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摘 要:在群山深處的元江中上游河谷,因為其艷麗的民族服裝和五彩腰帶而被稱為“花腰傣”。在顯見的亮麗的服飾背后,隱藏了怎樣的古老與現(xiàn)代的交融,傳統(tǒng)的織布技藝是如何展現(xiàn)的。本文從科技史的角度作為出發(fā)點來探求一下這門古老的技藝。
關鍵詞:花腰傣;織布;花腰帶
民族服飾長久以來都是作為身體裝飾文化表征的一部分,哀牢山腳下的傣族之所以稱為花腰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里的婦女習慣于使用一條色彩繽紛的長腰帶系在腰間。當然這樣一條以正紅為主色調(diào)的五彩腰帶是不容易織成的,尤其有些腰帶會帶有一定的復雜圖案,織起來就更為艱辛,花腰傣的腰帶寬約為8公分,長約3米左右,要織成這樣一條腰帶需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從繞線到紡織,步驟簡短過程卻十分不易。傣族人平時做衣服和日用品的布料基本都是自己用棉線織成的,除了絢麗多彩不說還很耐用。
哀牢山腳下的花腰傣分為傣雅、傣灑、傣卡三個支系,服飾也會因此有明顯的差異。傳統(tǒng)的花腰傣使用的布料是當?shù)厥a(chǎn)的攀枝花的果實紡織而成。攀枝花樹木每年二月份左右開花,五月份成熟,成熟的果實內(nèi)棉絮狀的絨毛就可以收集起來作為織布原料。但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使用土法做布的已經(jīng)幾乎不存在了,但是這些都不妨礙花腰傣服飾作為其“袞冕衣裳”的存在。
一、繞線
在織布之前需要將彩色的絲線或者棉線放置到織布機的軸承上來。村里的婦女在織布或是織腰帶前是會找?guī)准襾韼兔σ黄鹄@線的,這項工作機械繁瑣且耗時長。早晨路過曼李村公房的時候,遠遠的就看見幾位婦女團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只見空曠的地面上排列著幾根大小一致的竹樁,上面已經(jīng)纏好了各色絲線,并且這些絲線都是一排排列開來的,而不是豪無規(guī)律堆積在一起。
看到隨意排列的絲線是令人費解的,這些顏色是根據(jù)什么規(guī)律或者章法排的,還是根據(jù)婦女們隨心所欲想要哪種顏色就繞哪種顏色呢。原來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圖案就會拿來已經(jīng)織好的圖樣對照,什么顏色用幾根都是根據(jù)這樣的圖案數(shù)出來的。其實并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大家要想完成漂亮的腰帶,就必須這樣不厭其煩一根根繞上去??棽急瓤椦鼛Ш馁M的時間要更長,因為線的數(shù)量更多,差不多是半天的時間,繞線的過程主要是主人家完成,來回走動,纏繞,打結(jié),換線,旁邊會有一兩個人時不時幫忙照看,防止繞錯了顏色。其他幾位目前還幫不上忙的婦女就在一邊聊天,閑話家常。一派其樂融融場景,試想哪家婦女若是人緣不好的話,沒有人肯來幫忙,那她家連布和腰帶都是織不了的,這種需要集體來合作的工作深刻反應了花腰傣人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
