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賦鋪陳、排比與羅列對唐詩的影響

2015-09-29 07:48:18楊許波
文藝評論 2015年2期
關鍵詞:漢賦羅列唐詩

楊許波

漢賦鋪陳、排比與羅列對唐詩的影響

楊許波

漢賦對先秦文學中存在的各種修辭手法進行了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并進而影響后世文學。唐詩的繁榮是在前代各種文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形成,漢賦是其重要的文學淵源之一。唐代詩人同樣善于在作品中運用各種修辭技巧,而其中有一些則受到漢賦影響。其中鋪陳、排比、羅列三種是最能體現(xiàn)漢賦特征的修辭手法,并影響了唐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目前學界對漢賦、唐詩修辭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但尚未見將兩者放在文學發(fā)展的長河中考察其淵承的成果,因此本文不辭淺陋,分別探討鋪陳、排比、羅列三種修辭手法對唐詩修辭的影響,并進一步討論對唐詩章法結構的影響。

一、漢賦鋪陳對唐詩的影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曰“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①,清人劉熙載《藝概·賦概》曰“賦起于情事雜沓,詩不能馭,故為賦以鋪陳之。斯于千態(tài)萬狀,層見疊出者,吐無不暢,暢無或竭?!冻o·招魂》云:‘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弧痢弧畼O’,此皇甫士安《三都賦序》所謂‘欲人不能加也’”②。鋪陳實為賦體文學最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它出現(xiàn)于先秦詩文,在漢賦中被極大地發(fā)展豐富。劉熙載《藝概》總結賦體鋪陳為敘列二法:“列者,一左一右,橫義也;敘者,一先一后,豎義也。”橫義為按空間方位鋪陳,如司馬相如《子虛賦》對楚王苑囿云夢的那段描述即可繪為非常清晰的結構圖:

可以看出司馬相如依空間方位對云夢進行了層層鋪敘。空間鋪敘始自《楚辭·卜居》“東方不可以托些”“南方不可以止些”“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北方不可以止些”,至漢賦“東南西北”“上下高低”“前后左右”“內外中”等成為常見的鋪敘方式。司馬相如《上林賦》、揚雄《蜀都賦》、班固《兩都賦》、張衡《西京賦》等大賦習用外,許多小賦也使用這種鋪敘方式,如孔臧《楊柳賦》“爾乃觀其四布,運其所臨,南垂大陽,北被宏陰,西奄梓園,東覆果林”③、王逸《荔支賦》“東野貢落疏之文瓜,南浦上黃甘之華橘,西旅獻昆山之蒲桃,北燕薦朔濱之巨栗,魏土送西山之杏”。司馬光曾記姚鉉教夏竦作賦事:“姚鉉令夏竦為《水賦》,限以萬字。竦作三千字,鉉怒,不視,曰:‘汝何不于水之前后左右廣言之?’竦益得六千字”④,以此可知前后左右的鋪陳方式于賦體文學創(chuàng)作之重要性。

豎義為依時間順序鋪陳,如枚乘《七發(fā)》“其根半死半生,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朝則鸝黃鴠鳴焉,暮則羈雌迷鳥宿焉”、揚雄《太玄賦》“朝發(fā)軔于流沙兮,夕翱翔于碣石”、張衡《南都賦》“春卵夏筍,秋韭冬菁?!薄俺骸苯Y構同樣始于屈原《離騷》,如“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漢賦中依時間順序鋪陳的方式則更加多樣化。此外,依事件發(fā)展順序是時間鋪陳的重要方面,如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其由子虛應邀與齊君共獵入手,先言獵罷向烏有先生炫耀云夢與楚王之獵,繼以烏有先生的反駁,又引出亡是公的批評和對天子苑囿及縱獵的稱揚,最后以子虛、烏有先生的謝罪收結,前后次序相連,構成全文鋪陳的時間縱線”⑤。時間與空間鋪敘相結合構成了漢賦的鋪陳方式,這種方式在唐詩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

