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森
(寧波市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315192)
城市橋梁美學的設計與探討
吳會森
(寧波市交通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寧波315192)
城市發(fā)展對城市基礎橋梁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橋梁具有實用性,同時還必須兼顧審美性。以城市橋梁設計的幾種基礎造型為基礎,淺談城市橋梁的美學設計,有關經驗可供相關專業(yè)人員參考。
城市橋梁;美學;設計
隨著現代城市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以及人們物質文化欣賞水平的逐漸提高,城市橋梁這一基礎設施開始慢慢地摒棄以往狹隘、單純的實用角色,兼顧起市民審美與城市景觀建設這一方面,現代城市規(guī)劃不僅要求橋梁必須具備基礎的交通功能,還必須同時兼?zhèn)涿阑囆g功能。比如中國香港的青馬大橋,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等,這些橋梁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不僅極具使用功能,有的甚至都已經成為所處城市的地標性建筑,著實為城市橋梁建筑史上的珍品。近些年來,城市對自身需要建筑設計的橋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安全可高,實用性強,對其外觀審美方面的要求也是頗多,有的城市甚至喊出了“一橋一景,步移景異”的口號,務必要求城市橋梁成為本城市的特色景點之一。因此,將城市橋梁建設成為兼?zhèn)浣洕c審美的建筑,就成為當下城市橋梁設計者所必學重視的課題重點。
不同的橋型當然有著不一樣的美學特征與價值,帶給觀賞者的視覺沖擊感更是截然不同,如何在這些美學感受與橋梁價值之間尋找平衡點,是現在社會進行橋梁設計的基本要點。綜合目前世界建筑史上出現的橋梁造型,筆者在此簡單地對次進行梳理。
(1)梁式橋,顧名思義,平穩(wěn)如房梁,是橋梁造型中一款頗有陽剛之美的橋型,其簡潔、大方、質樸、實用,目前在我國得到了相當廣泛的使用。這類橋空間延伸度較長,具有一定的力感與橫越感。
(2)拱橋,拱橋是相對梁式橋來說的,拱橋在我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它外觀精巧美麗,遠觀如虹,近看如練,線條優(yōu)美,空間跨越度較大,頗具彈性與力度感。拱橋兼?zhèn)淙宋呐c自然兩種美型特征,不僅使人視覺節(jié)奏感強,同時還可以彰顯文化特征,易于被民眾所接受。比如說我國最古老的趙州橋,歷經千年風雨依然穩(wěn)固如山,是我國橋梁建筑史上當之無愧的典范。
(3)斜拉橋,也成為斜張橋,其主要由承壓塔、拉索、承彎主梁組合而成,遠看仿若一座由無數線條組成的塔,視覺沖擊感極其強烈。此外,這種橋梁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特征,即形態(tài)與結構的多樣化,世界上目前出現的地斜拉橋頗多,中國西安浐灞2號橋,日本多多羅大橋,法國諾曼底大橋等等,這些橋雖然都屬于斜拉橋型,但結構方面還是存在頗大差異,但這類橋由于造型方面的原因,不論何種結構,都給人一種直指藍天,扶搖直上的感覺,引人無限遐想。
(4)懸索橋,俗稱為吊橋,出現于19世界初期,被公認為世界最美橋型,既有浪漫情懷,又因凌空而又有磅礴之勢,橫跨天際,曼妙美觀。高昂的塔身、緊繃有力的纜索、橫貫天空的構造,線條流暢,氣勢宏偉,是目前建筑史上最具跨越性的橋梁,比如日本1998年建造的明石海峽橋,凈跨度1991 m,橫貫明石海峽,連接日本淡路島與本州島,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長的橋梁。
(5)剛橋,簡單、挺拔,外觀簡潔質樸,適用性好,一些需要較大底部空間或者建筑空間高度受限制的地方適宜于這一種橋型。另外這款橋質量高但投資較少,其基本結構靈活性也較大,使用起來極為方便。
