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
雪后的清晨,去野地里漫步。平鋪的積雪在腳下咯吱咯吱地響著,清冽的氣息吹拂在耳邊,淡青的晨曦在天際奏響,世界如此空明,儼然是在一個大水晶球里。人未醒,鳥未喧,如此寂靜,如此美好,悵然而心動:生命中難得的良晨呵,怦然相遇,錯過不再來。
一生中,會有多少的美好時光?似乎是無盡的,恰如造物主的無盡藏。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無數(shù)的良辰美景,送走了一代又一代騷人墨客。詩句存留,斯人無處覓,這就是時間和時間中個體的不平等。
時間是無限的,那是一幅無頭錦,而一個人所能占有的時間卻是極為有限,再出色的人在時間里都是斷簡殘章。如何以有限之身獲取無限時間的滋養(yǎng)?那就是活好每一天,盡享每一天給予我們的美好。
《古詩十九首》里有最樸素的世界觀。他們深知生命個體在時間中的渺小卑微?!八季钊死?,歲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調(diào)子都是一樣的悲憫。那些文人是如何化解這樣宏大的悲傷呢?有“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便是其中之一種,“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也是一種,也有追求更復(fù)雜的“榮名以為寶”,尋覓一種精神上的永恒。
最容易做到的,也許就是秉燭夜游吧?清風(fēng)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東籬把酒,西樓望月,莫讓季節(jié)時序空過。光陰如白駒一般踢踏而來,呼嘯而去,留下白云潭影,春花秋月,這就是它的補(bǔ)償,它贈與我們的禮物。
在凜冽的冬晨看一看雪,在春天來臨時聽一聲鳥啼,在夏天的傍晚靜享微風(fēng)拂過,在秋天的桂花香里悠然走過,這就很好了。以一雙從容平靜的眼睛,發(fā)現(xiàn)時光中所有的美,這是我們活著的職責(zé)——時光中的美如同時光本身一樣,是永不斷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