唐代有許多依空間方位進行鋪陳的詩,如盧照鄰《懷仙引》“下空濛而無鳥,上巉巖而有猿”⑥、沈佺期《和上巳連寒食有懷京洛》“紅妝樓下東回輦,青草洲邊南渡橋。坐見司空掃西第,看君侍從落花朝”、李嶠《扈從還洛呈侍從群官》“后隊咽笳簫,前驅嚴罕畢。輝光射東井,禁令橫西秩”、王昌齡《長歌行》“北登漢家陵,南望長安道。下有枯樹根,上有鼯鼠窠”、聶夷中《短歌行》“朝出東郭門,嘉樹郁參差。暮出西郭門,原草已離披。南鄰好臺榭,北鄰善歌吹”等。其中杜詩表現(xiàn)尤為明顯,如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東西南北更誰論,白首扁舟病獨存。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邊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石龕》“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木皮嶺》“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聞虎豹斗,屢跼風水昏。高有廢閣道,摧折如斷轅。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長根。西崖特秀發(fā),煥若靈芝繁”等。杜甫很喜歡將“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用在一聯(lián)中,如《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岷嶺南蠻北,徐關東海西”、《寄從孫崇簡》“嵯峨白帝城東西,南有龍湫北虎溪”。有時候詩句中無方位詞出現(xiàn),但依然是按空間鋪敘,如杜甫《又上后園山腳》“朱崖著毫發(fā),碧海吹衣裳。蓐收困用事,玄冥蔚強梁”四句,仇兆鰲注曰“朱崖南望,碧海東望,蓐收西望,玄冥北望”;《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稍稍煙集渚,微微風動襟。重船依淺瀨,輕鳥度層陰”四句,仇兆鰲注曰“煙集樓外、風動樓中、船依樓下、鳥度樓上”,皆是依空間方位進行層層鋪敘。

唐詩中依時間鋪陳的有宋之問《登粵王臺》“冬花采盧橘,夏果摘楊梅”、張說《和張監(jiān)游終南》“夜聞竹澗靜,曉望林嶺重”、李白《古風》其四十一“朝弄紫泥海,夕披丹霞裳”、《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韓愈《南山詩》“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神靈日歊歔,云氣爭結構。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冬行雖幽墨,冰雪工琢鏤。新曦照危峨,億丈恒高袤”、《雙鳥詩》“朝食千頭龍,暮食千頭牛。朝飲河生塵,暮飲海絕流”、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十月之郊一章》“冬日嚴凝,言納其陽,和風載升。夏日郁蒸,言用于陰,涼風颯興”等。

空間與時間又經(jīng)常交融在一起,如杜甫《登兗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shù)钣?。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趙汸注云:“三四宏闊,俯仰千里。五六微婉,上下千年”,三句言天上,四句言地下,三四兩句為空間。五六兩句為時間。詩從前后左右、上下古今進行層層鋪陳,結構宏整,氣魄浩大。

此外依事物特征進行鋪陳也是漢賦比較重要且對唐詩影響比較大的一種方式。如枚乘《柳賦》“枝逶遲而含紫,葉萋萋而吐綠”依此描寫枝與葉,司馬相如《上林賦》“揚翠葉,扤紫莖,發(fā)紅華,垂朱榮”依次描寫葉、莖、花,劉勝《文木賦》“拂天河而布葉,橫日路而擢枝”依次描寫葉、枝。唐詩同樣如此,如李嶠《竹》“白花搖鳳影,青節(jié)動龍文。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分別描寫了楠樹的花、節(jié)、葉、枝,史俊《題巴州光福寺楠木》“結根幽壑不知歲,聳干摩天凡幾尋”“經(jīng)行綠葉望成蓋,宴坐黃花長滿襟”分別描寫了楠樹的根、干、葉、花,孟郊《折楊柳》“枝疏緣別苦,曲怨為年多。花驚燕地雪,葉映楚池波”分別描寫了楊柳的枝、花、葉,杜甫《古柏行》“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分別描寫了古柏的柯、根、皮、干。并且漢賦中寫到樹木總會提及樹上的鳥類蟲類,如枚乘《柳賦》“出入風云,去來羽族。既上下而好音,亦黃衣而絳足。蜩螗厲響,蜘蛛吐絲”、孔臧《楊柳賦》“鳴鵠集聚,百變其音”、劉勝《文木賦》“幼雛羸鷇,單雄寡雌,紛紜翔集,嘈嗷鳴啼”。唐詩也不例外,如王績《古意六首》“去來雙鴻鵠,棲息兩鴛鴦”、盧照鄰《望宅中樹有所思》“上舞雙棲鳥,中秀合歡枝”、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李白《古意》“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元稹《芳樹》“游蜂競攢刺,斗雀亦紛拏”。值得注意的是,杜甫《枯柟》詩反其意用之,“白鵠遂不來,天雞為愁思”,鳥獸不來,亦見樹木之枯之病。