實質上,橋梁建筑美學在我國出現的時間頗早,早在1965年時,著名橋梁建筑設計師茅以升先生便提出了“橋文化”這一說法,在這一概念中,藝術被列為橋文化的八大要素之一,茅以升先生認為,橋梁是一種自古便存在卻又有著特殊意義的建筑物。這一基本概念一經提出,便被視為橋梁建筑美學的基礎性理論,隨著橋梁建筑的發(fā)展也愈發(fā)得到人們的尊重與重視。及至現在,橋梁建筑美學已經成為設計以及展示橋梁的一門新興學科,并在目前城市潮流的推動發(fā)展下逐漸壯大。
結合《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 11-2011),筆者在此淺談一下橋梁建設與設計時,橋梁美學與設計的幾點關系:
首先是個體與總體。橋梁在城市中出現,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個體存在,城市繁華錯亂,橋梁或者出現在鐵路之上,或者出現大河之上,或者跨越大街小巷,其周圍景物架構,各式各樣,變化多端,因此在進行橋梁設計時務必要求把可能出現的背景、景觀等考慮進去,進行綜合利用,注意把握城市建筑的契合與協(xié)調,以實現城市建筑設計的完美與舒適感。橋梁設計要求新穎特殊,但必須注意把握尺度,注意與周圍環(huán)境的配合,說直白點就是拒絕一種景物突兀感,以免導致景不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倫不類,反倒破壞了原來的美感。
其次是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建筑深受地域文化顯著與影響,不同的地域風情一般都會釀造出不一樣的城市建筑風格,而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底蘊也較為豐韻,這便給我國城市橋梁設計與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fā)展平臺,但與此而來的還有城市文化對于橋梁建設的局限,因此在進行城市橋梁設計時務必要把握好這一點,尋找一個切入點,實現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的完美結合。根據我國目前民眾的居住特點——大雜居,小聚居,這必然是一個艱難但又必須得攻克的難點,因此在設計城市橋梁時一定要注意適時結合,做到既尊重、傳承傳統(tǒng)文化,同時又可以發(fā)揚、彰顯時尚創(chuàng)新美感。
再次是經濟與美觀。不同時期,城市的經濟發(fā)展以及民眾的審美觀念不盡相同,城市建筑不比其他,其不僅有著一定的實用以及裝飾功能,同時還是城市彰顯自身經濟實力的隱性物件。雖然說存在上述的論點,但在對城市橋梁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根據城市橋梁實際需求進行適度投資,任何性質的盲從以及奢侈性投資都是不理智的行為,城市橋梁設計一定要綜合對經濟、實用以及美觀進行把握。
最后是主體與從屬。設計建筑橋梁,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是追求實用功能,其次才是美學功能。《城市橋梁設計規(guī)范》(CJJ 11-2011)有說“橋梁建筑重點應放在總體布置和主體結構上,結構受力應合理,總體布置應舒展、造型美觀,且應與周圍環(huán)境和景觀協(xié)調”,橋梁完美的受力結構與造型才是橋梁設計的最終追求。而現在很多橋梁在設計時因過分追求裝飾性能,往往把重點放在欄桿、燈飾等方面,喧賓奪主,因小失大。
城市橋梁在具體設計時涉及的問題頗為繁多,需要考慮的各種因素也是五花八門,在此筆者以浙江省杭州市城東新城杭州鐵路東站樞紐地區(qū)支一橋橋型方案設計為例,探討一下城市橋梁美學設計的相關問題。
杭州城東新城位于主城東部,是杭城的東大門,上海、寧波進入杭州主城的必經之路。杭州東站樞紐作為未來“長三角”重要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浙江省以及杭州市規(guī)模最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中心,每天都會迎來大量的人流和車流,為展現“精致和諧、大氣開放”城市門戶形象,打造杭州“品質之城”,杭州市對城市建筑(構)物在美學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橋梁作為有著極強生命力的建筑物,它不僅是一條河道,乃至一個城市的內在品質釋放窗口,更應該能傳承一個地方的歷史,標志一個新的時代。
