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城
摘 要:當代大學生談戀愛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可學生中存在著一些的錯誤的戀愛觀。愛情詩歌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戀愛觀中有著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戀愛觀 愛情 愛情詩歌 教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022-02
歌德說:“哪個少男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這是人性中的至情至性?!倍鞲袼怪赋觥叭伺c人之間的特別是兩性之間的感情關系是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馬恩全集》第21卷P326)隨著性機能的成熟,少男少女告別了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歡樂明朗的少年時代,迎來了充滿活力,沖動神秘的青春期。 他們對愛情也就產(chǎn)生了朦朦朧朧的憧憬。進入大學校園后,由于升學的壓力、家庭的約束力陡然降低,他們面臨著一個相對寬松和自由的環(huán)境,因而“愛情”便如猛然沖開了閘門的洪水四處彌漫。據(jù)調(diào)查大學生談戀愛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雖然愛情可以讓人陶醉,可以讓人更加奮進,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大眾傳播媒介的負面影響、社會多元價值觀的存在,大學生的戀愛觀存在著不少問題,由此滋生的種種悲劇和帶來的的負面影響,也十分讓人震驚!
大學生錯誤的戀愛觀有如下幾種:
第一,戀愛游戲化。其動機是: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欲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其表現(xiàn)是見一個愛一個,玩兒一個丟一個,把戀愛完全當成是是一種游離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
第二,戀愛功利化。把戀愛當成一種手段,希望借此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jīng)濟等方面的補償。
第三,戀愛情欲化。開放的性觀念,導致兩性關系的自由放縱,許多學生在戀愛過程中,對傳統(tǒng)的貞操觀意識相當?shù)?,闖紅燈、偷“禁果”, 把愛情只等同于性欲的滿足
那么是什么真正的愛情呢?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樹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彈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愛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礎上的心靈溝通?!北″惹鹫f:“真正的愛情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nèi)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p>
在面對大學生畸形的戀愛觀時,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語文教師,既有著引導學生培養(yǎng)高尚愛情觀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又有著其他學科老師所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那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愛情詩歌的作用。
愛情詩歌顧名思義,即抒發(fā)或描寫愛情的詩歌。自古以來,詩歌就是表達愛情的最委婉最含蓄也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愛情詩歌貫穿整個詩歌歷史,是最經(jīng)典的主題之一。古今中外,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愛情詩歌猶如一道道絢麗的風景線、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我國的愛情詩,始于《詩經(jīng)》。古人把詩歌的社會作用歸結為“興、觀、群、怨”,說它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可以“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同理,因為愛情詩中有真、有善、有美、有花、有月、有情、有愛,有撼人心魄的、蕩氣回腸的力量,因此它不但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能使人于不知不覺中凈化情感,形成正確的愛情觀。下面試以幾篇經(jīng)典為例加以說明。
上邪! 無名氏(漢)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本篇是漢樂府《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diào)得無以復加。那種火山爆發(fā)般的熱烈,那種愛極而呼決絕,感天動地。撼人心魄: 愛即專一忠貞,不能朝秦暮楚。
《詩經(jīng)·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首詩表達了長年行役于外的將兵思念家鄉(xiāng)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傾倒了無數(shù)身陷愛河,渴望美滿愛情的人,成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這是愛的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jīng)的起平淡的流年。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樂曲。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xiàn)人間的悲歡離合。最后一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fā)聵之筆,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
李商隱的《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睆娬{(diào)的是一種奉獻,是為了愛情可以犧牲自己生命,什么都在所不辭的這種精神。
臺灣詩人席慕容的《無怨的青春》,教會的是我們怎樣從容面對,平靜接受當愛已成往事 、不得不分離的事實:“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聲再見,也要在心里存著感謝,感謝他給了你一份記憶。”質樸的話語蘊含著對愛的深切理解。
當代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更是當代女性愛情觀的表達:詩人不愿要附庸的愛情,不愿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愿要奉獻施舍的愛情,不愿作整日
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愿作一廂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詩人要的是那種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的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這種擬物化的藝術手法,含蓄雋永、讓人咀嚼不盡。
張載:“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面對學生錯誤的戀愛觀,一味的指責和枯燥無味的說教,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愛情詩歌濃烈深厚的情感、鮮明典型的形象、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對學生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因此,在對學生戀愛觀的培養(yǎng)上應多發(fā)揮經(jīng)典愛情詩歌的教化功能,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和平,陳章,楊建宏主編.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M].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夏傳才.中國古代愛情詩選講[M].清華大學出版社.
[3]席慕容.無怨的青春[M].作家出版社.
[4]章亞昕,耿建華.中國現(xiàn)代朦朧詩賞析[M].花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