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我們的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個性張揚了,課堂顯得活躍了。尤其在教學觀摩課上,教師熱情洋溢,學生興致勃勃,隨處可見一派“繁華”景象。但是,“繁華”背后一些不協(xié)調的鏡頭卻不得不引發(fā)我們的深思。
鏡頭一: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們齊刷刷地舉起了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幾乎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一臉的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上聆聽同學的發(fā)言。此時此刻,又怎能期待學生在彼此傾聽、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透過表面的燦爛,我們可以審視其內在的蒼白——輕學習交流,重表現(xiàn)自我。
鏡頭二: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話音還沒落地,旁邊的學生卻早已迫不及待地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嚷道:“老師,我來,我來……”“老師,我會,我會……”似乎又一次掀起了發(fā)言的高潮。如此“繁華”的背后,學生心態(tài)浮躁,聽講浮躁,缺失了耐心傾聽、用心體會的學習品質。
鏡頭三:多名學生從多角度回答問題后,再請其他學生發(fā)言,學生不能進行歸納綜述。有的學生雖一再舉手要求發(fā)言,但回答的結果卻是簡單重復某個學生的回答,或是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孩子們上課“聽”了嗎?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自己的心聲了嗎?
凡此種種,不由得引人深思。是什么導致了學生不愿聽?不會聽?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的熱鬧景象,忽略了對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傾聽”這一學習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繁華”過后又將是什么?渴望傾聽,是學生們進行有效交流的心聲;學會傾聽,則是我們對學生發(fā)自肺腑的期待。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二學段目標中就已提出了“傾聽”“把握主要內容”“簡要轉述”“商討”等要求。課堂上,學生僅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見解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技能,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有效途徑。學生在課堂上只有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而“用心傾聽”這個良好的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教師悉心指導和耐心引領。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我們可以進行以下嘗試。
一、明確傾聽的要求
我經(jīng)常這樣告訴學生:“同學們發(fā)言時,你們都是小裁判,看看誰說得最好?好在哪兒?一會兒請你也來評一評?!薄罢l聽了同學的發(fā)言后,能夠說說自己不同的想法?”“誰還有與眾不同的更好的意見?”……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回答后,才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會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掌聲,“用心傾聽”也才會真正成為每一個學生內心深處的需要。
二、營造傾聽的氛圍
我總是嘗試著用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耐心傾聽的愿望。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一課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上秋姑娘飄灑楓葉的飄逸多姿的畫面,向學生娓娓述說著秋姑娘對小動物們的關心和愛護,述說著秋去冬來季節(jié)的變遷,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chǎn)生了傾聽的強烈愿望,更產(chǎn)生了自己也要來打開課本看一看、讀一讀的急切心情。在教學詩歌《大海睡了》時,我播放了白天大海上波濤洶涌、浪花翻滾、海鷗邊飛邊叫的一段錄像,當學生們的眼神中寫滿好奇時,我用輕柔的語氣說道:“白天的大海多么熱鬧呀!可是,到了晚上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想知道的小朋友可要聽仔細喲!”此時此刻,學生們鴉雀無聲,都能靜靜地傾聽我的配樂朗讀,仿佛真的來到了寂靜的海邊。
三、建構傾聽的評價
我經(jīng)常會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 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薄按蠹铱?,這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又怎么會不認真聽講呢?
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他們的人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yǎng)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別人,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作者簡介: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東城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