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 胡奇軍
上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杰克·倫敦,在其小說《野性的呼喚》里面,使用極其形象的描繪手法,塑造了一只有著豐富感情和思維,行動極其敏捷的狗,取名巴克。這只人性化的狗在其生長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主人。有自私自利的主人,把巴克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也有通過各種各樣殘酷暴虐的方式試圖馴服它。人們對于巴克的控制以及馴養(yǎng)形象地說明了人類和動物之間的惡劣關系。另一方面,巴克所處的狗的社會內部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欺壓、凌辱或者廝殺,體現(xiàn)出了同類之間的另外一種不和諧。無論是哪一種生命類別,只有這一生態(tài)體系內部完全的和諧、健康才可能實現(xiàn)這一種群的持續(xù)發(fā)展。但是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濟因素在社會中所占地位的強化,人類的功利心逐漸地膨脹,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無限制開發(fā),和動物之間的不和諧相處等各種因素,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發(fā)冷淡,人際關系更加惡化?!兑靶缘暮魡尽愤@本書就很好地詮釋了社會生態(tài)嚴重失衡以及自然生態(tài)模式的嚴重失衡的危機化的社會及自然的發(fā)展模式。
一 批評人類的自我中心主義思想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地球上所有的無論是動植物還是礦物質,甚至是微生物,人類覺得這些都是自然界因為人的存在而應運而生的,人類對于一切事物的評判標準就是以人的利益為基本出發(fā)點,對待事物的標準也是以人的主觀判斷為基點,無視于除了人類以外的自然界的所有東西。這種完全背離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考模式是不可能讓人類和世界萬物和諧相處的,只會讓人類在自然界中生活得更加孤獨。著名作家杰克·倫敦在其所著的《野性的呼喚》《雪虎》《杰利》《雜種巴塔特》等涉及動物描寫的作品里,通過對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以及動物和自然之間關系的描寫,很好地說明了各種種群之間的惡劣關系,并表達了自己對于如何處理這種關系所獨有的一些見解,值得我們去反思。雖然說作者在作品里沒有明確地說明自己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注,但是我們在其作品的文字之間看到了作者對于動物的同情,很好地印證了作者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關注及其一些預測性的建議,表現(xiàn)了人類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應當和諧相處的觀點。
《野性的呼喚》這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文字書寫了家養(yǎng)狗巴克產生返祖現(xiàn)象變?yōu)槔堑纳衿婀适?。描寫得十分清晰,故事情?jié)設置得十分曲折,將動物的故事、人類的探險、人性的本質和心理的變化以及對一些寓言故事的描寫很好地集中在一起,會讓人在閱讀中進行自主思考。小說的視角也很獨特,即通過巴克這只狗來觀察人們的生活世界。我們從小說中首先看到的是巴克這只狗的慘烈遭遇,巴克被多次倒賣,遇到各種各樣的主人,被壓榨、馴養(yǎng)的種種經(jīng)歷激發(fā)出了巴克性格中所蘊含的狡猾和奸詐。它自己也總結出了我們所知道的棍棒法則,即棍棒擁有者就是立法者,就是社會和世界的主宰,而勞苦大眾只有服從立法者所制定的生存法則,不服從的結果就是被殺。巴克在經(jīng)歷了種種磨礪和折磨之后,卻仍然堅強地燃燒著自己生命的火花,雖然微弱,但不至于熄滅。
小說中自然界的代表就是巴克這只狗,人類對于巴克的控制很好地體現(xiàn)了人類對待自然社會的態(tài)度,即萬事萬物都以人類的利益為中心進行思考的處世觀點。人類對于巴克的非法倒賣、殘酷虐待以及各種奴役,都很好地說明了人類對于自然界,對于地球資源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任意破壞。人類忘卻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人類一直將自己看作是世界的主宰,認為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適,動植物的存在只是為人類提供一個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保障,人類也從此走上了一條自私自大的不歸路,開始肆意地破換環(huán)境、殺戮動物,試圖征服整個自然界??偟膩碚f,人類的思考模式正是這種以自己為中心,一切的存在都只是為了自己服務,使得人類采取了目空一切的生活模式。全新的生態(tài)發(fā)展模式則要求人們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模式,對于價值觀的取向要做以調整,對于文明的評判標準及尺度都要重新作出考量。因此,只有人類徹底地摒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才可能真正實現(xiàn)人類和自然以及整個生態(tài)體系的和諧相處。
二 環(huán)境抉擇觀
