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允國
四年級的兒子做試卷時,有一道題目引起了我倆的爭執(zhí):袖珍南瓜每盆125元,買4盆送1盆,張老師買了5盆,每盆便宜了多少錢?
兒子的做法是:125÷5=25(元)
我一看,氣不打一處來,在試卷上重重地打了個叉子,告訴他解題思路是:買4盆送1盆,所以5盆花的總價只要計算4盆的就可以了,然后再計算1盆的實際單價,最后用125減去實際單價就得到每盆便宜的錢數,即:125×4÷5=100(元),125-100=25(元)
誰知這下兒子更來勁了,答案的一致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我一再強調這只是巧合,不能只看答案,可他就是不服氣。
為了讓兒子信服,我就讓他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找出他的不足之處,以便對癥下藥,讓他心服口服。
“買4盆送1盆,這1盆的錢數就是買5盆便宜的總錢數,用這個總錢數除以5,就是每盆便宜的錢數?!眱鹤诱f。
“如果是買3盆送2盆呢?”
“那就用2盆的總錢數除以5,就是每盆便宜的錢數?!眱鹤永^續(xù)解釋道。
相比之下,兒子的做法的確有道理,而且是合理的,顯然不是巧合,而且比我的做法簡便得多。本來我想說服兒子,卻被他說服了;本想讓他接受我的方法,結果是我先接受了他的方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顯然我的方法是大眾化的方法,而兒子的方法卻別具一格,真是后生可畏!
這件小事引發(fā)我的反思,為什么不早聽聽兒子的想法呢?為什么要把自己的方法強加于他呢?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么聽、怎么說呢?
快快地聽,做孩子的聽眾。家長必須改變自己的觀念,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不能以為自己的經驗閱歷比孩子豐富,就強加于他,讓孩子在心理上感覺我們離他們很遠。只有當好孩子的聽眾,不輕易否定孩子,不把我們的想法強加于他們,才能讓孩子感覺到我們尊重他,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還可以讓我們對癥下藥,從中向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慢慢地說,給孩子表達想法的機會。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很多時候,我們成年人的經驗固然可貴,但也可能使我們的思維停滯不前。孩子雖然缺乏經驗,但是思維活躍,讓他們說,是我們了解他們想法的最好途徑。就像兒子那樣,如果不讓他說,我怎么能知道他的想法,怎么能知道他的獨特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