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黑柳徹子
當新學校的大門清晰地呈現(xiàn)在母女倆面前的時候,小豆豆站住了。因為她以前上學的那所學校的大門有精致的混凝土柱子,校名也寫得很大。而這所新學校的門柱卻是兩棵掛著樹葉的小樹。
“是從地底下長出來的門哩!”小豆豆朝媽媽說,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它一定長得很快,馬上就能超過電線桿子呢!”
的確,這兩根門柱是帶根的活樹。小豆豆剛走進門口,又突然歪起了小腦袋。怎么回事呢?原來寫著校名的牌子大約是被風刮的,歪歪斜斜地掛在“門”上。
“巴學園?!?/p>
小豆豆仍舊歪著腦袋,口里念著牌子上的校名。
她正想問媽媽“巴”是什么意思,眼角里又映進了一樣意想不到的東西。小豆豆彎下腰,把頭鉆進門口的樹墻縫里,朝院內(nèi)仔細瞧去,眼前出現(xiàn)的景象使她大為吃驚:
“媽媽,那是真電車嗎?怎么擺到學校里來啦?”
校園里確實擺著六輛名副其實的電車,都不能開了,是當教室用的。小豆豆覺得好像在夢境里一般,“電車教室……?!?/p>
電車的玻璃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小豆豆兩眼閃著光芒直盯盯地瞧著電車,小臉蛋兒不由得也紅光閃閃。
第二天早上,當小豆豆站在電車教室的門前時,校園里還不見一個人的蹤影。小豆豆用雙手握住門把手,向右一拉,門立刻就開了。她心里撲騰撲騰地直跳,悄悄把頭伸進去朝里面瞧了一遭。
“啊,太好啦!”
照這個樣子,豈不是和一邊學習一邊旅行相仿了嗎?既有網(wǎng)架,窗子也和原來的一模一樣。所不同的只是,駕駛員的座位上放著黑板,電車上的長椅子已被拆掉,按電車行進的方向并排放著學生們的課桌和椅子,原來電車上的皮拉手也沒有了。剩下頂棚和地板都還是電車原來的老樣子。小豆豆脫鞋走進教室,在別人的課桌前坐了一下。雖然是和以前學校一樣的木椅子,但她卻感到這椅子坐上去很舒服,以至想一直坐在上面。小豆豆高興地暗暗下了決心:“這么稱心的學校,可決不再逃學了,要天天都來上課?!?/p>
接下來小豆豆又朝窗外望去。瞧著瞧著,她就覺得這本來一動不該動的電車,也許由于校園里的花草樹木被風吹得微微擺動的緣故吧,竟好像開動起來了。
“啊,太好玩啦——!”
小豆豆終于情不自禁地喊出聲來了,然后她把臉緊緊地貼在玻璃窗上,像平時高興時那樣胡亂地唱起歌來:
真高興,
真高興,
真高興,
你要問,
這為甚……
剛唱了這么幾句,有人走進來了,是個小姑娘。只見她把筆記本和文具盒從書包里拿出來放到桌子上,然后馬上踮起腳把書包放到網(wǎng)架上,隨后又把鞋袋放了上去。小豆豆閉住口,連忙學那小姑娘的樣子。第二個進來的是個小男孩。那男孩站在門口,像打籃球似的把書包往架上扔去。網(wǎng)架上的網(wǎng)子猛地顫動了一下,把書包彈了出來,書包落到了地板上。那個男孩喊了聲“失敗”,立即又從原來那地方把書包朝網(wǎng)架上投去,這次剛好落到了網(wǎng)架上。小男孩叫了聲“成功”,但馬上又說了句“失?。 北闩赖阶雷由习丫W(wǎng)架上的書包打開,從里面取出文具盒和筆記本。他說“失敗”,肯定是因為忘記把這些東西取出來了。
就這樣,九名小學生都坐進了小豆豆的電車教室,這就是巴學園一年級的全體學生,也是在同一個電車里旅行的全部伙伴。
用真電車作教室,小豆豆感到很特別,其次感到特別的是教室里的座位。在以前那所學校,誰坐哪個位子,旁邊是誰,前邊是誰,都是按規(guī)定排好了的。而這個學校卻是坐在哪里都行,可以根據(jù)當天的興致和其它情況,每天換一個自己喜歡坐的地方。
于是小豆豆經(jīng)過一番考慮,又朝周圍看了一圈,最后決定坐在早晨緊隨自己之后進入教室的那個女孩子旁邊。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女孩子穿的連衣裙上印有長耳朵小白兔的圖案。
不過,最特別的還是這個學校的上課方式。
一般的學校里,如果第一節(jié)課是語文就上語文,第二節(jié)課是算術就上算術,都是按照課程表的順序上課的,但這個學校卻完全不是這樣。
在第一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由女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后對學生們說:“好,就從你自己喜歡的那個題開始做吧!”
所以,不管是語文也好,算術也好,學生們都是按自己的愛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歡作文的孩子在寫作文。坐在后面的孩子愛好物理,就點燃酒精燈,把燒瓶燒得咕嘟咕嘟地往上直冒泡兒,或者又把什么東西引爆了。這種情形在每個教室里都能看到。
像小豆豆他們這些一年級學生,雖然還沒有上自習的課程,但在從自己喜歡的科目學起這一點上,卻是同上自習課完全相同的。
有的孩子在寫片假名,有的孩子在畫圖畫,有的在讀書,也有的在做體操。小豆豆旁邊的女孩子好象已經(jīng)會寫平假名了,正在往筆記本上抄。小豆豆對這里的一切都感到稀奇,心里久久難以平靜下來。
電車里面,射進來的陽光暖融融的,甚至使人覺得有點發(fā)熱。不知是誰把窗戶打開了。清新的春風從電車里吹過,把孩子們的頭發(fā)吹得隨風擺動,仿佛在唱歌似的。
(節(jié)選自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題目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