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ing輯
一直以來,人們對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高度重視,但傳統(tǒng)消毒和殺菌方法存在諸多缺點,如應用領域窄、條件限制多、抗菌性能差、缺乏持久性等。 這一現(xiàn)實讓抗菌材料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無毒、具廣譜抗菌性、抗菌時效長的抗菌不銹鋼應運而生,成為捍衛(wèi)人類健康的好伙伴。
抗菌溯源
抗菌不銹鋼的研發(fā)始于20世紀90年代,日本起步較早,已獲多項專利。中、韓、美及加拿大等國也在積極開發(fā)這種材料。在古希臘,人們普遍使用銀器、銅器作為餐具或裝飾品。據(jù)記載,1千克水中只要含有十億分之幾克的銀,就能殺死大量細菌。
現(xiàn)代科學證明,金屬離子都具有強弱不同的抗菌效果,抗菌性大小排序為:汞>銀>鎘>銅>鋅>鐵>鎳等。但僅具有抗菌性仍不夠,還需考慮其安全性,而金屬離子的安全性排序為:銀>鈷>鎳>鋁>鋅>銅=鐵>錳>錫>鋇>鎂>鈣。
綜合安全性和抗菌性,不銹鋼所使用的材料以銀為最佳,其次是銅和鋅。但考慮到成本及經濟效益,銅更具有優(yōu)勢,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含銅不銹鋼。
抗菌機理
抗菌不銹鋼的抗菌機理是什么?不銹鋼具有抗菌性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必須添加一定量的抗菌金屬元素,二是必須進行特殊的熱處理,使材料獲得抗菌性。
對比普通不銹鋼與含銅抗菌不銹鋼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普通不銹鋼中殘留有一些銅,但銅元素以原子的形式固溶在基體中,較難穿透不銹鋼表面的鈍化膜而溶解進入環(huán)境中,因此無法表現(xiàn)出抗菌、殺菌的作用。
抗菌不銹鋼則不同,在添加一定量的銅并進行抗菌熱處理后,在基體中雖有部分銅以固溶原子的形式存在,但更多的是以抗菌相ε-Cu相的形式存在,且從表面到內部分布較均勻。
下圖左邊為普通不銹鋼的抗菌機理,固溶的銅原子難以穿透鈍化膜。右邊為含銅抗菌不銹鋼的抗菌機理,由于抗菌相的析出,造成不銹鋼表面鈍化膜的不連續(xù),因此使得銅離子很容易穿透鈍化膜。溶出的離子與細菌接觸后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抗菌性。
性能表現(xiàn)
1.抗菌性能
抗菌不銹鋼具有廣譜抗菌性,能有效抑制多種常見的細菌和某些真菌的生長增殖,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釀酒酵母菌等。其中,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的殺滅率均達到99%。
2.人體安全性
按照國家標準對抗菌不銹鋼的人體安全性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在毒性、刺激、溶血等方面,抗菌不銹鋼都符合國家技術標準。
3.力學性能
研究表明,含銅抗菌不銹鋼與普通不銹鋼相比,二者的力學性能相差不大,抗菌不銹鋼的加工硬化指數(shù)小于普通不銹鋼,易于冷加工成型。
應用廣泛
目前,抗菌不銹鋼產品以廚具、餐車、餐具為主。但在未來,它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用于生產醫(yī)療器械,能使器械在常規(guī)條件下處于基本無菌狀態(tài);用來生產食品加工、貯存和運輸設備,可減少“病從口入”的概率;用在公共場所的設施和器具上,如扶手、賓館衛(wèi)浴設施、公用餐具等,能大幅降低感染傳染病菌的幾率。
如我國首創(chuàng)的SP-F無鉛抗菌直飲管,采用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產品TKJA-1含銅抗菌不銹鋼這一全球最優(yōu)質的管道制造材料,能長效滅菌并抑制細菌滋生,大幅提高飲用水水質。
目前,中科院金屬所已與多家企業(yè)合作生產抗菌不銹鋼產品,包括水槽、空調托盤、洗衣機滾筒、手術器械等。隨著抗菌不銹鋼產品的逐步上市,更多民眾將享受到這一創(chuàng)新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