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娟
把數學教學和數學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是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強調數學知識的應用,推動了包括教學大綱、教材、教法、學法在內的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近年來,中考命題加大了考查數學應用的力度,今后的數學試題聯系實際的將會更多、更新穎。為此,我在教學中探索、挖掘這方面的教材內容,讓學生更多地聯系實際生活,加強數學應用的意識,培養(yǎng)數學應用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作如下總結。
一、激發(fā)學生數學應用的興趣
新課本再現數學的發(fā)現,體現數學應用的基本過程,再現數學與自然、數學與生產、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現“面向現實”編寫的特點。在這一“特點”上下工夫,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應用數學的興趣。我重視活用各章節(jié)前的插圖的引言,章節(jié)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章節(jié)后的復習作業(yè),以此擴大數學應用的知識面,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嘗試數學知識應用的興趣。
1.每章節(jié)前安排的插圖、引言由實際問題引入概念,充分利用這些實際問題進行數學概念教學,向學生介紹概念的形成背景,理解數學概念是從實際問題逐步抽象提煉而形成的過程。讓學生逐步體驗到數學知識離我們的生活更貼近,它既來源于實際,又應用于實際,例如負數概念的教學。這樣教學,既符合“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又能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興趣。
2.每章中安排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材料,有不少是反映數學知識應用實例的,學好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例如“讀一讀”中的“談談儲蓄的利息”,從中歸納出解決此類應用問題的方法。還可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與市場經濟有關的基礎知識,如銷售盈虧、成本等各種經濟問題,便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市場經濟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每章安排的習題,不僅能讓學生掌握解題的一般方法和步驟,還能將實際問題抽象化為
數學問題來研究,如在三角形、四邊形和統(tǒng)計初步中,新課本增加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題目和習題等知識,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和生產中,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在平時教學中,我注意貫徹“哪里能用就要用”的原則,克服忽視“實例引入”和“知識的實際應用”的所謂擊頭斬尾炒中段的教學方法,切實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角平分線”這一節(jié)的教學,選編一個實際問題。又如廣泛挖掘課本中的素材,將問題改造為“開放型應用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所提供的方法,而且讓學生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實際數學問題中,并由此聯想到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法,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豐富和積累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經驗。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對各章例、習題中的應用題進行整理歸類,分析它們的共性和個性,揭示解應用題的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解應用問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溶液問題、配比問題等,通過歸類,一方面可使學生從各類題目中體驗所用的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在頭腦中儲存一定數量的“基本模式,遇到新的問題,可通過一般化、類比、聯想”等方法,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例如義務教材人教版《幾何》第三冊“解三角形”一章復習題六的第10題,可將其一題多變、一圖多用,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使知識串聯、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將課本問題的實際情景適當地加以變換,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多角度、多層次地加深對課文問題的理解,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三、培養(yǎng)學生數學應用的能力
針對新教材例習題應用問題不足的情況,可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些選編一些實際應用問題作為例習題,引導學生分析,通過觀察、類比、聯想、抽象、轉化為數學問題,解答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掌握了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教學能力,又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選編實際應用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既要取材于現實,又要來源于教材內容;2.要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相適應;3.要注意所編的應用問題必須符合實際(即應有科學性);4.取材應盡量涉及目前學生普遍熟悉的社會熱點問題,注意市場經濟與數學的結合點、滲透點,特別是數學中的社會經濟模型。例如:商店以每件8元進某種商品,以10元價格銷售,每天只能賣出50件,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提價銷售,若每天提價一元,每天要減少銷售5件,為了使每天獲取最大利潤,應提價多少元最合適?此時每天的最大收益為多少元?
這是目前商品經濟中的熱點問題,可轉化為求二次函數最大值來解答,營銷類應用問題需理解有關名詞(利潤、利潤率、盈利、虧本)的含義,掌握有關計算公式(如利潤=銷售價-進貨價,利潤率=利潤/進貨價×100%),并巧妙地建立方程式或函數關系式,通過引導學生解答這道題,使學生受到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即建立數學模型能力)的訓練,促進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從學生的作業(yè)中反饋的信息,了解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矯正,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組織學生開展建立數學模型的活動
在教學中開設數學應用的講座和活動,例如講授如何計算存款、貨款、債券利用電腦進行超市業(yè)務管理等,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此外,我還組織學生實踐活動,例如配合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學組織學生測量山高、樹高、塔高、河寬等,使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俯角、仰角、坡比、燕尾角、株距、方位角等概念的理解。又如在二次函數最值教學中,組織學生到工廠參觀、學習,與計劃科、生產科、銷售科干部座談,了解企業(yè)的生產、銷售情況,使學生從實際中理解成本、產值、利潤、生產費用、稅率、平均增長率等概念的名義。
通過參觀及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獲取數學實際問題的背景、情境、理解有關的名詞、概念,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題意,為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教學中應注意樹立數學應用的意識,加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能使學生自覺地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處理,將數學學習與數學應用有機結合起來,促使數學教學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增強學生具有迎接未來社會競爭的能力,有利于從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