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慶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好像總有些人會 “躺著也中槍”,比如某個星座、某些明星、某種職業(yè)……近年來,有一群人成了“被黑專業(yè)戶”,他們就是本期“特別關(guān)注”欄目的主角——“文藝青年”。套用村上春樹的話:當我們討論文藝青年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討論什么?
先別急著給出答案,來聽聽下面這些小伙伴的說法:
@布丁醬: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帖子,討論的是“文藝青年的標配”,總結(jié)起來就是:咖啡、圖書和單反,缺一不可。細想一下,好像我身邊的文藝青年還真的都是如此!
@禾武:他們一般言必談張愛玲、錢鐘書,隨口就是“大咖”的名句,好像很喜歡看書的樣子。其實正經(jīng)的名著壓根兒沒讀過幾本,韓劇和腦殘愛情短文倒是看了一大堆。偶爾寫幾篇文章發(fā)在網(wǎng)絡(luò)平臺上也是堆砌詞藻、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但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渾身都散發(fā)著文藝氣息!
@阿淵:樓上略偏激了點吧,現(xiàn)實中還是有真正愛讀書的文藝青年的。我有一個朋友,喜歡讀書,涉獵很廣,卡夫卡、喬伊斯的著作也讀過不少,可與人交談時卻不輕易發(fā)聲,也總是自嘲筆力淺薄,但我曾看過他的文章,寫得可真好!
@愛德華:我覺得有些同學說的是“偽文青”的不同表現(xiàn),阿淵同學說的這種才是“真文青”?,F(xiàn)在滿大街都是“偽文青”,也怪不得大家一提到文青就想“呵呵噠”呢!
從上面這些話來看,有人對“文藝青年”的評價不太正面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文藝青年”好像已經(jīng)成了一個標簽化的概念,成了一些人口中調(diào)侃甚至是嘲諷的對象,若是不去“黑”一把便覺得不痛快。為什么會如此呢?
我認為,首先是從眾心理在作祟。當大家都在“黑”文藝青年的時候,難免會有一部分人迫于環(huán)境壓力而“跟風”。但也有一部分人會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受他人觀點的影響。你屬于前者還是后者?快來測一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