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紅
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0091-02
教育是一門科學,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特點,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努力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提高。
首先我們通過兩個故事對比一下兩種解決矛盾的方式。
故事一:主持人患上數(shù)學恐懼癥。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實話實說:一次數(shù)學公開課因為崔沒有緊跟老師的思維低頭做自己的事,老師用粉筆頭砸他,當眾訓斥:“你把我的臉都丟盡了?!痹谝蝗汉筮M生的安慰中自己感覺找到了知音,徹底放棄了數(shù)學。
故事二:樂妻勸婆。一天樂羊子的妻子出去干活,鄰居家的雞闖進了他家院子,婆婆想改善生活就殺雞做了雞湯,吃飯時樂羊子妻很不高興,不吃雞,一直哭,邊哭邊說自己無能沒有照顧好婆婆,讓婆婆在自家的飯桌上吃別人家的雞。婆婆羞愧難當,馬上就不吃了,并將雞端下了桌。
這兩個故事中,數(shù)學老師儼然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完全不顧及學生的感受,急不擇言地批評學生,對學生實施心靈暴力導致師生關系惡化。而樂羊子妻面對婆婆的錯誤沒有直接批評而是維護婆婆的面子,照顧婆婆的感受,及時調整情緒,責人先責己,以退為進,緊扣心靈,促其反省,溫柔地征服了婆婆。同樣的事情,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策略,結果卻大相徑庭。
這對于我們的教育也是一樣。我們在教育中也應該堅守師生平等兩個方面的內容:1.人格。把學生當作一個個體的人對待,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比熱愛更重要。2.態(tài)度。老師不能擺著師道尊嚴的架子高高在上,有話好好說。除此之外師生不平等。因為老師要比學生站得高,看得遠,專業(yè)知識要過硬,事兒要辦得讓學生和家長服氣,要讓他們從心底里佩服你,這樣才能為今后的班級工作打好基礎。
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被需求。被需求是幸福的,辛苦的;而不被需求就被邊緣化了,可有可無。而人的本能渴望被認同,被需要。掌握了人的這一心理特征,對我們開展工作很有幫助。正是受這種思想的引導,發(fā)生了下面的故事:
故事三:我班上有一名男生,學習成績倒數(shù),上課基本不聽講,作業(yè)基本靠家教,在學校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每逢過生日就找父母要大幾百塊錢請同學吃飯,是個典型的問題學生。我知道他內在的需求不是豐厚的物質條件而是想通過調皮、炫富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我也在找合適的機會教育他。有一天早上,我看見他在清潔區(qū)拖地特別認真,心想機會來了。于是先表揚他衛(wèi)生做得好,再找他談話:“我們班最近開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活動,有一個職位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你能幫幫我嗎?”就這樣他帶著惶恐和感激的心當上了我們班的生日委員,制定“過生日”方案,每個同學過生日都會收到他以班級的名譽親手寫的賀卡和他的生日祝福,這樣簡潔淳樸的慶生方式讓同學們倍感溫暖和特別。在今年的母親節(jié),他策劃了一個特別的“集體生日”——感謝全班的媽媽。他找了一段視頻:從母親懷孕到生下孩子,到陪著孩子度過孩童期、叛逆期等人生的每個重要階段。母親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再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傷……看視頻時孩子們動情地哭了。之后又安排了三個環(huán)節(jié):講述母親最讓我感動的事,現(xiàn)場給母親電話問候表達感恩,平時調皮不守紀律的孩子也爭先恐后地到前面來給媽媽打電話。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拿什么來報答你,我親愛的媽媽?”將“集體生日”推向了高潮……通過這次“集體生日”,他自己受益匪淺,與同學和父母的關系也逐漸好轉,花錢也謹慎多了。一個月后他競選上了值日班長,工作負責,期末考試各科都過了80分。我們校長曾經(jīng)說過“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力爭做到不可替代。”也許就是老師的賞識讓他在適合自己的班級崗位上感覺到被班級需要,讓他產(chǎn)生了責任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變得上進了吧。
批評學生之前要多問自己幾個問題,不要輕易給學生貼標簽下定義。這一觀點對我們老師而言很重要。
故事四:數(shù)學課上一男生上課講話被班長記載在班務日志上了,晨會課公布時他倏地站起來大聲呵斥干部:我沒講話,別人講話怎么不記,不公平!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學生膽子太大,竟然敢頂撞班長,太無組織無紀律了,簡直就是一個搗亂分子,再這樣班風都讓他帶壞了,要馬上滅他威風。但我這次改變了以往的做法,問了自己四個問題:1.我們是否非要批評,換一個口氣行不行?因為說話的口氣比內容更重要。2.我們是否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來考慮他們的問題?3.我們的語言行為是否摻雜了自己的非正常情緒?4.我們這樣做是在真正解決問題還是在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是啊,其實許多青春期的沖動與道德無關,要多關注他背后的問題。我調整了情緒沒有當場批評他,哲學里也有一個觀點:存在即合理。他這樣做一定是有原因的。在與他家長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他們家三代單傳,什么事都圍著他,讓他養(yǎng)成了不講規(guī)矩、亂發(fā)脾氣、唯我獨尊的壞習慣。課堂的這一幕在家里經(jīng)常發(fā)生。事后我找他談話時指出了他行為的偏執(zhí),推薦他學習《西點軍校66條軍規(guī)》,讓他明白如何遵守規(guī)矩,他也表示要向班長公開道歉,在家里也要尊敬長輩,不亂發(fā)火。這時我拿出《新二十四孝》給他看,指導他在周日晚自習前的班會中組織大家學習并討論:初中生怎樣做才是孝順父母。班會反響很好,我就是想讓他在活動中自己去感悟做人做事的規(guī)矩,做孝親感恩的人。試想一開始我就給他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加以怒斥后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一種工作,你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班主任工作累并快樂著,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在探索新型師生關系的道路上一路碩果蕾蕾,做智慧幸福的班主任。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