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卓凡
【編者按】
十年前,電視、電腦就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如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興起,使互聯(lián)網觸角無處不在:網上交友、購物、玩游戲,各種電子屏幕以其鮮亮的畫面向我們展示著現(xiàn)代科技的神奇。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和移動互聯(lián)網一起成長的孩子們,卻日漸養(yǎng)成了“不移動”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課余生活仿佛是在電視、電腦、手機等不同屏幕之間的切換,離現(xiàn)實生活越來越遠,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屏幕依賴癥”。據統(tǒng)計,目前我國有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聯(lián)網,超六成不足10歲的兒童接觸互聯(lián)網,約1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屏幕依賴癥患者呈低齡化發(fā)展趨勢。
屏幕依賴癥有何危害?如何防范?如何把屏幕前的孩子拉回現(xiàn)實世界?本刊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眾多家長、老師和相關專家,希望為憂心如焚的家長朋友們找到一條出路。
記者首先在家長QQ群中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的家長給孩子購買了智能手機,69.4%的家長說自家孩子每天在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屏幕前待兩小時以上,82.5%的家長承認勸阻孩子上網無效。這些數據與全國范圍的調查基本相符。
家長竇女士對記者說:“因為沉迷電腦游戲,我兒子的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因為沉迷手機刷微博,原本開朗活潑的孩子變得不愛說話了,也不愛上學了!”她的兒子李健今年12歲了,上小學六年級。
竇女士說,兒子從上幼兒園到小學五年級一直表現(xiàn)良好,她沒怎么操過心,可自從2014年春節(jié)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網絡太可怕了,移動網絡更可怕!”竇女士感嘆道,“短短半個月,兒子就學會了用手機上網、打游戲、看電視、微信聊天、經營農場……剛開始,我還一個勁兒地夸他聰明,智能手機一學就會,起碼比我強多了??墒?,沒多久我就傻眼了。寒假結束后,我發(fā)現(xiàn)兒子離不開手機了,做作業(yè)馬馬虎虎,平時話也少了,也不鬧著出門玩了,整天將自己關在房間里玩手機,吃飯叫他也不應,去廁所也玩,晚上睡覺就把手機放在枕頭邊,第二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信息?!逼谀┛荚嚕罱〉某煽円凰?,由原來的班里前3名直線下降到20名以后。竇女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對兒子實行嚴厲的管制,收回了手機?!澳略趺粗渴掷餂]了手機,兒子像丟了魂似的,大哭大鬧,以絕食、不上學來抗議。我只好把手機還給他?!睙o奈之下,她只好向心理醫(yī)生求助。醫(yī)生檢查后很快告訴她,李健患有嚴重的屏幕依賴癥。
家長趙先生說:“孩子依賴屏幕,其實不能怪孩子。我兒子在電腦和手機上玩的東西我都見識過,實在是太吸引人了,一玩就上癮。那些游戲設計得好沒良心,想盡各種辦法讓孩子欲罷不能,沒有十個二十個小時別想通關。再說網絡交友,那就更神奇了,QQ、微信、微博、說說,內容無奇不有,異彩紛呈,如果孩子不玩這些,就會被同學排斥。我想說的是,讓孩子遠離屏幕,硬來是不行的,必須想別的辦法,因為簡單粗暴地阻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可能意味著逼孩子遠離這個時代?!?/p>
家長杜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屏幕誘惑,老少通吃。大家在討論如何幫助孩子遠離屏幕之前,最好先反省一下自己。前不久有一條新聞讓人啼笑皆非:一個爸爸在公交車上玩手機,下車時也舍不得放下,結果把孩子弄丟了,好在司機發(fā)現(xiàn)得早,把孩子輾轉送還給他。再看看我們周圍,多少家長不玩微信?多少家長不聊QQ?又有多少家長不看電視劇?如果家長管不住自己,就甭想管好孩子。”
鄭州市特級教師楊女士提醒家長:“依賴屏幕的父母,其實是在對孩子施加冷暴力。我的一個學生告訴我,她媽媽一年前迷上了韓劇,沒黑夜沒白天地看,而且看得特別投入,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家務也不干了,有時家里人一起吃晚飯,她一個人端著飯碗坐在電腦前看,把家人晾在一邊。后來,這個女生一看媽媽開電腦,她就回自己的房間,重重地關上門。她說她好像失去了媽媽。我給她媽媽打電話,希望她節(jié)制一下娛樂,多跟女兒聊聊天。她說,好的,看完這一部,我就不看了。我又好氣又好笑,這樣的媽媽,實在是太失職了。”
智能手機誘惑力強大是公認的事實。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項科學統(tǒng)計顯示,人們平均每6.5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時間為16個小時計算,人們一天要看150次手機。
“這是個不得了的數字!”上海心理醫(yī)生宋曉林女士告訴記者,“如果父母如此沉迷手機,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去年,曾有一個58歲的父親被家人帶到我的診所里接受心理輔導。他玩微信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成天手機不離手,吃飯、走路、上廁所必帶手機,手機充電時也要不時看一看。最后,他得了嚴重的失眠癥和頸椎病,精神也出現(xiàn)抑郁癥狀。他的妻子和女兒對他意見很大,家庭氣氛十分緊張。”宋醫(yī)生提醒家長,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時候,不看手機、手表、電腦是對孩子起碼的尊重,“從經營親子關系的角度來說,當孩子有溝通欲望的時候,父母只顧玩手機,孩子就會有被忽略的感覺?!?/p>