二、漢賦排比對唐詩的影響

漢賦的鋪陳與排比是緊密相連的。關于排比,陳望道先生認為“同范圍同性質的事象用了結構相似的句法逐一表出,名叫排比”⑦,而王希杰先生認為排比“是把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形成一個整體”⑧,后一種代表學術界的主流觀點,其分歧在于排比是否必須三個以上的詞組或句子排列。本文認為陳望道先生的觀點更為允當,因為漢賦中即大量存在兩個詞組或句子排列,但卻不是對偶的現(xiàn)象,如孔臧《楊柳賦》“或拳句以逮土,或擢跡而接穹蒼”、張衡《南都賦》“或山君嶙而纚連,或豁爾而中絕”。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fā)凡》認為“說話中凡是用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的兩句,成雙作對排列成功的,都叫做對偶辭”,對偶與排比的區(qū)別在于“(一)對偶必須字數(shù)相等,排比不拘;(二)對偶必須兩兩相對,排比也不拘;(三)對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卻以字同意同為經(jīng)常狀況”。以此來看,《楊柳賦》這兩句字數(shù)不相等,又重復“或”字,《南都賦》這兩句重復“或”“而”兩字,都不是對偶,稱其為排比更為合理。排比這種修辭手法在先秦文學中早已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孟子·公孫丑上》“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戰(zhàn)國策·楚策》“彼有廉其爵、貧其身,以憂社稷者;有崇其爵、豐其祿,以憂社稷者;有斷脰決、腹壹暝,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有勞其身、愁其志,以憂社稷者;亦有不為爵勸、不為祿勉,以憂社稷者”等。漢賦尤其是散體大賦更是充分運用這一修辭手法,并有許多豐富發(fā)展。

在漢賦中,無論大賦還是小賦,運用排比都非常普遍,且在一些篇章中經(jīng)常大量出現(xiàn)。以枚乘《七發(fā)》為例,其中排比即有:

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

今太子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手足墮窳。

淹沈之樂,浩唐之心,遁佚之志。

使琴摯斫斬以為琴,野繭之絲以為弦,孤子之鉤以為隱,九寡之珥以為約。

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螻蟻聞之,拄喙而不能前。

犓牛之腴,菜以筍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膚。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熊蹯之臑,勺藥之醬,薄耆之炙,鮮鯉之鲙,秋黃之蘇,白露之茹。蘭英之酒,酌以滌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

馴騏驥之馬,駕飛軨之輿,乘牡駿之乘。

游涉乎云林,周馳乎蘭澤,弭節(jié)乎江潯。

極犬馬之才,困野獸之足,窮相御之智巧觀其所駕軼者,所擢拔者,所揚汩者,所溫汾者,所滌汔者

悅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俶兮儻兮,浩瀁兮,慌曠曠兮

澡概胸中,灑練五藏,澹澉手足,颒濯發(fā)齒。

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也,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

鳥不及飛,魚不及回,獸不及走。

內有保母,外有傅父。

飲食則溫淳甘膬,脭肥厚,衣裳則雜遝曼暖,燂爍熱暑。

扁鵲治內,巫咸治外。

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溪。

冬則烈風漂霰飛雪之所激也,夏則雷霆霹靂之所感也

朝則鸝黃鴠鳴焉,暮則羈雌迷鳥宿焉。

獨鵠晨號乎其上,鵾雞哀鳴翔乎其下。

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

鐘岱之牡,齒至之車。

于是伯樂相其前后,王良、造父為之御,秦缺、樓季為之右。此兩人者,馬佚能止之,車覆能起之。于是使射千鎰之重,爭千里之逐。

于是乃發(fā)《激楚》之結風,揚鄭衛(wèi)之皓樂。

秉意乎南山,通望乎東海。

遇者死,當者壞。

一篇《七發(fā)》即使用了如此之多的排比,句式長短不一,排比的句數(shù)也不一。由于排比句式有助于形成賦文鋪張揚厲的風格,受到漢代賦家青睞,被普遍使用。排比技巧相應地也得到了豐富與提高。

