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頭海關接來了從臺灣回家鄉(xiāng)探親的伯父,我便下廚主勺烹調(diào)。我有意設計了“頭甜尾甜”的蓮角、菠蘿湯,還有潮汕特產(chǎn)清燉香菇雞湯、牛肉丸……上席后,心想得到伯父的夸獎,可是他卻一個勁地把筷子指向“竹筍炒韭菜”,我觸了竅……伯父是大學的副教授,“吃”的文化,同我一定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吧?“大伯,這是‘鳳入竹林,潮汕菜、廣州名。我在一篇小說中寫過這種菜,廣州人懂得起好聽名字,潮州人卻講究好食!”
伯父說:“名字不錯,臺灣也有很多竹筍,但不大會烹調(diào)?!?/p>
我爸邊為他斟上家鄉(xiāng)荔枝浸泡的甜酒,邊說:“這里的筍可做很多菜,筍湯、筍鴨、筍雞……對了,明天我們再吃筍粿!”
伯父高興地說:“臺灣和潮州同是北回歸線經(jīng)過之地,氣候差不多,果蔬也差不多,但還是我們潮州人懂得吃!”說罷,便大口吃著青翠的“鳳頭韭菜”,那些我認為是高檔的海產(chǎn)品、禽肉類卻有點受冷落了。
不用說,第二天的正宗潮州筍粿、韭菜粿,大伯是吃得津津有味的了,爸爸為了讓他多吃些潮州小食,特地到新街頭買了小米、南瓜芋泥……以后,妻子上街買菜時,我總是囑他多買些時鮮的果蔬回來,我再盡量變點菜式??上Р讣倨谶€要回去帶研究生實習,短短的探親期間,忙于會親、訪友、祭祖、買書……我們再也無暇談論“吃”的文化了。
在伯父回家鄉(xiāng)的各級領導、親友的宴會上,服務員小姐端上了一盤熱氣騰騰的白菜,銀鈴般的聲音送出的菜名像她的笑靨一樣動人:“這是玻璃白菜”。伯父站起身,舉起杯:“為家鄉(xiāng)的興旺發(fā)達干杯!”然后,伯父挑上一瓣晶瑩剔透的白菜葉,送入口中,連連稱贊:“鮮嫩香濃,爽口不膩,好菜,好菜!”
整個宴會,酒是茅臺,菜是蛇、蝦、蟹、鴿……可是,似乎只有這潮州的果蔬、小食,才在他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望著伯父紅潤的國字臉盤,我想:明年您老人家再來探親時,我一定找個冬瓜,買只全雞,做一味潮州名菜“白鶴歸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