shù)州紛紛上表稱有神龍出現(xiàn)。唐高宗因而改元,新年號定為“龍朔”。接下來的近十年中,唐王朝進行了政治、制度、禮儀、思想諸多層面的眼花繚亂式的大改革,為什么呢?不少學者利用“倒放電影式的推論”(346頁),認為是武則天登臺前的一場序幕,是武后掌權的標志云云。其實,孫英剛敏銳地注意到,龍朔年間離武后稱帝尚有三十年的時間,此間一定有其他的重要原因,而它卻被掩蓋在中國中古的歷史中。

接著孫英剛采用福爾摩斯破案式(或稱之為“狄仁杰斷案式”更妥帖)的層層細致分析,指出“龍朔改革的思想源頭,即植根于緯學的‘辛酉革命’思想”(347頁)。并通過對日藏文獻三善清行(八四七至九一八)的《革命勘文》之梳理,得出了現(xiàn)已亡佚的《易緯》中一種中國中古非常信奉的讖緯學說:

《易緯》云:辛酉為革命,甲子為革令。(中略)辛酉年青龍銜圖出河,甲子年赤雀銜丹書。

古代統(tǒng)一大帝國的君主是非常害怕“革命”的,尤其是處于公元六六一年前后的唐高宗,他面臨的境況幾乎和隋煬帝有些類似:同樣是對朝鮮半島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以及在此讖緯思想下人心浮動的社會大眾。于是在公元六六四的甲子年,唐高宗又一次改元為“麟德”,希望以兩次改元來分別破除“辛酉革命、甲子革令”之讖。

我們設身處地想一想,唐高宗一定會清晰地聯(lián)系上一個甲子發(fā)生的、令他不寒而栗的事情:隋朝五八一年建立,六一年辛酉革命(隋文帝根據(jù)精通讖緯的太史令袁充建議,改元“仁壽”),六四年甲子革令(隋煬帝登基),六一九年即迅速滅亡。雖然唐高宗處心積慮地更改年號、制度,事實上改元麟德后約兩年,宿敵高句麗被徹底擊滅,但即便如此,這一讖緯學說,似乎還是在大唐帝國再一次應驗。對照隋朝,唐高宗六六一辛酉革命,六六四甲子革令,上距隋朝滅亡不過短短四十年。但六八九年,唐朝也亡國了—武周成立!

日本傳承并信奉中國中古讖緯、術數(shù)之學。二一三年冬天,平田昌司帶我去看“天理圖書館八十三周年紀念展”,隋代精熟陰陽讖緯的蕭吉《五行大義》之天平抄本就呈現(xiàn)在那里,我注意到卷末鈐了一方戰(zhàn)國古璽文印“天下無雙”??梢姳藭r日本人對此之熱衷。

同樣的,彼邦對于“辛酉”之年也有異常的關注。此點最早被日本東洋史學的鼻祖那珂通世看出,他說“辛酉革命”等緯學思想構建了日本古代史(《那珂通世遺書》所載《上代年紀考》,大日本圖書株式會社一九一五年版)。前修未密,后出轉精。孫英剛書中進一步舉例分析,如桓武天皇(七三七至八六)“用沾滿血腥的雙手為自己奪得了天皇的地位”,“特意將即位時間定在了辛酉年即七八一年,并且在三年后的甲子年也即七八四年強制遷都長岡京,這正是對讖緯‘辛酉革命、甲子革令’的主動運用”(352—353頁)。

從該章可以看出《神文時代》整體上一個重要特色,即是對域外漢籍的高度重視與利用。這種重視和利用,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普通“文獻學”的輯佚和補遺范疇。孫英剛說:

如果我們排除現(xiàn)代理性的傲慢,回歸古人知識世界的內(nèi)在邏輯,將看似荒誕的讖緯、術數(shù)、陰陽五行等思想納入歷史研究的視野,可以增進我們對歷史真相的了解,甚至使原先勾畫的整個歷史畫面發(fā)生動搖,乃至面目全非。(344頁)

