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貴
西華師范大學(xué)館藏趙呂甫所贈古磚文拓本共有磚拓183張,含純文字磚拓、純紋飾磚拓、文字兼紋飾磚拓,在歷史學(xué)、文字書法學(xué)、美學(xué)等研究領(lǐng)域均有較高價值,是重要的文獻資料。史學(xué)上,可見古代重視喪葬之俗和墓磚使用的等級差異,以及古代墓葬用磚“吉語文字與吉祥圖案”相配合現(xiàn)象;城磚、房磚可見其實物具有建城、修城和建房的功用。文字書法上,趙贈磚拓中的魏晉磚拓展現(xiàn)魏晉書風(fēng)對秦篆、漢隸的繼承,以及與楷書的融合,具有楷隸筆意。美學(xué)上,反映古人對和諧美、對稱美和吉祥寓意的追求。
趙贈磚拓的概況
趙贈磚拓共有183張,內(nèi)容以文字、紋飾為主。據(jù)統(tǒng)計:可識讀文字共475字。單張磚拓的文字多少不一,多者十余字,少者一二字。紋飾有對稱三角形紋、棱形紋、矩形紋、回字形紋、米字紋、乳丁紋和植物紋,以植物紋和幾何圖形紋居多,另有代表吉祥寓意的“魚紋”磚拓和“泉紋”。
從趙贈磚拓的文字來看,部分有確切的紀年,反映了其實物的歷史時期。拓片年號包括永興、永嘉、建興、大興、太寧、永明、熙寧、紹定、寶祐、景定等。據(jù)陳垣編著《二十史朔閏表》和于寶林編著《中華歷史紀年總表》,“永興”年號為東漢桓帝(153—154)、西晉惠帝(304—306)、北魏太宗明元帝(409—413)、北魏孝武帝(公元532年,不到一年)所用;“永嘉”年號為東漢沖帝(145)、西晉懷帝(307—313)所用;“建興”年號為蜀漢后主劉禪(223—237)、吳國會稽王孫亮(252—253)、西晉愍帝(313—316)所用;“太寧”年號為東晉肅宗明帝(323—326)、北齊世祖武成帝(561—563)、后趙石虎(349)所用。但從紀年數(shù)值大小來看,永嘉紀年最小為“永嘉五年”,永興紀年最小為“永興二年”,正好可以排除東漢沖帝使用的“永嘉”紀年和北魏孝武帝使用的“永興”紀年。綜合而言,趙贈磚拓內(nèi)容主要是魏晉至宋明期間刻于磚上的文字與紋飾,不排除有少量漢代磚拓的可能。
趙氏在打拓磚上文字與紋飾時不拘泥于實物完損,故趙贈磚拓既有整磚拓,也有殘磚拓。從實物的性質(zhì)和功能來看,以墓磚居多,城磚次之,房磚較少。由于長期受潮與蟲蛀,趙贈磚拓中受損嚴重以致內(nèi)容模糊不清的有50張,可識讀部分文字或全部內(nèi)容的純文字磚拓89張,其余41張為純紋飾磚拓,另有文字兼紋飾磚拓3張。
趙贈磚拓的文字識讀
在整理趙贈磚拓過程中,筆者對其文字和紋飾作了初步辨識。其中92張有可識讀文字,今據(jù)實物性質(zhì)和功能,分類實錄如下:
(一)墓磚拓
一是紀實墓磚拓:a.大梁大□癸丑殷氏墓;b紹定伍年壬辰歲戊申月甲申日葬於番;c.寶祐元年癸丑,宋故妣周□,念七乙巳;d.“越王墓磚”與“忠”(兩拓當(dāng)為一磚的正反兩面)(圖1);e.□□□年九月一日□□陵冢;f.沙灣何氏墓磚;g.大□□□如吾黎公安人張氏合葬墓;h.□□□承□□郎塚塼記;i.孫孺人周□之塚;j.都司竹亭歐公墓磚(圖2)。