唐詩中同樣很注重運用排比,如韓愈《雙鳥詩》“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不停兩鳥鳴,自此無春秋。不停兩鳥鳴,日月難旋辀輈。不停兩鳥鳴,大法失九疇”、《譴瘧鬼》“醫(yī)師加百毒,熏灌無停機。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詛師毒口牙,舌作霹靂飛。符師弄刀筆,丹墨交橫揮”、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讀君董公詩,可誨貪暴臣。讀君商女詩,可感悍婦仁。讀君勤齊詩,可勸薄夫敦”、元稹《說劍》“劍可剸犀兕,劍可切瓊玖。劍決天外云,劍沖日中斗。劍隳妖蛇腹,劍拂佞臣首”、《青云驛》“謂言青云驛,繡戶芙蓉閨。謂言青云騎,玉勒黃金蹄。謂言青云具,瑚璉雜象犀。謂言青云吏,的的顏如珪”、盧仝《觀放魚歌》“或透藻而出,或破浪而趨?;虻粑叉萱?,或奮鬣愉愉。或如鶯擲梭,或如蛇銜珠”、皮日休《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敘相得之歡亦迭和之微旨也》“或作制誥藪,或為宮體淵?;蚩氨唤鹗?,或可投花鈿?;驗檩涬`唱,或被兒童憐”、陸龜蒙《江湖散人歌》“所以頭欲散,不散弁峨巍。所以腰欲散,不散珮陸離。行散任之適,坐散從傾欹;語散空谷應,笑散春云披;衣散單復便,食散酸咸宜;書散渾真草,酒散甘醇醨;屋散勢斜直,樹散行參差;客散忘簪屨,禽散虛籠池”等。

當然,運用排比最負盛名的唐詩莫過于韓愈的《南山詩》,連用五十一“或”字句排比,可謂至鋪張之極致。后世論者指出其源于《詩經(jīng)·小雅·北山》,但同時更多詩論家認為韓愈是受漢賦影響,如清人沈德潛《說詩晬語》即說韓愈《南山詩》“下五十余‘或’字,然情不深而侈其詞,只是漢賦體段”,方東樹《昭味詹言》亦謂《南山詩》“蓋以京都賦體而移之于詩也”,汪森《韓柳詩選》亦謂《南山詩》“格奇而辭詞老,其運用處亦是賦家手法,然脫胎入化,耳目一新”,即以“或”字句排比,在漢賦中亦為常見,如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相,或釋褐而傅;或倚夷門而笑,或橫江潭而漁;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間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或擁帚彗而先驅”,班婕妤《搗素賦》“或旅環(huán)而紓郁,或相參而不雜,或將往而中還,或已離而復合”,傅毅《舞賦》“或有逾埃赴轍,霆駭電滅,蹠地遠群,暗跳獨絕?;蛴型鹱阌襞?,般桓不發(fā),后往先至,遂逐為末?;蛴旭嫒輴蹆x,洋洋習習,遲速承意,控御緩急”,王延壽《夢賦》“或盤跚而欲走,或拘攣而不能步,或中創(chuàng)而宛轉,或捧痛而號呼”,王粲《浮海賦》“或無氣能行,或含血而不食,或有葉而無根,或能飛而無翼”等。

