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近日,看到這樣一張照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照片上有兩個暮歸的老年人,在落日的余暉下,他們走在荒灘上,準(zhǔn)備回家。不遠(yuǎn)處,是成片的樹林。他們一前一后神態(tài)安詳?shù)刈咧?,前面的老人沒有雙臂,肩上扛著一捆柴火;后面的老人雙目失明,一只手拽著前面老人的衣袖,扛著鐵鍬,背著糞筐,在后面跟著。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臉上那純樸幸福的笑容,那是因互相給予而獲得的滿足和快樂的體現(xiàn)與見證。
這兩位老人是賈文其和賈海霞,他們是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冶里村村民,同是53歲,都是殘疾人。身殘志堅的他們沒有成為社會的負(fù)擔(dān),而是相互扶持相互支撐著一路走來。他們原本想在荒灘上種點樹掙點小錢,可這片荒灘卻成了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14年來,他們植樹上萬棵,把昔日荒涼的冶河夾灘變成了一片茂密的叢林,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一筆不小的財富。這幅照片,就是他們勞動歸來的生活寫照。
給予別人,就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在國外,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農(nóng)場主在每年舉行的各種農(nóng)產(chǎn)品大賽中因為所種玉米品質(zhì)優(yōu)良而連拔頭籌。有媒體記者問這位農(nóng)場主獲勝的秘密是什么,農(nóng)場主回答說:“我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年都把自己精心培育的良種分給鄰居們播種?!?/p>
“您為什么要把種子分給他們呢?他們不也是每年都參加比賽嗎?他們可是您的競爭對手??!”記者更加迷惑不解。“您看,”農(nóng)場主微微一笑說,“風(fēng)會把我玉米地里的花粉吹到鄰居的地里去,也會把鄰居玉米地里的花粉吹到我的地里來。如果鄰居種的玉米品種比我的差,我種的玉米的質(zhì)量也很快就會下降。所以,如果我希望我種的玉米能一直保持品質(zhì)優(yōu)良,我就必須要關(guān)心鄰居們,幫助他們也種上我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至于播種后每個人如何管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p>
試想一下,若這個農(nóng)場主是一個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人,他會連年種出優(yōu)質(zhì)的玉米嗎?
給予,是一種扶持,是一種幫助,是一種奉獻(xiàn);是一種品質(zhì),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信仰。給予,成就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
印度修女特蕾莎,到她逝世前,她創(chuàng)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元的資產(chǎn),有7000多名正式工作人員,還有數(shù)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務(wù)工作者分布在115個國家,管理著543個收容站、孤兒院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墒?,她住的地方唯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而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3套,而且自己換洗……
鑒于特蕾莎修女為世界做出的巨大貢獻(xiàn),她18次被提名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屢次當(dāng)選。2009年10月,特蕾莎修女被諾貝爾基金會評為“諾貝爾獎百年歷史上最受尊敬的獲獎?wù)摺保ü?位,另外兩位是馬丁·路德·金和愛因斯坦)。
特蕾莎修女之所以能夠成為印度加爾各答的快樂天使,并受到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因為她給予這個世界的實在太多。
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如果你希望成功,也要帶動你身邊的人取得成就。你追求快樂,也要讓其他人感到愉悅。只有愿意給予別人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只有你周圍的人生活都好了,你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們相互取暖,互相依存,緊密相連。
簡 評
文章最大的亮點就是選材精良。本文所選取的三則材料新穎、典型、有代表性,能夠有力地服務(wù)于中心的表達(d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材料感情色彩濃厚,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感情共鳴,而且材料充滿了正能量,能夠起到鼓舞和激勵讀者的作用。選材范圍較廣,既有普通人,也有受世人尊敬的大人物;既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另外,多種表達(dá)方式和多種修辭方法的綜合使用,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傊?,本文是一篇極富個性色彩的好文章。
(薛 飛老師 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