二是吉語磚拓:a.永嘉五年辛未子孫昌皆侯王(凡兩張)(圖3);b.子孫昌皆候王;c.□□□廿日□司久長;d.□億□皆壽萬□;e.永嘉五年□□辛未宜子保孫;f.□未子孫皆昌侯王;g.永嘉六年壬寅宜子保孫;h.太寧二年甲申宜子保孫;i.宜□□;j.皆封候王;k.□□□百年;l.皆壽萬年;m.宜□王;n.皆封侯位;o.宜子孫;p.大吉昌宜公侯王;q.天鳳五年戊寅宜萬世;r.建興二年甲戌皆□□;s.宜老□□;t.□宜壽□□□;u.□□三年□□宜□□;v.□申富□壽老;w.永保子孫;x.永嘉六年壬申宜子保孫(凡兩張);y.永嘉六年壬申子孫□□;z.永明九年辛未宜延壽百年(圖4);a1.永保子孫;a2.永嘉五年辛未辟除不詳;a3.長春不老。
(二)城磚、房磚拓
城磚拓方面,一是城、府、縣磚:a.肇慶;b.博羅縣塼(凡兩張);c.□□城磚;d.□府磚;e.德慶府;f.使府城磚;g.始□縣□□□;h.熙寧七年造萬安軍城磚。二是修城磚:a.廣州修城塼(凡兩張)(圖5);b.增城縣修城。三是郡記磚:a.東??び洠▓D6);b.南???;c.廬江郡記。
私人建房用磚拓,有a.興王府塼、b.宅基。(圖9)
(三)特殊磚拓
趙贈磚拓中還有一些實物性質(zhì)、功能不詳者,大致有如下三種:
一是僅紀時間的磚拓:a.永興二年□;b.永興三年□月□□;c.永嘉五年;d.永嘉六年;e.永嘉七年;f.永嘉□□;g.永□十一年十二月廿一日□;h.建興二年□;i.建興二年□;j建興三年歲在□□;k.大興二年六月;l.□□四年。
二是其他有字磚拓:a.□和八人;b.左所軍造工(圖7);c.新會;d.成典□譚六□;e.寧□;f.軍□;g.十;h.永嘉□年三月廿七日,□氏造;i.□□五年,陳□;j.陳運;太□;k.永嘉世九州空余吳王盛□曹;l.吳;m.南海越王臺造(圖8);n.大告;o.周□;p.越王□□;q.景定元年造禦備塼,勇敢黎;r.文帝,s.皆君□□。
三是文字兼紋飾的磚拓:a.蜀師;b.君子;c.富貴。
綜合比較,92張有字磚拓以實物的功能、性質(zhì)論,墓磚拓數(shù)量最多,尤以吉語磚拓為勝;以時間紀年論,永嘉五年、六年、七年的磚拓最多;屬只有整張或殘磚分布的紋飾磚拓最少。以刻入制式論,陰、陽刻均有,而陽刻居多;以內(nèi)容論,吉語磚作為墓磚的一部分,是生者寄予期望和禱告的一類磚,表明生者希望已故先人“永保子孫”、“宜子保孫”,和保佑“子孫昌皆侯王”的美好祝愿。
趙贈磚拓的價值
趙贈磚拓以其獨有的文字和紋飾展現(xiàn)出豐富的內(nèi)涵,在歷史、文字、書法和美學(xué)等領(lǐng)域均有重要價值,成為學(xué)術(shù)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料。
(一)史學(xué)價值
趙贈磚拓作為歷史實物資料的復(fù)寫,對于考證和研究古代社會生活、喪葬禮俗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1.墓磚拓反映古代重視喪葬之俗
趙贈磚拓中的紀實墓磚拓,具有揭示墓葬修筑時間、葬者性別、生卒年月等信息的作用,是墓葬斷代和考證喪葬禮俗間接的實物資料。如“□紹定伍年壬辰歲戊申月甲申日葬于番”(圖10),揭示了死者葬于紹定五年(1232)壬辰歲戊申月甲申日,埋葬地點為“番”。“寶祐元年癸丑,宋故妣親周□,廿七乙巳”,揭示埋葬者為宋氏女眷周□,葬于寶祐元年(1253)某月的廿七日乙巳時。還有部分涉及籍貫,如“沙灣何氏墓磚”,指明墓中埋葬者何氏為“沙灣”人。這些都為考古斷代和墓葬考證提供了直接的文字信息和實物佐證。