篇幅較長的古詩運用三句以上的排比較多,而二句組成的排比在唐詩中運用則相對更普遍一些。如劉希夷《公子行》“天津橋下陽春水,天津橋上繁華子?!蓱z楊柳傷心樹,可憐桃李斷腸花。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時歌舞入娼家。……愿作輕羅著細腰,愿為明鏡分嬌面。與君相向轉相親,與君雙棲共一身”、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杜甫《石研詩》“其滑乃波濤,其光或雷電”、戴叔倫《南野》“野芳綠可采,泉美清可掬”、任華《寄李白》“或醉中操紙,或興來走筆”、韓愈《秋懷詩十一首》之四“秋氣日惻惻,秋空日凌凌。上無枝上蜩,下無盤中蠅”、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上可裨教化,舒之濟萬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元稹《青云驛》“上天勿行行,潛穴勿凄凄”、李商隱《嬌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皮日休《太湖石·銷夏灣》“小艖或可泛,短策或可支”等。

三、漢賦羅列對唐詩的影響

羅列指將同性質或同范圍的事物依次列出,在散體大賦中運用較為突出⑨。這一修辭手法先秦文學中已出現(xiàn),如《鄘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連續(xù)羅列了六種樹木,《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玄袞赤舄,鉤膺鏤錫;鞹鞃淺幭,鞗革金厄”連續(xù)羅列了王賜給韓侯的十二件物品,《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鳣有鮪,鰷鲿鰋鯉”連續(xù)羅列了六種魚。至漢代,羅列更是得到賦家們的被廣泛運用。以司馬相如《上林賦》為例,其中即有多處運用,如“于是蛟龍赤螭,漸離,鰅鳙鰬魠,禺禺魼鰨,揵鰭掉尾,振鱗奮翼,潛處乎深巖,魚鱉歡聲,萬物眾夥,明月珠子,的皪江靡,蜀石黃碝,水玉磊砢,磷磷爛爛,采色澔汗,叢積乎其中。鴻鹔鵠鴇,鴐鵝屬玉,交精旋目,煩鶩庸渠,箴疵盧,群浮乎其上”、“其獸則庸旄貘犛,沈牛麈麋,赤首圜題,窮奇象犀……其獸則麒麟角端,騊駼橐駝,蛩蛩驒騱,駃騠驢騾”、“揜以綠蕙,被以江離,糅以蘼蕪,雜以留夷,布結縷,攢戾莎,揭車衡蘭,槁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蓀,鮮支黃礫,蔣芧青薠”、“沙棠櫟櫧,華楓枰櫨,留落胥邪,仁頻并閭,欃檀木蘭,豫章女貞”連續(xù)列舉了多種魚、寶石、鳥、獸、草、木。

漢賦中的羅列分三種:一是直接列舉,如枚乘《梁王菟園賦》“西望西山,山鵲野鳩,白鷺鶻桐,鹯鶚鷂雕,翡翠鴝鵒,守狗戴勝”。唐詩中如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虎熊麋豬逮猴猿。水龍鼉龜魚與黿,鴉鴟雕鷹雉鵠鹍”、《別趙子》“蚌蠃魚鱉蟲”、盧仝《觀放魚歌》“鰻鳣鲇鱧鰍”“鸂鶒鴒鷗鳧”即是此類。但這類羅列難免堆垛之弊,唐詩中只是偶一為之。

二是與動詞結合,如司馬相如《上林賦》天子射獵時的一段描寫:“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羆,足壄羊,蒙鹖蘇,绔白虎,被斑文,跨壄馬……椎蜚廉,弄解廌,格蝦蛤,鋋猛氏,羂要褭,射封豕”,列舉獵物的同時也列舉了許多射獵動作。唐詩中如沈佺期《霹靂引》“有如驅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斫長鯨”、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猿呼鼯嘯鷓鴣啼”、李商隱《異俗二首》之二“未曾容獺祭,只是縱豬都。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即是此類羅列。

三是景物描寫的羅列,如司馬相如《長門賦》“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晝陰。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飄風回而起閨兮,舉帷幄之襜襜。桂樹交而相紛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嘯而長吟。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鸞鳳翔而北南”,分別列舉并描寫了云、雷、風、帷幄、桂樹、孔雀、玄猨、翡翠、鸞鳳等景物。唐詩中如沈佺期《雜詩三首》“落葉驚秋婦,高砧促暝機。蜘蛛尋月度,螢火傍人飛。清鏡紅埃入,孤燈綠焰微”、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鸂鶒雙雙舞,獼猿壘壘懸。碧蘿長似帶,錦石小如錢。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憐”《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乾坤霾漲海,雨露洗春蕪。鷗鳥牽絲飏,驪龍濯錦紆。落霞沉綠綺,殘月壞金樞。泥筍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兒爭水馬,燕子逐檣烏”是此類羅列。

