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國外研究表明,患者握力減弱死亡幾率會上升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知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fā)表最新研究報告,揭示握力與健康的關系。在為期4年的實驗中,他們調查了十多個國家近14萬名患者,年齡從35歲至70歲,發(fā)現握力每減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幾率就上升16%;心臟病發(fā)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風的危險升高9%。實驗同時考慮了多方面導致疾病的可能因素,包括年齡、吸煙、飲酒。不過,研究人員沒有發(fā)現握力大小與糖尿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摔傷或骨折之間有關聯。
握力與壽命長短不能劃等號
握力測試偏重于力量,不能僅僅以一個指標來與死亡風險直接劃等號。加拿大的這個研究僅僅選擇了患者,對于一般人而言,如果體檢各項指標正常且不是亞健康狀態(tài),即便握力較弱,基本不用擔心影響壽命。相比而言,其他類型的測試對長壽的預測可能更有意義,比如單腿平衡站立測試等。這類測試能測定神經對肌肉的協調和支配能力,站立時間越長,說明神經支配全身肌肉的能力越強,神經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要高度統(tǒng)一。
平衡性不好會因為多種因素誘發(fā),比如缺乏維生素B12的人可能會出現雙下肢無力、走路不穩(wěn)、平衡力下降等癥狀。低血鉀最突出的癥狀就是四肢酸軟無力,下肢最明顯,也會影響平衡力。還有帕金森病等患者早期也會出現平衡力下降的癥狀。所以說,平衡性不好有可能提示健康的風險指數增高。
雙手握力均衡更健康
握力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狀況,也被列入我國國民體質測試的項目當中。尤其對于老年人而言,握力測試還有助于反映出肌體衰老變化的程度,值得重視。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人測試的時候只測試一只手,實際上,握力測試的意義不是看你單手握力的大小,而是看一個人左右手的力量是否一致。如果不是左撇子,通常,一般人右手的握力要略大于左手,但這個差距不會太大,一般為1~2公斤區(qū)間。如果超過范圍數值較大,要注意是不是健康狀況出問題了。
在國民體質測試標準中,通常用握力計來測量具體數值,一般來說,40歲左右的男性握力在43.5~49.5千克為合格,女性27~31千克之間為合格。
握力體重指數能夠更好地顯示握力與體重之間的關系,計算公式為:握力體重指數=握力(千克)÷體重(千克)×100,一般正常握力指數應大于50。
練握力有助健康
握力小的人如果身體健康也不妨練練握力,因為人的許多基本動作,如抬、拉、扯、擰、抓等都與握力有關,如果握力好,完成這些動作就會比較容易,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肌肉量會逐漸降低,導致力量減弱,活動能力變差,出現易疲勞、跌倒、骨折、新陳代謝減慢等癥狀。美國國家老人學研究院、哈佛大學醫(y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多個機構,在美國老年醫(yī)學期刊發(fā)表聯合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男士手握力低于26千克,女士低于16千克,即代表握力弱。
握拳訓練有助增強握力
握力測試結果較低的人沒必要太擔心,測試結果好的人也不要太驕傲,因為握力也會“用進廢退”,需要不斷練習才能保持和提高。
簡單的握拳訓練,或利用握力器做阻力訓練,不僅能鍛煉手部肌肉群,還能鍛煉神經系統(tǒng)。簡單的握拳,雖然只是手部運動,但卻會帶動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對全身健康都有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可把手部握力訓練,作為改善身體健康的第一步。
上班族不妨隨身帶個握力器,空閑時練上幾下,還有助于預防鼠標手。杠鈴、啞鈴、引體向上等力量鍛煉能夠增強上肢肌肉力量,而羽毛球、網球等運動能使手腕、手指更加靈活性,這些方法綜合運用,才能強壯身體,提高握力。
值得注意的是,左右兩側的握力訓練也很重要,因為這樣可以刺激神經系統(tǒng),維持身體平衡,促進人體活動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