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彤
一天,兒子一臉神秘,很興奮地告訴我:“媽媽,我們又有新的課題啦,真的好玩有趣,你肯定喜歡。”
果然,在他交給我的那封老師寫的信中,告知家長未來的兩周學(xué)校將進行一次大型的讀書課題,孩子們將對美國歷年獲凱迪克大獎的圖書進行研究討論。
看見沒,是要研究獲獎作品哎!課題要求如下:
二年級的孩子做的課題不再是簡單地讀一本書或表演一個故事情節(jié),而是就某個作品進行全面的評價,從文字到繪圖,要求孩子們寫出文字的讀書筆記,內(nèi)容包括:書名、作者和繪畫者;故事簡介;對插圖進行簡單的描述;為什么喜歡(或是不喜歡)繪本的插圖;這本書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并說明原因。
老師說得很明白,這部分需要學(xué)生自己完成,作為正式的讀書報告。
小學(xué)生了,對閱讀的要求就不能僅僅是停在“小和尚念經(jīng)”的水平,要對文章有所理解,而且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說出來給大家聽,這就是要做演講,向全班同學(xué)講述自己閱讀過的這本書。
看見沒,這和中國老師講、學(xué)生聽還是有點兒區(qū)別的,也許老師自己有教案,不過學(xué)生需要把自己對書的理解講述出來。同時,老師還特地強調(diào),不可以讀或是背誦你的讀書筆記(那樣要被扣分的),要學(xué)生自己想辦法講,而且講述的角度還要新穎、別致、充滿想象力。
為了加深對書本的印象,孩子們還要把書本上的文字視覺化、形象化。這個需要大家集思廣益,也是學(xué)生需要家長幫忙的地方:家長可以幫忙和孩子一起做一個書中的場景,也可以按照書中講述的內(nèi)容自制一個游戲,還可以教孩子為自己看的書寫一首歌或是裝扮成書中某個自己最喜歡的角色等等,反正怎么好玩怎么來,怎樣讓同學(xué)們對你講述的內(nèi)容印象深刻怎么來。至于具體怎樣做,嘿嘿,老師就不管了,需要家長與孩子自己商量著辦。老師就這樣把怎么帶孩子玩閱讀的皮球,一腳踢到了家長的腳底下,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一起想辦法來玩。
別說,雖然這課題有點兒啰嗦,不過還真是蠻有意思的。單單是如何把文字視覺化,就夠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哪個孩子不喜歡玩游戲呢?特別是自己設(shè)計游戲!兒子一開始就把視覺化陳述定位為做一個游戲棋盤。他還給爸爸媽媽布置任務(wù):爸爸,你給我去找這本書啊,媽媽,我還沒想好怎么做,你繼續(xù)幫我想哈,等爸爸把書拿來,我先做最簡單的——寫讀書報告。
這次我家兒子選中的作品《月光下看貓頭鷹》(Owl Moon),由于杰出的繪畫創(chuàng)作,這本書獲得1988年凱迪克金獎。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描述的是一位父親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冬夜,帶自己的孩子去樹林里看貓頭鷹的故事,作者把那濃濃的父子情,以及孩子初次在雪夜出家門看貓頭鷹的心理細節(jié)描述得非常精彩,很適合兒子這個年齡的孩子看。
還別說,看來這兩年兒子的筆頭鍛煉得不錯,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小家伙洋洋灑灑,兩天就寫完了。除了對插圖部分的評價有點兒拿不準,需要跟媽媽探討,其它部分一蹴而就。兒子一邊自己謄寫著自己的文章,一邊還不放心地叮囑著媽媽:“媽媽你別忘了我的棋盤游戲!”
我一邊翻看內(nèi)容,一邊思考:真要把這本書的內(nèi)容視覺化,做成游戲還真是不合適。怎么辦呢?既要讓兒子滿意,又能簡單可行,似乎不太容易。不過最終我還是在周末以前想到了辦法:“兒子,做游戲盤,確實是不太容易,想想看,這本書的內(nèi)容不適合啊,要不,我們試試做一個場景出來?就做爸爸和兒子在深夜的樹林里呼喚貓頭鷹的場景?”
這個設(shè)想打動了兒子,想想也很好玩啊,自己做出一個森林,然后鋪上白雪,最后再雪地里擺上兩個小人兒,那是爸爸和兒子,最后再做一個飛翔的貓頭鷹……兒子說:“媽媽,我們再放上一個天上的月亮,好不好?”想法很好,不過實現(xiàn)起來還是有難度的,至少一棵一棵去“栽樹”是不現(xiàn)實的。在孩子爸的啟發(fā)下,我們一家人在周末出動,跑遍市內(nèi)的各個藝術(shù)商店,去找藝術(shù)半成品。別說,還真在一個小店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專門給學(xué)生做課題用的立體模型。兒子如獲至寶,至少我們的“樹林”和“草地”有了,再買上專門做雪景用的工具和設(shè)備,一家滿載而歸。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天的工夫,一個大雪后的樹林就被俺們搭起來了。買不到合適的人偶和我們想要的貓頭鷹,兒子眼巴巴地看著媽媽想辦法,媽媽腦筋一轉(zhuǎn):沒事,我們不是有書有網(wǎng)絡(luò)?把圖片掃進計算機,再叫爸爸調(diào)成合適的大小打印照片,不就成了?于是在兒子要交作業(yè)的頭兩天,一個“雪地山林呼喚貓頭鷹”的場景,就被我們做好了。做這個立體場景的過程又給了兒子講故事的靈感,等我們做完,兒子宣布:“媽媽,我知道怎么做大家才會喜歡聽這個演講了!”
等到周二輪到兒子演講,爸爸還擔(dān)心兒子有問題,媽媽可是信心滿滿。果然,兒子一回家就興奮:“媽媽,老師和大家都給我鼓掌,說好極了!”媽媽趕緊問,那其他同學(xué)的呢?兒子可開心了,他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他的快樂啊,于是唧唧咯咯,講有一個同學(xué)可有意思了,講的是中國童話《狼外婆》的英文版(1990年獲獎作品),用樂高搭的大房子,里面住的是三個中國小孩,同學(xué)自己扮成了狼外婆;還有一個韓國孩子,講的是最時髦的《極地快車》(1986年獲獎作品),他做的是一副棋盤游戲,有一個小朋友擲骰子到5,向前走了5步,結(jié)果掉進了裂開的冰面底下;還有……
總而言之,在過去的一周里,媽媽從兒子嘴巴里聽到了許多非常熟悉的兒童作品的書目,還有孩子們別出心裁的表演,可以感覺到兒子非常享受這些。試想,這樣的閱讀方式有幾個孩子會不喜歡呢?其實并不是只有苦讀才是最有效的學(xué)習(xí)方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