這種“前理性主義”時代的轉折點,我認為依舊是唐宋之際。據(jù)包弼德(Peter Bol)《斯文》一書的分析,唐宋之際知識人就從神學的光芒中解放出來了。比如中古碑版墓志里面,尤其是東漢的碑文,形容一個士人學問大,一定會說“深明典奧,讖錄圖緯”類似的話。但如果明目張膽說一個宋或宋以后士大夫精通讖緯,實在很難想象這是褒獎之辭。

劍橋大學李約瑟《中國科學文明史》第二卷第二章《天學》中很早就注意到,木星與土星每隔59.5779年就在天空同一點相會,合于中國的“一甲子”;而木星、土星、火星每隔516.33年也會合一次,所謂“五星會合”與《孟子》的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就都得到了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譯本,二二年版,206頁)。這樣看來,從李約瑟、那珂通世、竺可楨、陳寅恪直到今天孫英剛的研究,孰可謂不“科學”呢?

本書的其他章節(jié),如分析“洛陽無影”還是“洛陽側影”(上篇第一章);上文所提隋唐音樂與讖緯的關系(中篇第一章);作為惡之化身的“五色大鳥”與極其類似的善之化身鳳凰(中篇第二章);“安史之亂”后唐肅宗為什么采取“無年號”的方式(下篇第三章)……無一不蘊涵了作者原創(chuàng)性與前瞻性的學術追求。

臺灣讖緯學的大家陳槃先生曾經(jīng)指出,《河圖》和《洛書》是讖緯文獻的鼻祖,此后的讖緯皆由此中化出?!逗訄D》多由天龍負出,《洛書》則常被地龜出土而現(xiàn)。如《孝經(jīng)援神契》云:“天龍負圖,地龜出土”等等,是典型的帝王受命神話和祀典,據(jù)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集成》統(tǒng)計,天龍負《圖》和洛龜背《書》的類似句子,在讖緯文獻中出現(xiàn)了一百六十三條之多。

讖緯這門學問,有時是“天龍”飛于云端—對其脈絡極難把握;有時又如“地龜”潛于巖土之下—對其文獻構成極難梳理。即使是可見的傳世史料,也需要聰明勤奮的學者剝離它身上的“泥土”。

我與孫英剛定文字之交,緣于四年前的唐長孺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紀念會,當時我提及了一篇利用日藏唐抄本《文選集注》來探討隋唐間“中層學問世界”的文章。緣于此,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即:中國思想史(尤其是唐及唐以前),不應該僅僅是精英知識分子或上層士大夫的學說概括,而應該包含積淀在“中層學問世界”和社會庶民大眾思想深處,那些自覺或不自覺的知識與觀念。讖緯,無疑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

孫英剛書中說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知識與信仰,只有充分理解歷史語境,才能真正理解歷史事件本身。”(203頁)而他自己,也真正是置于南北朝隋唐知識人立說的同一境界上,用一篇篇具體而微的個案分析,為我們展示了China’s Golden Age(借用Charles Benn一部談唐代中國的書名)中,那被宋以后知識人所逐漸遺忘的一面。

(《神文時代:讖緯、術數(shù)與中古政治研究》,孫英剛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一四年版)

猜你喜歡
讖緯中古
中古之家
《東漢文學思想史》《讖緯思潮與漢代文學思想》
文學與文化(2022年3期)2022-11-19 02:31:38
劉秀信不信讖緯
華聲(2022年3期)2022-04-27 01:38:37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9
讖緯:無益經(jīng)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遺記》為例
論漢賦創(chuàng)作對讖緯的影響
略論讖緯書在《漢志》《隋志》中的區(qū)別待遇
論《紅樓夢》“讖”文本化的自覺成熟性
論中古諧謔小說中的隱語藝術
江漢論壇(2014年11期)2014-03-11 16:44:01
西南官話中古泥來母的今讀類型與演變層次
滦南县| 宣恩县| 临泉县| 抚顺市| 云林县| 公安县| 临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盱眙县| 玛沁县| 新郑市| 嘉黎县| 彰化市| 文水县| 娄烦县| 登封市| 济南市| 洛阳市| 平原县| 桃江县| 三门峡市| 淮滨县| 开原市| 灵武市| 若尔盖县| 江门市| 宣城市| 天峻县| 桓台县| 沙湾县| 临澧县| 张北县| 大渡口区| 哈尔滨市| 青河县| 连城县| 贵定县| 弥渡县| 丘北县| 沐川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