同漢賦一樣,唐詩中所列的事物也很豐富多彩。如王績《食后》“田家無所有,晚食遂為常。菜剪三秋綠,飧炊百日黃。胡麻山麨樣,楚豆野麋方。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漿。葛花消酒毒,萸蒂發(fā)羹香。鼓腹聊乘興,寧知逢世昌”對食物的羅列;杜甫《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只須伐竹開荒徑,倚杖穿花聽馬嘶”、李商隱《商於》連用六個動詞“背塢猿收果,投巖麝退香。建瓴真得勢,橫戟豈能當。割地張儀詐,謀身綺季長”對動詞的羅列;杜甫《柳司馬至》“有客歸三峽,相過問兩京。函關猶出將,渭水更屯兵。設備邯鄲道,和親邏逤城。幽燕唯鳥去,商洛少人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對地名的羅列;杜甫《冬狩行》“幕前生致九青兕,馲駝峞垂玄熊”、韓愈《劉生詩》“青鯨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虬。山獠歡噪猩猩游,毒氣爍體黃膏流”對野獸的羅列等。

由于詩歌每句的字數(shù)與整體的篇幅都遠遠少于賦,因此唐詩中的羅列經(jīng)常以精煉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如崔液《上元夜六首》之六“星移漢轉月將微,露灑煙飄燈漸稀”、上官儀《詠畫障》“芳晨麗日桃花浦,珠簾翠帳鳳凰樓”十四字列舉了六種景物,楊師道闕題詩“桂戶雕梁連綺翼,虹梁繡柱映丹楹”十四字列舉了六種建筑,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猿呼鼯嘯鷓鴣啼”七字列舉了三種動物的啼叫。吳沆《環(huán)溪詩話》稱這種一句詩中列舉三物或四物為疊句,并認為韓愈詩歌之妙在于此,“如‘黃簾綠幕朱戶間’,是一句能疊三物。如‘洗妝逝面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是兩句疊六物。惟其疊多,故事實而語健。又諸詩《石鼓歌》最工,而疊語亦多。如‘雨淋日炙野火燒’、‘鸞翔鳳翥眾仙下’、‘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韻韻皆疊。每句之中,少者兩物,多者三物乃至四物,幾乎是一律。惟其疊語,故句健,是以為好詩也”⑩。

四、漢賦鋪敘排比羅列對唐詩結構形式的影響

以上所分析皆為鋪敘、排比、羅列在具體藝術技巧方面對唐詩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它們影響了唐詩的章法結構。

首先是對長篇詩歌的影響。杜甫《北征》和韓愈《南山》是唐代最優(yōu)秀的長篇古詩,這兩首詩都受漢賦很大影響。胡小石先生《杜甫〈北征〉小箋》一文認為“《北征》,變賦為詩者也,題名《北征》,即可見之,其結構出賦,班叔皮《北征》、曹大家《東征》、潘安仁《西征》,皆其所本,而與曹、潘兩賦尤近”,“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兩句下注曰“以上敘自鳳翔北行至邠,沿途所見,純用《北征》、《東征》、《西征》諸賦章法?;x為詩,文體挹注轉換,局度弘大,其風至杜始開”??!俄n昌黎集編年箋注》“推之《南山》,賦體。賦本六義之一,而此則《子虛》、《上林》賦派”,胡仔《苕溪漁隱業(yè)話前集》“《雪浪齋日記云》:讀謝靈運詩,知其攬盡山川秀氣。讀退之‘南山詩’,頗覺似《上林》、《子虛》賦,才力小者不能到”。趙翼《甌北詩話》認為“自沈、宋創(chuàng)為律詩后,詩格已無不備。至昌黎又嶄新開辟,務為前人所未有。如《南山詩》內鋪列春夏秋冬四時之景,《月蝕詩》鋪列東南西北四方之神,《譴瘧鬼》詩內歷數(shù)醫(yī)師、炙師、詛師、符師是也”,所舉四詩皆為受到漢賦鋪陳排比的影響。