采訪中,記者深切地感到,防范屏幕依賴癥,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面對的課題,家長應該首先反省自己,自覺矯正不良習慣,養(yǎng)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如果家長不能率先垂范,單方面要求孩子遠離屏幕,多半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記者在鄭州某小學的調查顯示,32%的學生每天戶外活動不到1小時;節(jié)假日63.7%的學生在電視、電腦等各種電子屏幕前待2小時以上;47.8%的學生在家邊做作業(yè)邊玩手機。
資深班主任蔡老師把依賴屏幕的孩子稱為“小屏奴”。她分析道:“和電視被動接受信息不同的是,手機、平板電腦的觸摸屏便于低齡兒童操作,更便于將其被動接受信息變?yōu)橹鲃訉ふ易约合矚g的或需要的信息,這樣既能激發(fā)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很少有孩子能抵擋得住誘惑。同時,如今的孩子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孤獨、無聊,家長們又疏于教育和引導,有的孩子玩手機不知不覺就成了小屏奴。正處在長身體階段的孩子,比成年人更需要運動,如今宅男宅女嚴重低齡化,甚至幼齡化,對他們身體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p>
在武漢市某醫(yī)院眼科主治醫(yī)師徐女士看來,電子屏幕是孩子視力健康的“第一殺手”。她說:“看電視、電腦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屏幕,對幼兒的視力有負面影響。特別是2歲以下嬰幼兒,眼睛的屈光等調節(jié)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善,對強光的直接刺激難以調節(jié)和適應,時明時暗、不斷變化的屏幕畫面會使孩子的眼睛疲勞,導致近視。有時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幼兒會不由自主出現(xiàn)歪頭姿勢,引起斜視?!彼M一步介紹,“兒童眼球發(fā)展有其自然規(guī)律:0~6歲是發(fā)育期,6~9歲是視覺塑型期,9~12歲是穩(wěn)定期,直到13歲眼球赤道部的鞏膜膠原才發(fā)育完成,此前都處在可調期。眼球直徑每增大1毫米,近視度數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間,如過早開發(fā)兒童視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兒童近視,并且因兒童尚處于眼球發(fā)育的可調期,度數極易飛漲,導致孩子早早地戴上眼鏡,甚至可能引發(fā)視網膜變性或脫離,并增加青光眼發(fā)病風險?!?/p>
北京幼兒教育專家李全安博士告訴記者:“家長也許以為電視節(jié)目和電腦益智類游戲可以幫助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事實上恰恰相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有賴于實際互動環(huán)境。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科學測試,讓329個2個月~4歲的嬰幼兒在房間里看1小時的電視。在這1小時內,孩子們從大人那里聽到的詞匯量減少了500~1000個,對話幾乎完全消失。日本的調查結果也表明,2歲以下的嬰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語言表達能力越弱。”
對于過度迷戀電視、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可能對幼兒交際能力的影響,李全安博士向記者出示了一份美國的實驗報告。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對2702個家庭的孩子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在5歲前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2小時,他們長大后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風險將會增加1倍多。李全安博士解釋道:“兒童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時間過長,會減少他們參與社交活動的時間。久而久之,兒童便會缺乏與他人打交道的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降低,由此會造成一些行為問題,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魯、侵犯他人、難與他人合作等?!?/p>
相對于生理上的危害,依賴電子屏幕對孩子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更不容易引起家長重視?!暗溆绊懲瑯由钸h!”成都某小學副校長周平義先生表示,“一旦孩子迷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一有空閑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那么就相當于在他們的周圍形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孩子不需要與外界的溝通,他們的現(xiàn)實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會出現(xiàn)退化,還會導致孩子們的注意力明顯下降,削弱孩子動腦的能力,限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降低主觀能動性,使孩子養(yǎng)成被動、懶散的作風。這顯然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也給他們未來適應和融入社會帶來困擾?!?/p>
