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峰
清朝光緒年間,廣東興寧金坑村有個叫李道慈的人,為人忠厚賢良,那天夜晚,大風(fēng)大雨折騰了一夜,次日李道慈早早就起來,進山察看山地會不會被山洪沖毀。
李道慈上了山,路過半山岡上的茶亭時,撿到一只鼓鼓囊囊的布袋,上面書有“洪德昌”的字樣,里面裝有萬貫錢幣。李道慈人雖貧窮,卻非常有志氣,知道自己決不能昧了良心私吞別人的錢財。于是,他在茶亭里等候了一天,半夜要回去時,特意留下一張上書“洪德昌有事可找金坑村李道慈”的條子貼在柱子上,才安心回家。
李道慈天天都去茶亭等候失主,四處托人打聽是否有個叫洪德昌的人。一個月過去了,失主沒有出現(xiàn)。最后,李道慈想了個主意,從失主的錢中拿出一點錢,在路邊開了間茶水店,取名“吉祥小店”,一邊擺賣茶水方便來往客人,一邊把錢袋懸掛在店門口,等待失主。
那時,興寧是湖南、江西與潮汕地區(qū)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因此,吉祥小店成了過路客商聚集的地方。
三年后的一天,店里來了一個中年客人。這人入店時,盯著懸掛在門上的布袋看了一陣,然后不動聲色找了個位子坐下,把一只布袋放在桌子上。李道慈給客人送過茶水,問道:“請問貴客,你隨身攜帶的布袋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
客人笑道:“洪德昌獨此一家,不是我的是誰的?我倒是想問問掌柜的,門口的布袋是你家的嗎?為什么要懸掛在門上?”
李道慈說:“三年前我上山路過茶亭時撿到了它,一直找不到失主,只好在這里開茶水店,等候失主?!闭f著,過去取下門上布袋,拿來與客人的布袋比較后,問道:“你就是洪德昌先生?”客人說正是在下。原來,洪德昌是潮州人氏,三年前經(jīng)過十二肩嶺時,碰上了一場雷暴雨,倉皇之下,擠進茶亭避雨。等雨勢略過,就繼續(xù)上路,快到家時,才發(fā)現(xiàn)錢袋子丟了。
李道慈問,布袋里裝有多少錢?洪德昌說不多不少,有一萬貫。李道慈問他為什么沒回來尋找,洪德昌苦笑道:“一萬貫可不是一筆小錢,撿到的人誰不動心?再說,我一個外地人,誰會相信我的話?我想都不敢想?!?/p>
李道慈嘆惜說:“洪兄,就因為你這個狹隘的想法,把我害苦了?!闭f著,把一直替洪德昌保管著的錢和開小店結(jié)存的積蓄,一并交給了洪德昌。
此情此景,洪德昌既感動又慚愧,緊緊握住李道慈的手,說:“李大哥,小弟實在有愧于心,這錢我不能收。我看,不如就用它在十二肩嶺建一個大茶亭,一方面方便過路客人,一方面紀(jì)念你我的情誼,可好?”李道慈見洪德昌神態(tài)真摯,就答應(yīng)了下來。
從此,一個雄偉、象征著友情和誠實的茶亭矗立在十二肩嶺上。
(東賢摘自《梅州日報》201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