趙贈磚拓中的吉語磚拓表明生者期望已逝先人保佑子孫,并寄予了對后世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如“宜子保孫”就是希望已故先人保佑子孫后代生活美滿、事事順利;“宜延壽百□”則希望能夠延年益壽;“子孫昌皆侯王”、“皆封侯位”、“大吉昌宜公侯王”則表明希望死者保佑后世子孫繁榮昌盛,并享受原有的王侯爵位,或者能夠受到封賞,獲得爵位。又如“天鳳五年戊寅宜萬世”,則表明生者期許死者保佑萬世子孫皆宜。
趙贈磚拓的實物大部分為魏晉和宋代墓磚上的文字與紋飾,反映魏晉和宋代喪葬禮俗繁縟、墓室修筑耗資之巨。趙贈磚拓中可識讀文字475個,從單張整磚拓看,平均字數(shù)在十幾字,且筆跡清晰,筆畫雄健有力;紋飾中的植物紋、對稱幾何圖形紋、蓮花紋等更是刻畫得細致入微,每一筆畫均由始至終,沒有缺漏。僅從刻字和刻紋兩個方面看,制作一塊有字墓磚和紋飾墓磚,遠比制作一塊普通墓磚耗時更多,且文字磚多為陽刻制式,雕琢更需要耗費財力。而修筑墓室埋葬死者畢竟不比一般簡葬,需要大量墓磚砌墓室,工序繁瑣,加上附著在墓磚文字和紋飾上的時間和精力,可見造墓埋葬需耗費巨資。從側(cè)面反映了魏晉和宋代的重喪之俗和厚葬現(xiàn)象,尤其是制作精美的紋飾磚、寓意美好的吉語磚和吉祥圖案磚為逝者營造墓室,足以彰顯身份和財力。
2.吉語磚拓反映墓磚使用的等級差異
趙贈磚拓中的吉語磚共29張,可分別從格式、內(nèi)容、使用范圍再進行細分,進而反映墓葬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墓磚使用也有差異。身份地位越高,墓磚使用受限越小,可使用的墓磚越多。身份地位低,在使用墓磚時則受嚴格的等級束縛。
從格式看,吉語磚拓可分為四種(即實物中有四種格式的吉語磚):一是“……皆……”格式吉語磚(圖11),如“子孫皆侯王”、“皆封侯位”、“皆壽萬年”等;二是“宜保……”、“宜……?!薄ⅰ耙恕备袷郊Z磚,如“宜保子孫”、“宜子保孫”、“宜延壽百□”等;三是“永?!备袷郊Z磚,如“永保子孫”;四是無格式直書祝福語,如“富貴”、“長春不老”等。
從內(nèi)容看,吉語磚拓可以判定墓磚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生前所擁有的權(quán)利和爵位。如“子孫皆侯王”、“皆封侯位”表明死者生前當(dāng)有一定爵位,屬于侯、王一類的王公重臣。
從使用范圍看,吉語磚拓反映出古代墓葬用磚有三個等級:第一,“皆侯王”、“皆封侯位”類,為皇親國戚、受封賞藩王或者朝廷要臣等受封為王、侯爵位者所使用,使用范圍最窄。第二,“宜保子孫”、“宜子保孫”類,為一般世家大族、地方商賈或者尋常百姓使用,也可用于等級較高的官員墓,使用范圍較第一類廣。第三,“富貴”、“長春不老”類,使用范圍最廣,可在所有墓使用。由使用范圍可見墓磚的使用具有三個等級,“皆侯王”、“皆封侯位”類吉語磚等級最高,其次為“宜保子孫”、“宜子保孫”類吉語磚,等級最低的屬“富貴”、“長春不老”類通用型吉語磚。