巴克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在南方的一個法官家里生活的,過著很幸福的生活,生活富裕,受到大家普遍的尊重,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后來巴克被拐賣了,在接下來的生活里,巴克總是動不動就要受到棍棒猛烈的敲打,經(jīng)常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到昏死過去的地步。自此以后巴克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它在那手持棍棒的人面前是沒有絲毫希望可言的。那棍棒對于巴克就是一把鑰匙,這把鑰匙讓巴克意識到原始本性,讓巴克學會了原始統(tǒng)治的法則,就是弱者就要受到強者的欺凌,弱者就要被強者吞食。就在這個時候,巴克體內潛伏的原始野性在慢慢復蘇。緊接著巴克又難逃被買賣的命運,這次巴克加入到一只拉雪橇的隊伍當中去,慢慢地它從同伴那里尋找到了很多關于生存的門道。比利教會它在雪地里如何鑿開冰吸水來解渴,派克教會它怎樣通過偷取食物來解決饑餓等一系列生存技巧。還有就是從斯匹茨的身上巴克也學到了特別多的東西,讓原本還處在朦朧階段的巴克記起了原始的殺戮。巴克與斯匹茨的明爭暗斗,從最初的忍讓到最后的反抗,由人類世界跨度到自然世界,由一個原本飽食終日無憂無慮的寵物狗,到最后成為野生狼群的狼王。巴克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人類卻也失去了巴克。這樣的結局表達了兩個含義,把巴克歸到自然界這一類,啟迪人類一定要好好善待自然,如若不然最終定會失去自然;把巴克歸類到人類,告訴人類回歸自然才是真諦,因為在本質上我們人類本來就是屬于自然的一部分,回歸才是最好的選擇。
三 失衡的哀啼生態(tài)
在作品當中,巴克的某些主人狹隘地認為動物是愚蠢的、低微的,它們受到人類的占有和控制是理所當然的,只有人類在他們眼中才是最尊貴的、充滿智慧的。米勒法官是巴克的第一位主人,他給予巴克的生活環(huán)境是非常優(yōu)渥的。它只需要做好主人家的寵物就足夠了,完全過著飽食終日愜意的生活。盡管它生活舒適,但是在米勒法官家人的眼中巴克并非是以真正自由、平等的個體存在,它只是他們眼中的一個附屬品,僅此而已??墒?,這樣的生活并不是巴克喜歡的,它更向往的是那種大自然對它的神秘呼喚,那種可以激發(fā)它智慧以及潛力的野性召喚。然而,主人卻只是讓它陪孩子們一起玩耍、安安靜靜待在老人身旁陪他們一起沐浴陽光,或者是陪家人們一起散步,完全將它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人類就這樣理所當然地將自己放在統(tǒng)治者的位置上,運用各種手段去馴服動物,動物對自由的期望和動物自身擁有的本性被完全忽視了。
紅衣男子是巴克的第二位主人,他經(jīng)常用棍子殘忍地抽打可憐的巴克,對它冷酷殘忍。巴克強壯的體魄和無比鋒利的牙齒在棍棒面前顯得那么的微乎其微,起不到任何作用。它不是沒有試圖抵抗過,反抗的結果只是一次又一次被打倒。那根在紅衣男子手中的棍棒是武力的標志。人類為了證明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總是通過武力手段來讓動物臣服,在這個時候人類卻沒有意識到當他們以棍棒法則來約束動物的時候,人類已經(jīng)破壞了和動物之間的和諧,喪失了和動物之間的友情,整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已被狠狠地動搖了。
在巴克成長的歲月里,在它的周圍也是有很多的同伴。這些同伴之間形成了一個較為復雜的群體,它們之間存在著合作,但是也有激烈地斗爭。科莉在狗隊中是一只性情特別溫順的母狗。它對自己的同伴都特別友善。然而,它的這種溫順性格卻被看作是懦弱無能的表現(xiàn)。當善良純粹的科莉試圖與另一只狗交朋友向它表示友好的時候,卻遭受了來自那只狗的突然襲擊。在經(jīng)過幾個回合之后,絲毫沒有防備意識的科莉漸漸招架不住,慢慢地敗下陣來,倒了下去。就在科莉倒下地瞬間,圍觀的數(shù)十條狗蜂擁而上。片刻之間科莉就死去了,被鋒利的犬牙撕扯得粉碎??评虻乃雷C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脆弱和善良并不適合這個叢林的生存法則,最終只會落得被淘汰的凄慘下場。巴克的狗隊之中的斗爭,充分說明了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是異常殘酷的,它的狗隊就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用 ?“科莉式”的慈愛和友善去感動他人的行為是顯得那樣的可笑天真。以慈愛與軟弱、友好來感動他人的行為顯得那么幼稚可笑。 而摒棄軟弱和仁慈,推崇充滿冒險精神的“巴克式”, 卻日漸浸透到人們原本飽含美好和純潔的情感當中去了,慢慢地人類變得煩躁而困惑,心靈深處的純正與寧靜消失不見了。
總體來看,我們以生態(tài)批評視角作為出發(fā)點,對杰克·倫敦動物小說進行合理的解讀。在動物身上,作家對資本主義現(xiàn)代文明、人類中心主義和人性之間的差異化與道德喪失給予批判以及沉思,這些對當今整個世界仍舊有著非凡的意義。這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人類更應該關注自然的本體,不能單單只關注其價值,科學地發(fā)展已是迫在眉睫。還告訴我們,即便是在生活節(jié)奏飛快的現(xiàn)代生活里,也要學會將腳步放慢,用心聆聽自然的呼喚和人類內心的低吟。我們要學會在文學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視角,從而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當前的生態(tài)問題,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憂患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使他們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相處中,養(yǎng)成良好生態(tài)行為。使學生在文學的潛移默化中熏陶感染,激起他們尊重自然、關愛自然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徐玉紅. 杰克·倫敦的思想撞擊及悲劇性命運結局——從《野性的呼喚》談起[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4(12).
[2]金天杰.從生態(tài)批評視角分析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D].河北師范大學,2008.
[3]李書影.生態(tài)批評視野中的一匹回歸自然的“狼”——《荒野的呼喚》的生態(tài)批評解讀[J].安陽工學院學報, 2008(03).
[4]尚曉進,諸逢佳.從《荒野的呼喚》探析杰克·倫敦的生態(tài)主題[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