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函
我之前沒有看過《人物》雜志,但是我聽說過,我覺得它是一本非常有格調(diào)的雜志,也許跟我所在的娛樂圈不一樣,是基于社會各個行業(yè)的一個探索,一個信息的發(fā)布。我想說,但凡敢稱自己是“人物”的欄目也好,雜志也好,都肯定是有自己的態(tài)度。后來收到雜志以后,我確實不僅看了我自己的文章,我也看了同一期發(fā)布的,對各個行業(yè)的小荷露尖的,當然我是小荷露尖,各個行業(yè)的比較有態(tài)度的人的文字的采訪,我覺得是社會整體的一個時代的呈現(xiàn)。我非常喜歡這本雜志,希望它被更多的人接受。當然我知道它不會像娛樂雜志一樣廣泛地被大眾所接受,但是一個社會總該、也總會有這樣的雜志存在。我后來在微博上關(guān)注了“人物”的微博,他給我的第一句話說,你非常有眼力關(guān)注了我們。對,他這個話說得有一點不謙虛,好像貌似真的有點不謙虛,但他說得也是一句非常實在的話。是一群非常有眼力的人,有態(tài)度的人,有責任感的人,希望更多的開闊視野的人在關(guān)注人物。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行業(yè)里面給周圍的人帶來光明,做這個世上的焰和光?!度宋铩冯s志就是一本做焰、做光的雜志。
袁立
感謝袁立對《人物》的理解和肯定。采訪過程中,她最打動記者葛佳男的是天然流露的善良、坦蕩和投入,用一種非此不可的勁頭做一件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對抗身處浮華世界的虛無與幻覺。記者希望呈現(xiàn)這樣的她,并且與她同行。因為從廣義上講,《人物》也是一樣。不是必需品,努力為認知世界提供更寬廣的維度。我們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
一條人欲沸騰的街上,只有兩個名字浮在眼前:于福生,李小林。這篇文章寫得真好,一路閑閑道來,文筆大氣,尤其是描述討生活的人那一段,讀來心折。
愛尾巴的牛
和您一樣,記者姚璐對簋街的第一感覺也是“人欲沸騰”。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在記者看來,這似乎是這個叫聲震天、精力旺盛的時代的一個剪影。也和您一樣,當姚璐說她找到老派手藝人于福生,當她聽說簋街曾經(jīng)的傳奇李小林的故事,她被他們不隨潮流而動的堅定打動,那些不輕易改變的東西才是珍貴的。姚璐很開心和讀者達成了共鳴,她認為這是對作者最高的獎賞。
簋街的故事是江湖的故事,江湖里有得勢之人,也有俠義之士,還有同樣打動過記者的小人物。但簋街的故事也和廟堂相關(guān),姚璐遺憾的是多方聯(lián)系仍然沒有采訪到政府工作人員。直到文章刊出之后,她收到北新橋街道辦事處主任的短信,他為自己未能接受采訪表示惋惜,他和姚璐有一樣的愿望:“期盼簋街越來越好?!?/p>
紅顏,用這個詞詮釋這個女人,對她太不公允。用半輩子的時間用盡無望的等待,換來這兩個字,于她太殘忍。
逃之妖妖
謝謝這位讀者。文章刊發(fā)后,記者王晶晶也聽到了很多關(guān)于這兩個字的不同意見,譬如她的一位大學女同學就說,“紅顏”這個詞太男權(quán)話語體系,他們之間并非紅顏的關(guān)系,而是一個人的信仰與另一個人的堅持。其實當初選擇這個詞作為文章的標題,看重的是它背后那種開放性的意象,紅顏可以是紅顏知己—人們對夏宗偉與牟其中關(guān)系的一種想象;紅顏也可以是美麗的女子以及容顏,就像她說的,懷念自己的30歲,剛從看守所出來時覺得一切皆有可能,十幾年后驚覺自己一直原地踏步,不知道身在何處,這是對她最大的傷害。不管如何,我們想呈現(xiàn)的是,環(huán)境如何讓一個具體的生命產(chǎn)生了改變。
每位讀者或許都會關(guān)心夏宗偉與牟其中的關(guān)系,在采訪中,對于牟其中,夏宗偉的感情沒有明確的態(tài)度,愛、恨、憐憫、恐懼都摻雜其中,我們在文章中提供這些感情糾結(jié)的內(nèi)容、如何糾結(jié)、糾結(jié)造成了哪些后果,但并不提供唯一的真相。就像這篇文章的編輯趙涵漠所說,《紅顏》提供的是一個理解夏宗偉、理解牟其中、理解民營企業(yè)與這個時代關(guān)系的語境,好的特稿往往都是開放的文本,讀者可以從中各取所需。
(本期回復:副主編李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