支一橋是浙江省杭州市城東新城杭州鐵路東站樞紐地區(qū)白石港(天城路-滬杭高速)河道上的一座城市橋梁,它連接白石港河道兩岸商業(yè)、商務用地,毗鄰杭州鐵路東站,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支一橋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如下,白石港河道寬30 m,河底高程1.0 m,50 a一遇設計洪水位5.09 m,常水位3.75 m,通船凈空8×2.0 m,橋梁中心樁號距離橋頭規(guī)劃道路交叉口中心樁號僅為29.2 m,該交叉口標高7.412 m,橋下慢行系統(tǒng)通道凈空2.2 m。這樣的河道寬度、橋與道路交叉口的高度差、洪水位、通船凈空及橋下慢行系統(tǒng)通道凈空要求,極大地限制了支一橋的設計空間。且根據《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設和管理條例》中的第三十條規(guī)定,“河寬小于等于30 m的位置,應當采取一跨過河的措施”,因此,在橋型選擇上留給設計師的選擇也并不是很多。本著“構思巧妙、造型優(yōu)美、安全、經濟實用”的原則,結合支一橋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區(qū)塊功能定位,設計中提出了以下三種橋型方案,即梁橋、下承式鋼拱橋、無背索單索面斜拉橋。
首先是梁橋,梁橋作為目前國內最常用的實用、經濟、簡潔、樸素的成熟橋型,成橋以后,橋面行車視野開闊,橋下空間通透。對于城市景觀橋梁,亦可在橋梁外立面加適當裝飾、燈飾,給人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由于河道寬度范圍內要求一跨過河,橋梁建筑高度較高,且為滿足洪水位及橋下通船凈空要求,導致橋與道路交叉口的高度差較大,不利于橋頭接坡,見圖1。
圖1 梁橋
其次是下承式鋼拱橋,該方案整體外形如雨后彩虹橫跨兩岸,高凸的拱軸線孕育著強大的力量,給人一種一躍而過的力動感與跨越感。但由于橋梁跨度較小,橋寬較窄,為滿足橋面行車凈空要求,導致橋梁拱軸線矢跨比較大,且下弦桿建筑高度較高,整體結構顯得較為夸張、笨重,見圖2。
圖2 下承式鋼拱橋
最后的設計方案是無背索單索面斜拉橋,為墩、塔、梁固結體系。該方案后傾的塔身形狀表現出對相對纖細的橋面強大穩(wěn)固支撐的力量,配合相互平行的拉索,給人一種力量之美、平衡之美。該橋一跨飛躍河道,如同一把豎琴靜靜的懸浮在河面上,彈奏著杭州這座美好城市的和諧樂章。該類異型斜拉橋造型獨特新穎,大膽創(chuàng)新,結構簡潔,輕盈美觀,展現出杭州新城的蓬勃生命力,不僅滿足了城市的基本交通需求,同時迎合了市民的審美需要,見圖3。
圖3 無背索單索面斜拉橋
通過綜合考慮橋梁的諸多因素,適用、審美、造價以及施工難易度,杭州市最終確定了最后一種方案,即無背索單索面斜拉橋。
及至今日,城市橋梁建筑已慢慢發(fā)展成為一種空間藝術,逐漸擺脫以往純粹的只追求交通功能的目標,開始轉向功能與藝術兼?zhèn)涞某鞘泄部臻g層面,當然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時代因素的重要影響,現代經濟與科技的發(fā)展對于城市橋梁影響相當深遠,功能與造型、環(huán)境與景觀,目前也已成為現代城市橋梁設計師追求的最終目標。
[1] 楊德燦,張仙蓉.橋梁美學的價值需求與體現[J].中外公路,2004(1):36-38.
[2] 王秀莉.橋梁設計中美學的運用[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3(6):110.
[3] 牛潤明,張耀輝.橋梁設計的美學考慮[J].東北公路,2003(1):92-94.
U442.5
B
1009-7716(2015)05-0102-03
2015-01-07
吳會森(1981-),男,浙江蒼南人,工程師,從事交通規(guī)劃設計工作。