繞線工作進行的很緩慢,主人家每一根都繞的很小心,五根竹竿,如果一不小心,就會纏在一起,那整理起來就會非常麻煩。我們一直看到大姐把所有的線都繞完了,花色匹配成功了。這時,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系上一根繩子,因為絲線根細,若是一不留神,有的線可能看不到就被漏掉了,這樣做記號可以保證沒有哪種顏色哪根絲線是漏了的。繞完之后,在五根竹竿的絲線交叉之處,主人家拔出竹竿,將其套在一個可以轉(zhuǎn)動的軸承上,軸承的后面是根繩索系住可以活動的攔腰長度的扁擔,女主人就將扁擔套在腰間,繃緊所有的線,此時繃緊很重要,否則絲線打結(jié)就很難清理。主人家雙手拉緊軸承,后腰發(fā)力崩住,雙腳赤腳踩在地面,整個身體呈120度后傾,可以看出來使了很大力氣。這個時候其他婦女都會站起來幫忙,有的在后面拉住線尾,有的在中間理線防止線打結(jié),還有兩位站在主人家的兩側(cè),主人家轉(zhuǎn)動軸承的時候她們就隔十厘米左右往線下墊竹條,速度很慢很謹慎,一整個軸承把線拉到結(jié)尾,差不多花了二十分鐘。待這些全部墊完以后,絲線才算排完了。
二、紡織
嘎灑地區(qū)的傣族,主要是傣灑分支,傣灑服飾由頭飾、衣、裙三部分組成。用料多為綢緞和自織土布,衣服由內(nèi)褂和外衣兩部分組成,內(nèi)褂無領無袖,衣身主體用銀泡和自繡的花紋圖案點綴而成,外套無領無袖,用各色綢緞縫制而成,下著黑色筒裙,裙邊繡有各色圖案,腰間系上數(shù)根自織的花帶,小腿套有白色布套。
很多婦女平時在外面打工,遇到休息的時間就在家手腳不停地織布??棽紮C和織花腰帶的機器不同,但都購自于鎮(zhèn)上專門出售織布機的商家,一臺織布約售400元,織花腰機則需要250元。我們訪談到的刀某,就是一位農(nóng)閑時在自家的織布機前織土布的普通花腰傣婦女。刀大姐平時在鎮(zhèn)上做衛(wèi)生清潔,因為雇主家里裝修,所以賦閑在家里。而這次織布用的棉線是幾年前在鎮(zhèn)上買的,織一匹布,買棉線的成本是三百多塊錢。刀某告知因為手工織布要耗很多工時,這種土布一匹的賣價通??梢赃_到一兩千元錢。織布機長約1.5米,寬約0.5米,最高處高約1.8米左右。布的樣式是花腰傣的傳統(tǒng)樣式,主色調(diào)為紅色,大紅,桃紅,粉紅,再配以藍色,綠色和少許的白色,由以上幾種顏色組成了許多格子狀的紋樣,雙面都可以呈現(xiàn),只是反面因為織法的原因略微顏色暗淡些。這種布一般傣家人盡供自家使用,多余的才拿到集市上賣,織布的用途很廣泛,大到窗簾,床單被罩,小到婦女身上背的單肩包,腰里別的荷包,都是用這種布料做成。這種布料十分結(jié)實,做成的床單用十年八年都不會壞。每家每戶只要有女兒出嫁時,母親總會親自為女兒準備一床漂亮的自己織成的床單被套,凝聚著母親深切又偉大的愛。
織布的彩線過去大家還會自己紡,但是顏色遠不如這么鮮艷,所以現(xiàn)在基本都是從集市上購買。那些彩線刀某買來花了三百多元,但是是三年前購買的??墒呛髞硪驗椴煌3鋈ゴ蚬ひ呀?jīng)沒有再織了,線放久了就會受潮便脆弱,也容易斷,在織的時候總是會斷線,織布者就要不停打結(jié),站起,坐下,十分辛苦。一床織布做成的床單拿去賣要賣到三四百元,可是整個紡織的過程使得這些布凝聚了時間和汗水,來之不易。
一塊布有幾種顏色就會有幾把梭子。經(jīng)線是排在一百多把的竹條上,每個顏色都有十三四條,要整齊的將這些線碼在竹條上十分不容易,一家織布,需要十幾個婦女來幫忙排線。緯線都是由梭子穿梭構成的,梭子上方的繩索是拉動梭子運動的開關,十分方便。布的每一條緯線都是由一個梭子在經(jīng)線里穿梭一個來回得到。最窄的緯線只需一個來回,最寬的緯線部分需要梭子來回十六次,十分繁瑣。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漢文化的浸入,如今二十幾歲的年輕姑娘已經(jīng)不再學習這種收入不高又缺乏流行元素的古老技藝了,如果相關部門不加以傳承保護,若干年后的花腰傣子孫恐怕只能從歷史的記憶中來尋找這美麗的花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