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軍
9月19日凌晨,日本參院通過了安倍政權(quán)所提交的安全保障相關法案。第二天有媒體朋友問我此事對中國未來的安全環(huán)境有何影響時,我用了上一期我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專欄文章《求新重要,查舊更重要》中的最后一句話作為回答問題的起點,這句話就是:中美之間圍繞著臺灣下一輪的“長跑賽”,將在2016年拉開帷幕。
9 月17 日,數(shù)百名日本民眾在東京街頭舉行集會,抗議新安保法案
我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是將日本剛剛通過的“新安保法案”中的相關內(nèi)容與之前的三份相關文件做了對比。這三份文件分別是:1978年中日兩國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9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系法》和2005年中國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在這三份文件中,分別包含有關中日解決爭端的相關條款和中美兩國涉及在臺灣問題上“使用武力前提”的相關條款。如果把這些條款與日本“新安保法案”中的《重要影響事態(tài)法》和《武力攻擊事態(tài)法》修正案中的規(guī)定做一番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存有一個“灰色地帶”。簡單說,這個“灰色地帶”就是:一旦中美兩國因臺灣問題可能發(fā)生武力沖突時,日本可能會根據(jù)“新安保法案”的相關法律解釋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quán)”幫助美國在臺海打仗。
我們可以先看看1978年8月中日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稐l約》的第一款第二條中有“締約雙方確認,在相互關系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的描述。按照這個描述,如果沒有“新安保法案”,日本理論上是不可以幫助美國在臺灣地區(qū)打仗的。但現(xiàn)在有了“新安保法案”,日本會不會存在毀約而幫助美國在臺海打仗的可能性呢?對此可再看《條約》中第五條第二款里有這樣的描述:“締約任何一方在最初十年期滿時或在其后的任何時候,可以在一年以前,以書面預先通知締約另一方,終止本條約?!卑催@個描述,自1988年8月12日后,中日兩國在理論上都可以提前一年通知對方終止條約。
接下來的問題是,假如日本今后真要幫助美國在臺海打仗而終止《條約》會找什么理由呢?對此可再看《條約》中的第二條所述:“締約雙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或其他任何地區(qū)謀求霸權(quán),并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quán)的努力。”很顯然,當年所稱的“其他國家”顯然指的是蘇聯(lián),那今后日本會不會將“謀求霸權(quán)”的帽子扣在中國頭上進而為撕毀《條約》尋找借口呢?其實從7月末日本參院開始審議“新安保法案”時安倍就不斷散布“中國軍事威脅論”的舉動上看,這種可能性在未來還真不能被排除。
事實上,日本“新安保法案”中的“灰色地帶”,是美國需要“再平衡”和日本需要走向“正常國家”的一個各取所需的必然結(jié)果。其實,分別在1997年和2015年美日通過兩次修改1978年制定的《日美防衛(wèi)合作指針》,在這個“灰色地帶”中注入了很多新的軍事要素。而這些指向非常明確的軍事要素,無疑也給中國大陸在臺海方向的安全環(huán)境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對此,在2015年5月中國軍方發(fā)布的首份《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白皮書中也有所回應。即在“白皮書”的第一章“國家安全形式”中,不僅提到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和日本“大幅調(diào)整軍事安全政策”,同時還特別提到了“影響臺海局勢穩(wěn)定的根源并未消除”。由此可以推斷,在2016年中美之間圍繞著臺灣新一輪的“長跑賽”拉開帷幕后,由于日本的強勢加入,“賽事”恐怕會越來越趨于復雜和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