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城(長城鉆探地質研究院,遼寧盤錦124010)
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在蘇里格氣田中的應用
李玉城(長城鉆探地質研究院,遼寧盤錦124010)
蘇里格氣田蘇53區(qū)塊是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巖性氣藏,目的層儲層為河流相沉積,非均質性強,儲層預測難度大,鉆遇泥巖不可避免。長期以來在蘇里格地區(qū),水平段鉆遇泥巖給鉆井施工帶來極大困難,調整缺乏方向性,甚至部分井因鉆遇泥巖段過長而導致鉆井失敗,為解決這一問題,依據(jù)河流相沉積模式,野外露頭考察認識,結合近60口水平井鉆探資料,對所鉆遇泥巖進行分類研究,總結歸納出各類型泥巖特點,最后針對鉆遇的各類泥巖特點,做出軌跡準確調整。利用該研究成果,在蘇53區(qū)塊水平井鉆井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儲層鉆遇率,有力保障水平井鉆井成功率,同時也為同類氣藏水平井隨鉆地質導向提供了有利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蘇里格氣田;水平井;地質導向;巖性氣藏;河流相;儲層非均質性;泥巖分類
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是利用水平井鉆探實現(xiàn)地質目的的關鍵,簡而言之主要實現(xiàn)兩個目的,其一要能準確找到目的層,其二是保持鉆井軌跡在目的層儲層最佳位置穿行,提高儲層鉆遇率及油氣井生產(chǎn)效果[1-5]。
依據(jù)野外露頭考察、河流相沉積模式研究,并結合近60口水平井鉆遇特點分析,將水平段鉆遇的泥巖分為6種類型(圖1),依據(jù)泥巖發(fā)育的規(guī)模和空間位置,狹義地將泥巖劃分為夾層泥巖、隔層泥巖兩大類。
圖1 泥巖類型劃分示意圖
1.泥巖特征分析
水平段鉆進過程中時常鉆遇大段泥巖,為防止因泥巖水化膨脹,導致井眼垮塌,鉆井軌跡調整是必要的。不同泥巖的產(chǎn)狀不同,沉積環(huán)境也存在差異,加之河流的側向遷移、垂向切割,使得泥巖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通過近60口井鉆井資料分析,從隨鉆測井所測得的自然伽馬值及其曲線型態(tài)、可鉆性、泥巖發(fā)育規(guī)模、巖屑顏色等方面進行總結。曲線形態(tài)此處分為漸變尖刺狀和突變箱型狀兩類。夾層泥巖發(fā)育厚度薄,因此GR值相對純泥巖低,一般低于140API,鉆時相對較小,可鉆性好,曲線形態(tài)漸變尖刺狀;而隔層泥巖,為純泥巖,質地堅硬,鉆時大,可鉆性差,GR值一般大于140API,與蓋層泥巖自然伽馬值相近,曲線呈現(xiàn)突變穩(wěn)定箱型。
2.調整措施
鉆遇泥巖時首先通過鄰井資料對比分析[4-5],判斷軌跡是否處于復合砂體內部,其次依據(jù)實鉆資料分析巖屑粒序特征,判斷巖相帶(河流相多為正旋回,通過粒度可以反映在旋回的位置),再結合隔、夾層泥巖特點綜合判斷泥巖類型。針對各類型泥巖,調整歸類為4種情況。
(1)夾層泥巖調整:由于夾層泥巖規(guī)模小且不穩(wěn)定,針對夾層泥巖,只需微調(縱向調整幅度±0.5m),軌跡稍有波動即可穿出泥巖,找回砂巖。
(2)鉆遇頂、底板泥巖調整:鉆遇頂、底板泥巖調整方向性明確。當鉆遇頂板泥巖時即刻降斜,向下找回儲層;當鉆遇底板泥巖時及時增斜,向上找回儲層。
(3)鉆遇復合砂體垂向間泥巖時的調整:鉆遇兩套疊置砂體間泥巖時,根據(jù)軌跡位置,利用鄰井完鉆井資料以及本井實鉆資料所反映的信息綜合判斷,及時向上、向下調整軌跡
(4)鉆遇相變泥巖的調整:鉆遇相變泥巖時,泥巖GR高且數(shù)值波動不大,曲線形態(tài)突變,呈箱型組合,鉆時大、巖屑顏色為灰色-深灰色。此時如果終靶點方向控制井儲層落實,一般不做調整,按設計軌跡鉆進。
基于常規(guī)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基礎之上,針對所蘇53區(qū)塊水平井所鉆遇的泥巖開展研究,最終提出一套針對不同類型泥巖的軌跡調整方案,蘇53區(qū)塊利用該項技術,已完鉆水平井58口,所有井均一次成功,平均砂巖鉆遇率90.5%,有效儲層鉆遇率達68.5%,鉆遇效果較理想。
1.在蘇里格氣田河流相儲層中,從空間位置可將泥巖劃分為6個小類,即河道砂體內部水平泥巖條帶、側積泥、河道砂體頂部泥巖、河道砂體底部泥巖、單期河道間泥巖。根據(jù)發(fā)育規(guī)模上劃分為2類,即夾層與隔層泥巖。
2.夾層泥巖發(fā)育規(guī)模相對較小,隨鉆GR數(shù)值低于蓋層泥巖,一般低于140API,曲線呈漸變、尖刺狀,可鉆性好,顏色為淺灰-灰色;隔層泥巖發(fā)育規(guī)模相對較大,隨鉆GR數(shù)值與蓋層泥巖相近,一般大于140API,曲線呈突變、箱型,可鉆性差,顏色為灰色-深灰色。
3.鉆遇夾層泥巖,僅需要微調軌跡即可見效;頂板、底板泥巖調整方向性明確,鉆遇頂板泥巖及時降斜,鉆遇底板泥巖及時增斜;鉆遇復合砂體內垂向單砂體間泥巖一般按走“回頭路”的方式調整;鉆遇相變泥巖在端點儲層落實的情況下,一般按設計鉆進、否則依據(jù)儲層發(fā)育情況,尋找替代層段。
[1]蘇義腦,地質導向鉆井技術概況及其在我國的研究進展[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5,32(1):92-95.
[2]何東博,賈愛林,田昌炳,等.蘇里格氣田儲集層成巖作用及有效儲集層成因[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4(3):
l7—21.
[3]秦宗超,邢維奇.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在復雜河流相油田中的應用---以曹妃甸11-1油田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6,378-381.
[4]唐欽錫.水平井地質導向技術在蘇里格氣田開發(fā)中的應用—以蘇10和蘇53區(qū)塊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3,34(3):388-393.
[5]趙澄林,朱筱敏,等.沉積巖石學[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8.24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