南京心理咨詢師寧先生進一步解釋:“互聯(lián)網帶來海量信息的同時,也讓各種信息碎片化、膚淺化、簡單化。這對未成年人來說,一方面不利于他們主動思考、獨立判斷等良好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他們形成理性化、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對他們正常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構成挑戰(zhàn)?!彼J為,家長應該在生活中對孩子接觸和使用各種移動終端產品進行理性引導,減少和限制孩子在屏幕前的時間;學校和老師也應該在引導孩子們正確認識和使用各種電子產品的同時,加強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比如出臺管理規(guī)定,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期間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本刊認為,要自覺有效地防范“屏幕依賴癥”,家長首先要理性看待電子產品及其服務。網絡再發(fā)達,產品再先進,終是了解知識、獲取信息的工具,而現(xiàn)實生活才是需要積極學習和融入的環(huán)境主體。以虛擬世界代替現(xiàn)實世界,最終將一無所得;迷戀工具而忽略主體,孩子的生活將失去方向。
日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以105名六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讓這些孩子在每個教學日平均看4個半小時的屏幕。一段時間后,研究人員讓其中一半的孩子參加5天的自然和科學夏令營,其間不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其余孩子生活學習照常。5天后的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在描述各種表達情緒的圖畫和視頻時,正確率提高了5%,沒有參加夏令營的孩子答題正確率則沒有變化。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在電子設備屏幕前花費太多時間,意味著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機會相對減少,而情商的培養(yǎng)和大腦的相關發(fā)育是要在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完成的?!?/p>
無獨有偶,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實驗得出了幾乎相同的結論。實驗領導者、副教授殷飛和南京幾位教育研究者共同舉辦了3期“不插電夏令營”,將數十名孩子帶到農村大山中,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誦讀,然后安排各項活動,比如玩泥巴、到地里除草、徒步跋涉、到水庫游泳、義賣、給父母買禮品等。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免不了有矛盾,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孩子們相處得越來越融洽,擺脫了原本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意識。等到夏令營結束,孩子們回到家,父母紛紛反饋:“孩子好像一下子長大了?!?/p>
在夏令營剛開始時,家長拜托老師幫孩子改善某些特定問題,比如迷戀電腦游戲、不會系鞋帶等。殷飛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其實不存在。一個在家長眼中沉迷電腦游戲的男孩說:“我特別開心,終于不用打游戲了?!痹瓉恚⒉皇窍矚g打游戲,而是暑假里爸媽上班,他和爺爺奶奶也聊不到一起去,除了做作業(yè),最有趣的事就是打游戲。到了戶外,這個男孩很開心,因為終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游戲,接觸大自然。殷飛說:“家長往往以為孩子天生喜歡玩電腦游戲,實際上他們是在沒有其他環(huán)境和選擇的時候,只能選擇這個作為替代品。至于系鞋帶,那個孩子10分鐘就學會了。孩子說,以前之所以不會,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他機會嘗試。”
參加“不插電夏令營”的經歷之所以給孩子和家長以強烈的震撼,是因為它給孩子展示了真實的世界。殷飛說:“電子產品只是模擬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場景,模擬學習,系統(tǒng)并不完整。家長應該明白,電子產品只是教育的手段。更多的時候,應鼓勵孩子進入社會的自然場景,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及人與人交往的能力?!?/p>
本刊認為,讓孩子遠離電子屏幕的呼聲由來已久,但始終淹沒在電子產品日新月異的發(fā)展潮流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面對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屏幕依賴癥,家長們必須做出明確的抉擇。改變之道,原則有三:其一,家長必須放下架子,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改掉不良習慣;其二,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認清互聯(lián)網和電子設備的性質和作用,澄清模糊觀念,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下決心擺脫屏幕依賴癥;其三,引導孩子融入現(xiàn)實生活是防范屏幕依賴癥的不二法門。具體的,家長應該做到以下四點:
1.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耐心給孩子講解過度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對身體健康和學習帶來的危害。不要訓斥孩子,也不要突然把孩子隔離起來,這樣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2.如果有必要給孩子配置手機,那就購買最簡單實用的,不能一味迎合孩子趕潮流的心理。要知道,手機的功能越強大,越容易讓孩子上癮。
3.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屏幕依賴癥的癥狀,要想辦法通過增加戶外活動等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對手機、電腦的利用上,家長要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告知孩子如何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屏蔽,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