綜合觀之,紀實墓磚和吉語磚的使用,表明生者對于死者的重視,而文字磚、紋飾磚使用數(shù)量的多寡,則更能表明厚葬與簡葬之別。文字磚、紋飾磚使用數(shù)量越多、耗資越大,越顯重視喪葬風(fēng)俗。尤其是吉語磚拓揭示:社會地位越高墓磚使用越不受限,社會地位越低用磚受限越嚴厲,這與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極為契合。此外,墓磚紋飾的繁簡程度同樣能反映墓主身份的等級差異和葬禮的厚薄。如:同為幾何圖形紋磚拓,有單純的三角形紋磚拓,有三角形、棱形和矩形組合而成的復(fù)雜幾何圖形紋磚拓。比較而言,復(fù)雜幾何圖形紋磚拓的紋飾繁縟,雕琢精細,耗時較多,耗資較大,從側(cè)面說明葬禮之厚。而單純幾何紋磚拓則與之相反。
3.城磚、房磚拓反映城市建設(shè)和私人建房情況
趙贈磚拓中有城磚、房磚拓17張,內(nèi)容涉及郡府名稱、郡記和實物屬性與功用等,對于考證古代城市建設(shè)和私人建房情況具有重要作用。
城磚拓包括府、縣磚拓揭示實物乃城、府、縣建設(shè)的專門用磚。如“德慶府”、“使府城磚”和“□博羅縣塼”,分別是實物所在時代的德慶府、使府城、博羅縣的城建用磚。而趙贈磚拓中的修城磚,則表明實物是所處時代修繕城池的用磚,如“廣州修城塼”和“增城縣修城”。另有郡記磚表明郡府建設(shè)會撰寫“郡記”,并將郡記刻于磚上以示紀念。如“東??び洝焙汀皬]江郡記”,雖沒有完整的銘文記錄,但應(yīng)確有“郡記”存在。
另外,房磚拓表明當(dāng)時私人建房用磚具有區(qū)別性標記。一是標示房磚所屬,如“興王府塼”(圖9),明確此磚為興王府建設(shè)所用。二是標示房磚的專門用途,如“宅□基”,指明功用為宅基建設(shè)。
(二)文字和書法價值
趙贈磚拓中的文字體式較多,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在時間上跨越了漢代、魏晉南北朝、宋代、明代。本文以魏晉期磚拓為對象簡要論述趙贈磚拓的文字和書法價值,取其中的“永”、“宜”、“子”為代表,“永”“宜”、“子”三個字在魏晉時期均以隸書寫成?!坝馈弊值谒墓P點畫和最后一筆捺畫在(漢)武梁祠刻石、(漢)白石神君碑、(漢)子游殘石中均合成一個筆畫,即豎彎。也有點、捺筆畫明顯分開的,如(漢)校官潘乾碑中的“永”字。而魏晉時期的“永”字,第四筆點畫和第五筆捺畫已經(jīng)明朗化,并且已經(jīng)定型。另外,還存在第一筆點畫與最后一筆捺畫連在一起書寫的現(xiàn)象,如永嘉五年的“永”字;也有將第二筆橫折勾寫成橫折撇的現(xiàn)象,如永嘉七年的“永”字,可見當(dāng)時墓磚用字在筆畫書寫方面的隨意性。比較篆書、漢隸、魏晉隸書中“宜”字的“宀”部,第二筆點畫和第三筆末端的勾畫,在篆書、漢隸和魏晉隸書中均以豎畫表示,魏晉隸書的豎筆明顯長于漢隸,但較篆書短,可見其復(fù)古傾向。對比篆書、漢隸和魏晉隸書中的“子”字,不難發(fā)現(xiàn)魏晉隸書中“子”的第一畫橫折與第二筆豎勾粘連在一起形成一個三角形狀,而漢隸中的“子”字這兩筆已經(jīng)分開,有明顯的間隙??梢娢簳x隸書中“子”的第一筆和第二筆非常類似于將篆書中“子”字上半部分的圓圈(象頭形)拉直而成的三角形狀。
