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一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昆山市中環(huán)快速化改造工程北線N-I標FY路基施工中,F(xiàn)YK0+350~FYK0+568段為5#河浜,該河浜原先為一個超深的取土坑,因5#河浜寬度為42 m,水深在8 m左右,且河道西端緊靠一家企業(yè)的東側圍墻。
按照設計要求,路基施工前必須先清淤后施工路基,路基采用5%灰土填筑至路床底標高后(設計路面下2.14 m),按一般路基施工方法施工上層路基。在5#河浜清淤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位于FYK0+416.60~FYK0+458.60(K0+618~K0+660)段淤泥量較多,當清淤至-1.7 m時河道內(nèi)還有大量的淤泥,采用鋼釬插探,插探結果顯示河浜清淤面(-1.70 m)以下還有4.0~4.5 m。
按照道路平面設計圖,擋墻基礎距離企業(yè)圍墻只有7.6 m,如果采用清淤至河底,F(xiàn)YK0+458.6處需清淤河底距離圍墻只有3.11 m。那么圍墻及周邊建筑物必須采取加固保護措施,平面位置見圖1。根據(jù)上述情況,我部決定在現(xiàn)狀河浜淤泥面標高-1.7 m的基礎上采用拋石擠淤的工法,以減少清淤對周邊建筑的影響。
拋石所選的石料杜絕摻有風化石,其尺寸范圍宜為30~80 cm,河塘水位較深部位所采用石料尺寸范圍需增至50~100 cm。
圖1 拋石擠淤平面位置
本次施工范圍確定為FYK0+416.60-FYK0+458.60,長42 m,拋石擠淤長在擋墻長度的基礎上每邊+5 m,計52 m,寬15.55~25.41 m不等。但在拋石擠淤過程中,拋石在擠的過程中外側斷面不可能垂直,會產(chǎn)生1∶0.7的坡,故擠淤底面長58 m,寬18.55~28.41 m。
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及實際情況,采用“漸進法”向塘底拋石,拋石方法從塘的西側向東側推進,擠出的淤泥在東側挖出后堆放至岸邊外運;拋石料徑下大上小,待石料由自卸汽車運至施工現(xiàn)場河塘邊緣后,先用挖掘機按料徑大小進行篩選,即先將大粒徑的石料拋投至河塘內(nèi),拋投過程確保分層均勻,直至大粒徑石料露出淤頂,然后拋投小粒徑的片石,并用平地機將小粒徑的片石推平嵌縫。
拋投過程中首先由較大自重的挖掘機、平地機來回開行進行碾壓,使片石嵌入基本穩(wěn)定。待較大的作業(yè)平面形成后,采用180 kN以上的振動式壓路機進行碾壓,振動碾壓遍數(shù)不小于5 次,碾壓過程中,人工跟在壓路機后面用小粒徑片石或石屑將空隙處鋪滿填平,直至拋石層完成面平整且無明顯空隙。
拋填體壓實度采用沉降觀測法進行檢測,采用重型振動式壓路機壓實,當壓實層頂穩(wěn)定且無明顯輪跡即可確定為密實狀態(tài)。在檢測段落選取測點,用白灰做標記,先記錄初始高程,然后用壓路機振動碾壓2 遍后,再測量檢測點的高程,如前后2 次檢測點高程差在3 mm以內(nèi),可確定沉降穩(wěn)定,壓實度基本滿足要求。沉降觀測檢測點的抽檢頻率依據(jù)常規(guī)灌砂法檢測的頻率。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部工序的施工。如檢驗不合格,須查明原因并繼續(xù)碾壓,直至合格。
為了防止工后沉降量過大造成路面結構層破壞,拋填過程需采用設置臨時觀測樁對拋投體沉降穩(wěn)定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圖2、圖3所示。如路基中心日沉降量達到1.5 cm/d,或日側向位移量達到0.5 cm/d時,應馬上停止拋投作業(yè),直至日沉降量或側向日位移量小于上述值后再進行填筑。
圖2 施工過程沉降曲線
圖3 位移曲線
工后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觀測是檢驗軟弱地基處理效果的有效方法。在該項工程施工過程中,在此次河塘拋石擠淤施工路段共設置了4 個永久沉降觀測點及4 個水平位移觀測點,工后沉降及位移觀測結果如圖4、圖5所示。
圖4 工后軟基累積沉降曲線
圖5 工后邊樁累積位移曲線
圖中顯示,在工后60 d內(nèi),拋填體沉降仍在繼續(xù),說明拋填體固結還未完成,底部殘留的淤泥還未完全擠出,但4 個觀測樁處的日沉降量均≤5 mm,說明基底殘留淤泥層較薄。在工后60 d以后,工后沉降及水平位移基本趨于穩(wěn)定。累積工后沉降≤3 cm,累積工后水平位移≤5 mm,拋填體固結基本完成,拋石擠淤處理效果良好,路基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公路、市政工程建設領域中軟弱地基的處理方法眾多,如開挖換填、淺層夯填、預制管樁、旋噴樁、深層攪拌樁等,但上述處理方法在濱海、浜塘地區(qū)的軟基處理運用存在局限性且樁基處理的投資費用較高,而拋石擠淤處理濱海地區(qū)軟土路基,不僅能夠很好地克服上述軟基處理方案應用的局限性,還具備以下優(yōu)勢,值得推廣:
1)片石拋填后,利用片石間的咬合擠密效應,形成整體筏片狀基礎,地基整體性較完整,能顯著提升拋填體的抗剪強度,增大地基的承載力;
2)片石與片石間的孔隙滲透性好,能形成排水面,加快促成下臥軟弱層的固結;
3)片石具有遇水壓縮性極低的特性,可有效消除地基因遇水壓縮而導致的地基沉降不均勻;
4)片石與片石間的空隙存在使得毛細水無法上升,能有效阻止毛細水上升侵蝕上層路基;
5)施工過程中,利用石料自重進行擠淤,加之重型機械設備的碾壓,能夠達到良好的擠淤效果。
通過該項工程軟基處理實例可見,拋石擠淤施工質量控制應注意以下幾點:
1)拋石擠淤應選用不易風化的堅硬片石,且片石直徑不小于30 cm;
2)拋投次序先中間后兩邊,使泥沼及軟土向路基兩側擠出,拋填過程中設置臨時觀測樁,根據(jù)觀測結果控制拋投時間以防止工后沉降量過大造成路面結構層破壞;
3)施工過程中應合理配置壓實機具,宜采用180 kN以上重型壓路機,碾壓順序應先輕后重、先整體后局部、先靜壓后振動;
4)觀測工后沉降及水平位移是檢測軟土路基處理效果的最佳方法,且可以合理確定后道工序的施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