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边@就闡明了語文科的性質,除了進行語文知識傳授、語文能力培養(yǎng)外,還必須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時還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活用教材,加強健全人格培養(yǎng)
思想覺悟、道德情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對它們的教育也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
別林斯基說:“誰不屬于自己的祖國,那么他也就不屬于人類?!庇纱丝磥?,愛國應該是一個人思想覺悟中最基本的東西。語文教學在進行思想教育時,首先要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屈原、蘇武、文天祥、朱自清、方志敏等,都是愛國主義的典范,語文教材中涉及他們的篇章有相當一部分,是很好的材料,我們必須用好用活這些教材。語文教學中,結合語文教材,活用教材,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顯得很有必要。但是,這種教育不能以政治說教為主,它是通過具體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優(yōu)美的語言在潛移默化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世間的真善美,分辨出假丑惡。講岳飛 “精忠報國”,樹立遠大志向,不要碌碌無為地生活,應當開拓創(chuàng)新,謀大事,創(chuàng)大業(yè)?!皩櫲璨惑@”“天下為公”,引導學生要薄功名、淡利祿,要有高尚的情操。屈原流放寫《離騷》,司馬遷腐刑寫《史記》,我們的語文教學應當因勢利導,教育學生面對挫折、逆境,不氣餒、不畏縮、不怨天、不怨地、不怨命,從容面對、敢于克服。只有將自我價值奉獻于社會,服務于社會,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二、活用教材,加強審美情趣培養(yǎng)
審美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世界上存在著許多東西,需要我們?nèi)ト∩?,找到適合于我們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要強化審美感知,積極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文以載道”。語文教學中必須充分挖掘教材本身飽含的內(nèi)容美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語文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能給學生美的享受。有寫景狀物抒情的散文,如《巴東三峽》《周莊水韻》等文章的教學,要為學生展示一幅幅偉大祖國壯麗河山的自然景色的畫卷,讓學生在領略美麗的山光水色之中,激起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對寫人記事的記敘文教學,如《孔乙己》《故鄉(xiāng)》等,則要把握文章反映的時代脈搏和人物固有的精神品質,或揭露批判,或謳歌褒揚,讓學生明辨是非,分清丑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對間接含蓄反映勞動人民改天換地、創(chuàng)造人生、創(chuàng)造世界偉大精神的文章,如《白楊禮贊》的課文,借物詠人,抓住白楊樹的景色美、形態(tài)美、精神美的特征,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實質贊揚北方農(nóng)民和我們的民族精神之美。讓學生品味事物之美,品味人生之美,品味精神之美。
運用讀寫遷移法,可以擺脫語文課與作文課割裂開來的現(xiàn)狀,讓學生仿寫課文類似的文章,這樣讓學生既鞏固課文內(nèi)容,又提高寫作水平。如《背影》一文,通過對“父親”三次背影的細膩描寫,表達真摯的父子之情。學習這篇課文后,可安排“我的母親”的小練筆,通過細節(jié)的描寫,表達母子或母女之情。走進生活寫一寫,無疑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親身體驗,一份真真切切的心靈感悟。我們怎么生活的,怎么感受的,就像心靈的泉水淙淙流淌似的,落在紙上就成了一篇美文。天地之間,一草一木,一物一人都可成為教育的資源,青松示人以毅力,翠竹昭人以氣節(jié),高山給人以偉大之思,就看我們?nèi)绾我龑W生去發(fā)現(xiàn)她的美,賞識她的美,從而受到美的教育。
三、活用教材,加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那么,應該怎樣活用教材,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呢?正如新課標所指明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舉行讀書報告會、詩朗誦、成語接龍、表演課本劇、寫廣告詞、寫導游詞,還可舉行手抄報比賽、講故事比賽、格言警句比賽等活動。
學生被動閱讀,消極接受,往往不求甚解,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十分重要。興趣是人們的向導。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如饑似渴,手不釋卷,積極思考,悟出道理,學習才卓有成效。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如果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明確閱讀在交流思想、吸收新知識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教學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一文時,用“表演法”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描寫少年閏土、中年閏土、二十年前的楊二嫂、二十年后的楊二嫂的片斷。朗讀的時候,著重表演不同時期人物的語言、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等。這樣在愉快的氣氛中使學生較好地體會到了少年閏土的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的滿臉愁苦、麻木遲鈍,但善良忠厚、勤勞樸實;二十年前的楊二嫂被稱為“豆腐西施”;二十年后的楊二嫂變得自私、尖刻、貪婪、勢利。通過這樣的“表演”,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
語文實踐活動立足課內(nèi),著眼課外,課內(nèi)帶課外。即除了可在課內(nèi)精心安排外,還可拓寬到課后。比如讓學生找不規(guī)范漢字、編寫民間故事、熱點人物采訪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只有在長期的閱讀和練筆的實踐中才能提高。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多讀多寫,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讀寫結合,日積月累,就會形成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就能長才干、明事理、懂做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