此外,對比漢隸與魏晉隸書可知,魏晉隸書既具有漢隸橫長直短、寬扁視覺效果的特點,又不拘泥于漢隸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的束縛,橫畫較漢隸更顯平直,豎畫較漢隸更顯剛健,更有“永”字第四筆點畫和第五筆捺畫已經(jīng)不再寫成連筆的豎彎燕尾態(tài)勢。表明魏晉隸書明顯擺脫了漢隸波磔的態(tài)勢,具有楷書橫平豎直、剛勁提拔的特點,是魏晉書寫史上“楷隸”筆意的真實反映??梢姡m然曹魏時期鐘繇創(chuàng)立楷書,但此后仍有很長時期以隸書為主要書寫字體,尤其在廟堂修記、祭文撰寫、墓碑鑿刻、墓磚刻字等重要場合,且這一時期的隸書還留有篆書遺風(fēng),具有復(fù)古傾向。
(三)美學(xué)價值
趙贈磚拓中的41張紋飾磚拓,有對稱三角形、棱形、方格網(wǎng)狀紋、乳丁紋、荷花紋等十余種紋飾,內(nèi)容極為豐富,表現(xiàn)張力強,是極具價值的藝術(shù)資料。以文字兼紋飾拓“蜀師”為例(圖12),不難從復(fù)雜的紋飾中發(fā)現(xiàn):整塊磚的紋飾以“蜀師”為界分為四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的紋飾均能找到與之對稱的相應(yīng)紋飾,如最左邊區(qū)域的紋飾與最右邊區(qū)域的紋飾對稱,中間兩塊區(qū)域的紋飾對稱;同一區(qū)域的紋飾也能找到與之對稱的相應(yīng)紋飾,如每個區(qū)域頂部的三角形紋與底部的三角形紋對稱,中間的小方格也以8×12的格數(shù)相對稱。這很好地彰顯了古人在藝術(shù)上追求對稱美與和諧美。
此外,還有吉祥圖案磚拓,以其中的“魚紋”拓和“泉紋”拓為例。魚紋在古人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神圣性。中國魚紋承襲了原始彩陶中魚的繁衍、豐收等內(nèi)涵,并時時或隱或現(xiàn)地展示出其指代兩性情偶、多子多孫、夫婦和美的原生意義。魚紋的出現(xiàn)是對性愛的禮贊,對生息繁衍的祈愿為出發(fā)點。 如圖13,一條魚頭朝上與外圍的幾何邊框呼應(yīng),顯得端莊大方又不失魚本身固有的靈動,給人一種鯉魚躍龍門和年年有余的吉祥之感,富有生活氣息,也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如果說幾何紋中蘊含著南方文化的古老傳統(tǒng),那么貨泉紋則是帶著地主階級意識的烙印——“長富貴、宜侯王”。古代“泉”與“全”音同而通,故泉紋又帶有“久全”的吉祥意義。又有圖14所示,“大泉五百”。據(jù)鄭天挺、譚其驤考證,乃三國吳銅錢,嘉禾五年(236)始鑄,圓形方孔,仿王莽“大泉五十”而制。將其刻于磚上,具有深遠意味,既包含了古代人們追求“泉”所代表的“久全”,幸福長久的吉祥寓意,又凸顯古人對于家財興旺、富貴永遠、財富殷實的美好愿望。
由此可見,趙贈磚拓中紋飾磚拓的價值不低于文字磚拓,它們很好地反映了當(dāng)時人們對于美的追求和繪畫藝術(shù)情況,也揭示了人民在繪畫藝術(shù)中追求和諧、圓滿、富貴、吉祥的美好愿望。雖然只是我國繪畫史實物資料庫的一隅,但卻是中國美學(xué)和藝術(shù)發(fā)展史中不可或缺和不可多得的一份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