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
【摘 要】通信電子線路是通信和電子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針對課程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和體會,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通信電子線路;教學方法;研究討論
【Abstract】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is the important communications and electronics specialty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of class structure.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discussion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是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主要研究通信系統(tǒng)中各單元電路的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并介紹高頻電子線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1]。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具有內容分散、概念抽象、數學推導繁瑣等特點,多數學生對這門課程有畏難情緒,教學效果比較差。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通信電子線路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培養(yǎng)分析和設計能力,是該課程教學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特點,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案。
1 教學方法研究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內容廣泛,電路多樣,原理復雜,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本課程的基本知識點,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筆者結合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列舉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1.1 對比式教學
由于通信電子線路課程通常是在學生修完電路原理、模擬電子線路和信號與系統(tǒng)等課程后再開設的,因此在教學中涉及到這些先修課程的內容時,可以采用對比式的教學方式[2],一方面可以復習先修課程的內容,幫助部分基礎薄弱的同學跟上教學進度;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講授內容的理解。比如高頻功放的并聯諧振回路,這部分內容在電路原理中介紹過,但只局限于并聯諧振回路的阻抗特性,在講課的過程中,首先復習并聯諧振回路的阻抗特性,接著介紹在高頻功放中并諧回路工作在諧振頻率點起選頻的作用,通過對比式的講解,加深對并聯諧振回路在高頻功放中的應用和了解。
1.2 多媒體教學和仿真軟件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被大部分高校引入課堂教學。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內容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如果采用多媒體教學,它采用圖、文、聲、像、動畫等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生動化,易于理解與接受。此外,還可以結合Multisim、PSpice等電子電路仿真軟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分析高頻功放的工作狀態(tài)時,需要畫高頻功放的動特性曲線,通過多媒體動畫的動態(tài)展示,使學生了解動特性的畫圖過程以及動特性曲線所反映出的高頻功放的工作狀態(tài),并把動特性曲線這一抽象難懂的概念形象化,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1.3 以通信系統(tǒng)為主線,模塊化教學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通信系統(tǒng)中的發(fā)送設備和接收設備的功能電路展開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始終貫穿通信系統(tǒng)這一條主線,在講解每個單元電路的時,應把單元電路放到整個通信系統(tǒng)中去,讓學生了解該單元電路處于通信系統(tǒng)中哪個位置,實現何種功能,了解各單元電路之間的內在聯系[3]。比如在介紹振蕩電路時,首先介紹振蕩電路在通信系統(tǒng)中的使用,在發(fā)送設備中,主要是產生調制中的載波信號,而在接收設備中,主要是產生混頻的本地振蕩信號;接下來再介紹各種類型振蕩器的基本電路和工作原理就順理成章了。
2 研究討論式教學的探索
上述介紹到的教學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師滿堂課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在大學依然普遍存在。尤其在通信電子線路教學中,采用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只會是昏昏欲睡,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筆者在通信電子線路的教學中嘗試采用研究和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4],針對不同章節(jié)知識點的特點,設計相對應的研究討論課,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2.1 研討課題的選取
研討課的課題選取應著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點,應結合實際應用和基本知識點來設計研討課題,注意理論性、創(chuàng)造性和綜合性的結合。例如在第三章“諧振功率放大器”教學中,我們針對本章的難點和重點內容調諧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狀態(tài),設計了2個學時的研討課。我們設計的研討課題是:已知某諧振功放工作在臨界狀態(tài),若外接負載為天線,等效阻抗近似為電阻。若天線突然短路,分析電路工作狀態(tài)如何變化?晶體管工作是否安全?設計這道討論題主要是加深學生對調諧功放負載特性的理解,全面的掌握調諧功放工作狀態(tài)對管耗、集電極效率等參數的影響。
2.2 研討課的組織
由于學時有限,如何有效的組織研討課就成為了關鍵環(huán)節(jié)。我們在開展研討課前會提前一周通知學生預習相關內容,讓學生提前查找資料,做好研討課的準備工作。在研討課上首先花2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研討課的主要知識點梳理一下,然后提出研討的課題,按學生名單分組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學生將討論過的意見進行匯總,然后每組自選一位代表上講臺做主要發(fā)言,其他學生可以補充甚至提出不同意見。在研討課中,教師要對本次研討的課題有明確的思路,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2.3 研討課的總結與歸納
首先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每一道題后,要及時做出總結,肯定正確意見,表揚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指出錯誤的論點及模糊的地方,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又使學生在思維方法上有所收獲。然后在所有課題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研討課的相關知識點做出小結和歸納,強化對重點知識和重點內容的掌握。最后再讓學生在專題討論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書面總結,這樣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討論課內容的理解。
3 小結
本文針對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將研究討論式教學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實踐證明,研討式教學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消極為積極,變被動為主動;有助于訓練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反映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于洪珍. 通信電子電路[M].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于洪珍. 進行啟發(fā)式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教好一門課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南京: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2,24(3) : 96-98.
[3]陳俊峰,姚建斌,鄭輝. 《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 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
[4]于曉華,陳艷,張濟世.進行啟發(fā)討論式教學 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濟南: 科技信息,2008,12.
[責任編輯: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