其次是對組詩的影響。杜甫對組詩的發(fā)展有開拓意義,在他之前,雖然有一題數(shù)首的情形,如阮籍《詠懷》、陳子昂《感遇》等,但各篇之間結構松散,既可獨立成篇,也可前后倒置,仍不是嚴格的組詩。杜詩則開始產(chǎn)生了結構嚴密的組詩,如《前出塞九首》,浦起龍即謂“漢魏以來詩,一題數(shù)首,無甚銓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線,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轉韻詩讀”?,其他如《秋興八首》、《戲為六絕句》、《解悶十二首》等皆是如此。杜甫的組詩受到漢賦影響,如杜甫《復愁十二首》,仇兆鰲注曰“首章,記瀼峽愁景。次章,記薄暮愁景。三章,懷思故鄉(xiāng)而愁。四章,無家可歸而愁。五章,洊經(jīng)世亂而愁。六章,人心好亂而愁。七章,借兵外藩而愁。八章,諸將留鎮(zhèn)而愁。九章,衛(wèi)士糜餉而愁。十章,氣候失平而愁。十一章,窮居寂寞而愁。末章總結,藉吟詩以遣愁也”,鋪陳排比各式各樣的愁,儼然一篇愁賦?!敖M詩從多方面描寫同一對象,與大賦體式從多個角度鋪陳某事物具有相似的筋脈,這種相似性成為賦體得以影響組詩的文體基礎”?。

漢賦鋪陳、排比、羅列主要影響了唐詩的結構形式。鋪陳主要指篇章的結構方式,最小組成部分可以是句子,但主要是句組;排比主要指結構相似句子的排列方式,最小組成部分可以是短語、段落,但主要是句子;羅列指同類事物的排列方式,最小組成部分是詞,可以是句子,但主要是詞。三種辭格有互相重疊的地方,并列關系且結構相似的鋪陳是排比,結構相似的羅列也是排比。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三個辭格在一起所涵蓋的內容就比較廣泛。正因為如此,漢賦鋪陳、排比、羅列對唐詩的影響也是多層面的。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文學院(730000)】

①劉勰《文心雕龍》,范文瀾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135頁。

②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6頁。

③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文白對照全漢賦》,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頁。按:本文所引漢賦如無另注皆出此書。

④司馬光《涑水記聞》,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55頁。

⑤曹明綱《賦學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頁。

⑥彭定求等《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520頁。按:本文所引唐詩如無另注皆出此書。

⑦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上海文藝出版社1963版,第200頁。

⑧王希杰《漢語修辭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264頁。

⑨鄭倖朱《蘇軾“以賦為詩”研究》談到蘇軾“以賦為詩”的藝術技巧時論及“歷數(shù)”,認為“歷數(shù)又稱窮舉,就是將詩中同性質或同范圍的意象一件件數(shù)來,借以表達某意象或情景的方法”。即為本文所論羅列。文津出版社1998年版,第198頁。

⑩轉引自陳伯?!短圃妳R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7頁。

?周勛初《胡小石文史論叢》,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154頁。

?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9頁。

?郝潤華、馬婧《李白組詩對漢魏六朝賦的繼承與受容》,《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漢賦羅列唐詩
近義詞組訓練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壯夫不為”與“不諷則勸”——揚雄對漢賦理論的改造與兩漢之際文學批評思想的定型
羅列計
唐詩賞讀
一篇漢賦一座城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28
好詞聚焦
漢賦對水象的詮釋
嘉峪关市| 阳泉市| 日土县| 万荣县| 阿克| 平远县| 阜新市| 彩票| 涟源市| 兴和县| 望谟县| 张掖市| 六安市| 大姚县| 牟定县| 普兰县| 黔南| 丰宁| 阿鲁科尔沁旗| 荔波县| 佛学| 察哈| 阿克| 安多县| 湄潭县| 瑞昌市| 屯留县| 银川市| 隆德县| 萨迦县| 余江县| 玛沁县| 淮南市| 饶阳县| 郴州市| 海安县| 平远县| 宜君县| 江安县| 凌云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