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翁乾基
秋水仙的栽培與管理
江蘇翁乾基
秋水仙屬(Colchicum)為秋水仙科多年生球莖植物,有160余個物種,原產(chǎn)于亞洲西部和中部、歐洲、地中海沿岸地區(qū)、非洲東部海岸至非洲南部與西開普省。秋水仙科(Colchicaceae)在舊有分類法中不被承認,1998年的被子植物種系發(fā)生學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縮寫APG)將分散于百合科(Liliaceae)各屬的物種集中并建立了秋水仙科。屬名“Colchicum”源自地名“Colchis|科爾基斯”,這是位于現(xiàn)今黑海東岸(Black Sea)格魯吉亞(Georgia)西部的一個地區(qū),古代曾是獨立王國。名下成員常被稱為:Autumn Crocus、Meadow Saffron、Naked Lady與Naked Boy,前兩者因花朵葉形態(tài)類似于番紅花而得名,實際是民間認知錯誤導致的,而后兩者中的“Naked裸露的”意指花朵會在葉片之前單獨出現(xiàn)(秋花物種花前葉后,春花物種葉前花后)。著名的秋水仙堿(Colchicine)由本屬的種子與球莖中提取,廣泛應用于細胞學、遺傳學以及農(nóng)業(yè)多倍體的育種(無籽西瓜等眾多新品種便是秋水仙堿干預后的人工多倍體,但依然是自然產(chǎn)物,而非爭議頗多的轉(zhuǎn)基因)。
秋水仙屬(Colchicum)植物皆為冬種型植物,有春花與秋花之分,喜歡干燥、通風、陽光明媚的環(huán)境,以及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弱酸性或中性土壤(pH值6.1~7.5),生長適溫18℃~25℃,市場上流通的品種在USDA5~9區(qū)內(nèi)皆能栽培(-28.8℃~-3.8℃)。
盆栽首選透氣性良好的粘土花盆(紅陶盆、瓦盆),植材選用中型顆粒(粗砂、蛭石、赤玉土等酸性或中性材料)、腐殖質(zhì)(腐葉土、泥炭、草木灰等植物性肥料,可添加少量骨粉,動物性肥料易燒根不宜適用)以1∶1進行調(diào)配混合。栽種時3~5球一盆(不同品種尺寸懸殊),間距2~3厘米,夏末初秋花蕾出現(xiàn)前先淺埋(入土2/3),盆土保持微濕,置于避光環(huán)境,避免植材溫度上升,提早打破休眠。
花蕾出現(xiàn)后完全覆土(看不到種球),盆土保持微濕,置于灌木、建筑物等半蔭又相對避風的環(huán)境下(遮光率50%)?;ㄆ谑褂玫氖侨ツ昵蚯o中累積的能量,根部尚未生長,長期高濕會引發(fā)真菌感染直至球莖腐爛,光照雖對此時的球莖生長沒有影響,但可以抑制花莖長度、增深花色(花叢緊湊、整齊美觀),遮蔽物可以擋住強風與正午的直射光(避免倒伏、延長花期)。帶狀葉片會在花后出現(xiàn),繼續(xù)覆土3厘米(春花品種直接進行這一步),盆土保持濕潤,切勿積水,遮光率降至30%,過于陰暗會影響葉片工作效率,7~10日追加1次速效液肥(葉面噴灑、灌根輪上),此時老球莖開始萎縮,新生根系吸收養(yǎng)分后孕育新球莖,新球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乎翌年復花的數(shù)量。南方可露天越冬,北方露天要用樹葉、薄膜等覆蓋,以防來自干霜、凍雨的威脅。晚春、初夏葉片出現(xiàn)枯黃后減少澆水量,地上部位枯萎后正式斷水,切記不要提前將葉片切除,一定要自然枯萎,休眠后需起球置于通風、干燥處存放。
秋水仙在夏季干燥的地區(qū)可以地栽,花園應用需注意以下三點:1.無論黏土、沙土都要摻入大量多孔基質(zhì)來改良土質(zhì);2.種植在通風良好、不易積水的落葉灌木、喬木下,充足的光線讓葉片生長旺盛,冬季落葉可以保護球莖順利越冬,夏季休眠有陰涼的環(huán)境度夏(不用起球);3.種植間隔7~15厘米,大球深度10~15厘米,小球深度3~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