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洋,尹 剛
(山東天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274000)
黃仁水庫位于山東省蒙陰縣垛莊鎮(zhèn)西山角村南,系淮河流域沂河水系蒙河支流黃仁河上的一座中型水庫。水庫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受當時工程技術條件的限制,水庫自建成后經(jīng)歷了多次維修,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危及水庫安全的隱患。目前,水庫仍然存在防洪標準低、工程質(zhì)量差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工程效益的發(fā)揮,并威脅下游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亟待進行整治。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壩址區(qū)相應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并且在地震設防烈度7度情況下,上游壩坡抗滑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低于規(guī)范值;上游砂殼和壩基砂層相對密度分別為0.46和0.35,存在液化可能。
對壩殼砂、壩基砂土震動液化進行評價:
1)水庫在正常運行狀態(tài)時,壩體上游的砂殼、壩基砂層處于飽和狀態(tài),其黏粒含量約在1.4%~8.5%范圍內(nèi),小于液化評價標準16%,因此初判為可能液化土。
2)由于壩體下游砂殼處于非飽和狀態(tài),不具備發(fā)生液化的基本條件,可直接判為不液化。
上游砂殼的成份主要為碎石土,但內(nèi)部組合并不均勻,砂殼上部以塊石居多,因此對局部風化造成的礫質(zhì)粗砂進行地震液化判定只采用標準貫入錘擊法。砂殼下部以礫質(zhì)粗砂為主,壩基砂層地震液化判別采用標準貫入錘擊法和相對密度法相結(jié)合的方法。
1)壩前砂殼地震液化復判。標準貫入錘擊法判別公式為:
當標準貫入試驗貫入點深度和地下水位在試驗地面以下的深度,不同于工程正常運用時,實測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應按下式進行校正,并應以校正后的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63.5作為復判依據(jù)。
其中:N′63.5為實測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cr,N0分別為液化判別標準貫入擊數(shù)臨界值和基準值;ds為工程正常運用時,標準貫入點在當時地面以下的深度,m;dw為工程正常運用時,地下水位在當時地面以下的深度,m;當?shù)孛嫜蜎]于水面時,dw取 0;d′s和 d′w為標準貫入試驗時各對應的深度值;ρc為土的黏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當小于3%或為砂土時,應采用3%。
對水庫進行勘察時庫水位為164.52 m,接近興利水位164.93 m,因此取 N63.5=N′63.5;土工試驗得出壩前砂殼、壩基砂層的黏粒含量均不超過3%,故ρc取值為3%,運用上述公式計算得到壩前砂殼液化判別成果,如表1所示。分析表1可知,上游砂殼的礫質(zhì)粗砂存在液化的可能。
表1 壩前砂殼液化判別成果表
2)壩基砂層地震液化復判。采用標準貫入錘擊法判別壩基砂層地震液化與否結(jié)果如表2所示,由表2知,壩基的礫質(zhì)粗砂存在液化的可能。
表2 壩基砂層液化判別成果表
相對密度法評判標準為: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 g條件下,如果飽和無黏性土的相對密度不超過0.70,則可判為可能液化土。經(jīng)現(xiàn)場取樣試驗,壩前礫質(zhì)粗砂相對密度平均值為0.46,判為可能液化土;現(xiàn)狀河床壩基砂層相對密度平均值為0.35,仍小于液化臨界相對密度值0.70,壩基砂層判為可能液化土。綜合分析,認為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 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7度)條件下,壩基砂、上游砂殼砂存在液化的可能,建議采取相應的工程處理措施,進行抗震加固。
上游砂殼在較大深度范圍內(nèi)處于飽和狀態(tài),屬于液化料,在地震情況下存在液化可能。參考相關資料、動力反應分析計算成果以及大壩測量斷面分析,確定本工程上游砂殼加固范圍在大壩樁號0+050~0+470段,壩前高程157.5 m以上部分砂殼采用機械翻壓;對0+245+0+460段壩前拋石壓重,增加液化砂料的上覆壓力,高程157.5 m以下進行抗震加固處理。
為保證工程質(zhì)量與加固效果,大壩抗震加固方案采用上部翻壓與下部振沖相結(jié)合方案。
1)上部翻壓方案。對高程157.5 m以上砂殼翻壓、補土,壩坡補土、翻壓采用履帶拖平機結(jié)合振動碾壓實,翻壓厚度垂直壩坡面在高程157.5 m處為5 m,壩頂處為2.5 m,開挖坡比 1∶2;鋪筑施工中,每層土的厚度不超過0.6 m,碾壓遍數(shù)控制在3~5遍,具體施工參數(shù)應在開工前通過現(xiàn)場試驗得到,保證壓實后砂殼相對密度大于0.75。
原上游護坡石、防浪墻、下游排水體及大壩裹頭處砌石拆除后,全部運至大壩上游0+245~0+460段水下拋石壓重,上游壩腳拋石壓重平臺頂高程為158.5 m,平臺頂寬21.0 m,外邊坡1∶1.5,拋石壓重平臺施工前應對壩坡及壩腳壓重平臺范圍內(nèi)淤泥用淤泥泵進行清除,使壓重體直接座落在壩坡及原始河床上。
2)下部振沖方案。振沖加固地基具有操作方便、施工快的特點,并且容易對壩基加固質(zhì)量進行控制。通過振沖可以實現(xiàn)對原有砂殼顆粒的重新排列,減少顆粒之間的孔隙,達到提高砂殼相對密實度、抗剪強度和抗液化能力的目的。工程設計振沖方案為在拋石壓重時人工砌堆石壩(內(nèi)坡比控制在 1∶1,頂寬為 2~9 m),砌石壩與壩坡間回填其他工程施工中所開挖的砂石料,回填至157.50 m高程;在填筑碎石料區(qū)與翻壓區(qū)高程157.50 m以上形成寬15~26 m的振沖施工區(qū),振沖加固范圍0+245~0+460。高程157.50 m以下為振沖施工區(qū)域,利用振沖器從外圍樁逐步向內(nèi)施工;在振沖施工區(qū)開鉆孔,并向孔內(nèi)分批填入碎石等堅硬材料,制成孔形樁體,提高壩坡、壩基的抗液化能力。
受建庫時經(jīng)濟或技術的限制,許多水庫在后期運行中不斷出現(xiàn)壩體滲漏、地震液化等安全隱患,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水庫部位進行除險加固施工,黃仁水庫壩殼砂、壩基砂土經(jīng)震動液化評價為可能液化,工程依據(jù)震動液化評價結(jié)果對大壩的抗震加固施工方案進行指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