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辰
也門婦女戴面紗不但是保護男人,同時是對婦女的保護。也門大多數(shù)女子自12歲開始披戴面紗,以回避男人,女性的一切裝飾只為她的丈夫,在大庭廣眾下打扮得花枝招展,暴露女性的曲線和美貌是一種邪惡的誘惑。稍微讓人驚喜的是,只能在也門才能看穆斯林婦女披肩——五顏六色的千姿百態(tài)的棉方巾,從也門女子頭頂披瀉至地面,女子再用一塊薄紗細布蒙住臉龐,即使丈夫在街上遇上自己的老婆也未必能認出來。不過服裝店里,倒詫異地發(fā)現(xiàn)各式各樣的低胸露背的晚禮服在展示銷售,想象一下當純女性聚會時,也門的女子們終于可以脫下罩袍頭巾,還原廬山真臉,展露出女性沉魚的美貌、豐腴的身材、白皙的背部……
阿拉伯大餅是也門的主食:一般制作方法和我國新疆維吾爾族的馕類似,大餅的配料不同名稱也不一樣,有一種叫油餅,每個直徑50厘米,由于水分少則是酥薄脆香,久儲不壞,便于攜帶,是游牧民族的最愛,撕開來裹上雞肉,在一種叫“霍么斯”的小料里沾著吃,愜意極了。
“途程雖遠,必到薩那”,薩那成了許多阿拉伯人向往之地。薩那高墻繞城,8座城門開合次第地接納四面八方的商旅圣徒苦僧,在上世紀60年代擴建老城時,僅留下一座城門作為紀念了,這就是有名的“也門之門”——先知穆罕默德派他的弟子穆厄茲到也門教授《古蘭經(jīng)》時,正是從此門跨下駱駝步入城內,因而“也門之門”不再是一座普通城門,更是一座“知識之門”、“智慧之門”、“理智之門”;據(jù)說 “長亭”揮別時穆罕默德先知將身上的綠袍大褂脫下披在弟子的身上,穆伊茲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先知,來到了也門傳道解惑。所以,在當今的也門的大學里,當頒授學位時人們穿在身上的是綠色大袍而非現(xiàn)代大學普遍流行的黑衣大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